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兩位美國人分別扛起了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大旗,開始了自己的征程。雖然兩者的內涵有所不同,但是前路同樣的艱辛坎坷,
當川建國的前途尚不明朗之際,蘇媽則成功發布了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成為AMD完成逆襲Intel的會心一擊,
銳龍5000系列到底會為曾經沉寂的CPU市場帶來了什么?今天就帶來AMD銳龍95950X、銳龍7 5800X測驗報告,
CPU與主板平臺規格:
整體架構上,AMD銳龍5000系列從Zen2升級到了Zen3。最核心的變化是每個CCD模塊上的規格從4+4變成了單8,三級快取也從兩邊各拿一半變成了大家一起用同一個,變相容量翻倍,通信延遲也消除了,
用大白話說就是,以前8個人的宿舍有兩個小圈子,所以各自建了微信群,大家要一起溝通還要另外再建一個溝通群,兩邊各出代表來溝通,現在是則八個人直接放在了一個微信群,有事情直接面對面交流,自然就帶來了效率上的提升,
讓我們來看一下AMD5000系列CPU的規格變化。
-整體核心規格沒有變化,依然是16、12、8、6的排列方式,
-針腳依然是AM4,官方建議搭配的依然是X570、B550和A520,不過基于AM4的特性300和400系列主板依然可以兼容支持,400系列已經有廠商放出了可兼容的主板BIOS,明年初會有更進一步優化的正式版。
產品包裝與附件:
AMD這次依然是經典的紙盒包裝,CPU默認不提供盒裝散熱器,只有銳龍5 5600X例外。
因為物理層面上一致,所以AMD 5000系列CPU的外觀沒有發生變化。
背面依然是脆弱的針腳,安裝時要注意安全第一。
測驗平臺介紹:
針對這次的測驗,測驗平臺也有一些小調整,
測驗平臺的詳細配置,
記憶體是金士頓的DDR48G*4。實際運行頻率是3200C14。
中間會有搭配獨顯的測驗,顯卡采用的是迪蘭的VEGA64水冷版,
SSD是三塊Intel 535。240G用作系統盤,480G*2主要是拿來放測驗游戲。
NVMe SSD測驗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散熱器是ROG STRIXLC飛龍360,
默認預裝Intel 115X扣具,但是支持AMD全平臺,所以使用沒啥問題。
散熱器底座的做工還算不錯,應該夠對付16核的銳龍9 5950X了。
硅脂是喬思伯的CTG-2。
電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測驗平臺是Streacom的BC1,
性能測驗專案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驗資料。如果不想看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總結部分。
測驗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測驗: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驗軟體、CPU渲染測驗軟體、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獨顯測驗:包含獨顯基準測驗軟體、獨顯游戲測驗、獨顯OpenGL基準,
-磁盤性能測驗:會分別測驗SATASSD與NVMe SSD。
-功耗測驗:在獨顯平臺下進行功耗測量,
- 首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
- 尾頁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