今天(3月24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結核病,雖為乙類傳染病,但在傳染性疾病中排名第二,據估計,全球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
據世衛報告顯示,每年全球100萬人左右死于結核病,成為世界頭號傳染病殺手。
目前,大陸仍為全球30個結核病高發國家之一,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約90萬例,位居全球第3位。
大陸不僅活動性結核患者數量多,潛伏性結核感染每年約有3.5億人。
潛伏性感染者如不進行治療,約有5%~10%會發展成活動性結核病,并成為新的傳染源,
那到底該如何結核病呢?一起吃飯會傳染嗎?一起來揭曉答案。
什么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80%),
此外,也可侵及肺臟以外的其他部位,如淋巴結、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等器官組織,稱為肺外結核病,
結核病的可怕之處在于,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結核病,也就是潛伏性感染者,殊不知是在成為新的傳染源,
結核病是如何傳染的?
患肺結核的三大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
大家重點關注攜帶結核桿菌的結核病患者,
尤其開放性結核患者,含有大量結核桿菌的痰液或者飛沫,極具傳染性,
結核病患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部分也有可能通過近距離接觸傳播。
骨結核患者手術治療使用的器皿,胃腸道結核患者嘔吐物和排泄物,都可能是結核病的傳染源。
——傳播方式
肺結核的主要傳播方式為飛沫傳播。
當傳染期的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口鼻里噴出的飛沫均帶有結核菌,健康人吸入這樣的飛沫就有可能被感染,
此外,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經消化道初次侵入人體的結核菌,常在腸壁形成原發病灶,
——易感人群
未受結核菌感染與未接種卡介苗,對結核病沒有產生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群;
免疫受損與免疫缺陷的人群: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和放射治療的病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及做了胃切除術的人;
存在結核易感基因的健康人,
一起吃飯會傳染結核病嗎?
同桌吃飯的人有機率通過飛沫及唾液傳播進入體內,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所以,如果處于活動期的排菌肺結核感染者,建議隔離,獨立用餐,不聚餐。
對于正規治療病情穩定者,沒有排菌現象,或是既往肺結核治愈患者,完全無活動性感染者,一起進餐原則上還是較安全的。
聚餐推薦采取分餐制,一人一份,注意餐中手部衛生。
對于免疫力較低的易感人群,也不建議在人群聚集的就餐環境中就餐。
出現哪些癥狀,警惕結核病?
結核病,傳染性高且初期發病很隱匿,少數人只有無法察覺的低熱,或胃口不佳的表現,甚至完全可能沒有咳嗽、咳痰等癥狀。
最常見的肺結核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悶等呼吸系統癥狀,午后發熱、消瘦、盜汗、乏力、等全身癥狀,
對于那些咳嗽、咳痰2-3周以上,經一般抗感染止咳對癥治療效果差,尤其是伴有痰中帶血、夜間盜汗、午后發熱或體重減輕者,特別是和結核患者有較親密接觸者,要高度懷疑有肺結核可能。
當消化道結核發生時,往往癥狀不典型,可有發熱和乏力,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
所以,出現上述癥狀,及時到醫院檢查就醫。
如何預防、遠離結核病?
1、控制傳染源
預防結核病傳播最主要的措施是盡早發現和治愈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
肺結核病人在開始接受正規藥物治療后2~3個星期,傳染性就會逐漸消失,
2、切斷傳播途徑
密切接觸具有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的人員都是結核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注意與病人接觸時要戴好口罩,保持室內通風和環境衛生,建立良好個人的衛生習慣,如不隨地吐痰、注意手部清潔,
3、保護易感人群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休息、定時起居,加強營養,接種卡介苗,3歲以下小孩要與病人隔離,盡量避免封閉的人群聚集場所,
相信看完上述內容,大家對結核病的了解又增加了。
但總歸一點,預防大于治療,保護好家人,遠離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