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多久滅絕?

北京時間11月11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體型龐大的藍鯨在海洋中繁衍存活了大約450萬年,然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幾十萬年時間里滅絕消失,這些生物具有所有物種的代表性嗎?物種在滅絕之前通常能存活多長時間?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預期不同,由于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

一些專家稱,當前人類正處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階段,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型別而有所不同,依據發表在《人類與地球》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

然而,這個平均值并不適用于所有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依據2013年發表在《綜合動物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活的時間更長。

對于無脊椎動物而言,它們持續存活的時間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均繁衍壽命在500萬-1000萬年之間,

然而,這些數字記錄存在一定爭議,專家們對任何型別物種在滅絕前的平均繁衍時間并未達到一致觀點。化石記錄了一支物種出現和消失的時間,但它存在很大的誤差,因為化石形成的條件必須完美,而當一支物種出現和消失時,這些條件并不總是存在的。而且這些長壽統計資料并非總是有效,杜克大學部尼古拉斯環境學院首席物種滅絕專家、生態環境保護學家斯圖爾特·皮姆(Stuart Pimm)稱,他更傾向于從每天、每月或者每年有多少物種滅絕的角度來考慮物種滅絕特征。

皮姆說:“死亡率很容易計算統計,主要是因為一些物種繁衍壽命較長,而另一些物種繁衍壽命較短,因而對于一個生物種類的宏觀平均資料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精確,”

物種死亡率,也被稱為背景滅絕率,是存在一定爭議的。皮姆認為歷史上的物種滅絕資料——包括所有時期(但不包括大規模物種滅絕),大約每年物種滅絕率為1百萬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地球上有100萬支物種,每年就會有一支滅絕,相比之下,依據《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志的一項研究,目前地球上大約有870萬種生物,

然而,依據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告,其他專家估計,物種通常以每年1千萬分之一的速度滅絕,還有一些物種以每年1百萬分之二的速度滅絕,

皮姆指出,當前物種滅絕速度高于任何歷史速度,甚至是他提出的背景滅絕率的1000多倍,然而,美國俄勒岡州生物多樣性中心資深科學家彼得森·柯里(Tierra Curry)稱,并非每個人都認同當前物種滅絕是如何加速的,一些專家評估稱,目前物種的滅絕速度僅比背景滅絕率快100倍,而在極端情況下,物種滅絕速度會比背景滅絕率快10000倍,

柯里說:“當前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么科學家對當前物種滅絕速度的估值存在差異,滅絕率是基于地球有多少物種,以及它們滅絕的速度,實際上沒有人知道這兩個問題的準確答案,大約90%現存物種(主要是昆蟲),可能并未命名識別。如果研究人員不知道某支物種曾存在過,那他們也就不會知道它已經滅絕。另一個復雜的問題是,很難判斷物種準確滅絕時間,例如:研究人員已多年未見過某種生物,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永遠消失,當物種在野外滅絕,其動物園內仍有部分幸存者,這樣統計準確的物種滅絕時間就變得很困難。

目前,專家們一致同意的觀點是當代物種的滅絕率太高,皮姆說:“物種正在盡可能快地適應生存環境,但最終運氣會耗盡,它們適應得不夠快,最終走向滅絕之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