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以往,作業系統都是為特定的硬體品類所服務的,
Windows適配電腦,iOS和Android適配的是智能行動電話,用專門的系統去適配硬體確實獲得了很好的體驗,但卻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跨設備的兼容性差,
我們不能指望,傳統的系統去適配多終端的產品,直到現在,鴻蒙OS的發展又讓我們對作業系統有了新的認識,
那么,為啥說鴻蒙OS與iOS、Android是不在一個賽道的?這就需要我們先明白其中的一些原理。
一套系統如何支持形態各異的產品 難道它有“魔法”
與iOS、Android等系統不同,我們用戶都知道鴻蒙OS對行動電話、平板、PC、耳機等產品可以實現跨設備支持,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所以很多人都會比較好奇,各類硬體產品的形態各異,且應用需求都不一樣,一套系統走天下,它是如何做到的,
華為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博士曾在HDC2020大會后的采訪中談到:“華為過去幾年在軟總線工程里面做了大量積累,HarmonyOS 2.0是全球第一個可實現大型軟體全解耦的系統,橫向、縱向都可以解開。”
這就是鴻蒙OS實現跨多終端產品支持的核心,對軟體來講,解耦是最難做的事情,因為它跟架構息息相關,
對于一套軟體架構來講,越是容易應對變化,就越能稱為好架構,
有程式員曾這樣解釋,解耦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堆積木,各個積木可以自由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形狀,同時又可以獨立拆分、替換。
因為各個積木都是獨立的個體,只要介面匹配就可以靈活的組合,解耦就是為了達到這種理想狀態。
鴻蒙OS的解耦是按照邏輯最小交集的部分切開,切開以后系統有上萬個模塊,每個模塊最初在識別的時候會被打上標簽,告訴大家這個模塊適應用什么樣的硬體能力。
總得來講,新來的硬體系統將自己的身份上報給系統,系統會通過相應的標簽彈性部署所需的模塊。
除了軟體全解耦,第二個關鍵就是,鴻蒙OS眼里的硬體設備都不是孤立,系統會把硬體的模組抽象成軟體底層的驅動。
通過鴻蒙OS系統連接起來的設備,從系統層面來看,它不是一臺設備,只是這一臺設備多了很多模組,
比如,當行動電話與PC通過鴻蒙OS連接時,行動電話看PC就如同看一個SoC模組、一個顯示幕模組或者是一個鍵盤模組,而這些不同的模組可以供行動電話隨時呼叫。
面向物聯網時代的系統 體驗智慧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從鴻蒙OS的特性上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專為行動電話或是電腦而設計的系統,而是面向“萬物互聯”的時代所準備的,實現像好萊塢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種智能生活。
未來,我們家庭里的智能家居設備會越來越多,它們的特點就是在于“智能”一詞,
但當下大多數智能家居面臨聯網率低、APP體驗差的問題,通俗講就是不夠智能,
但在今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中我們也看到,華為已經與美的、九陽、老板等廠商達成了合作,搭載鴻蒙OS 2.0的智能家居設備將為我們帶來大不一樣的體驗,
當走進廚房,行動電話碰一下烤箱,系統根據自己的運動健康資訊,智能推薦最佳菜譜,并設定好最佳的烹飪資料,接下來我們只需等它把飯做好就行了。
當然這類功能也只是描繪全場景智慧化生活的“冰山一角”,智慧化生活的市場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完全有可能超越現在以行動電話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產業。
另外,上文也說了鴻蒙OS是可以實現跨設備支持,特別是分布式技術也被應用到了EMUI 11中,創新出多屏協同、暢連視訊通話、華為HiCar等跨終端體驗。
新一代多屏協同可以實現在PC上同時打開多個行動電話應用視窗,每一個任務都可以同步進行。
比如用戶想編輯和處理行動電話的檔案,不需要再像原來那樣將郵件發送到PC里面下載、編輯完成再回傳到行動電話里。
基于多屏協同,我們在行動電話上點開的這個檔案可以顯示在電腦上,然后直接在電腦編輯完就可以同步保存到行動電話里。
對系統來講,它不再將行動電話和PC設備孤立的拆分,系統看到的是一個整體的物理設備,這是相對于過去作業系統最大的區別。
寫在最后
據數位原PO@長安數位君最新曝料,行動電話鴻蒙OS 2.0已經暫定在12月18日開放Beta測驗版本,明年一、二月份面向部分行動電話用戶提供升級渠道,
之后會進行幾個月時間的初步升級驗證,然后再全面開放升級。這無疑增加了很對行動電話發燒友的期待,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躍躍欲試,
鴻蒙OS在打造根技術,它不單單是局限在行動電話上的一套作業系統,其真正的價值在于打通萬物互聯,將IoT設備比喻成人,人與人之間不建立溝通是不可能的,
設備也是一樣,不連接是沒有價值的,而鴻蒙OS 2.0就是華為構建萬物互聯的邁出的重要一步。
王成錄也曾表示,“IoT談了這么多年,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仍然把每一個設備當成一個孤立的設備來看,這種IoT是沒有發展的,”
鴻蒙OS在打破這樣的局面,可以預見,未來進一步擴充系統覆寫的產品種類,將會是它主要的方向。
先一步體驗智能化的生活,這一套面向萬物互聯而研發的作業系統,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