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對于芯片供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來說,中芯國際肯定是比臺機電更可靠,更值得依靠。我們都知道臺積電的背后股東是誰,他們同美國之間的關系也是撲朔迷離,同華為的合作也僅僅是為了掙錢。但是中芯國際可就不同了。
我們看看中芯國際(SMIC)到底是個什么性質企業?其實在三大股東注資200億人民幣之后,他早已經不再是一家以利潤為導向的企業,而是擔負了更多的責任,所以也就有了多種身份,一般來說企業也不愿意進行所有制劃分。
尤其是面對不同的詢問者時,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回答。例如可以說它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它就是股份制企業。因為其股東有國有,也有民營,還有個人,那么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當然我們還可以說他是高科技企業、面向國際的外向型企業。
其實就是不想將中芯國際的真實面目,讓大家搞得太清楚。原因就在于國際上總有一股或者多股對大陸不友好的勢力,他們總想拿著大陸企業來說事,例如某企業其實是國家扶持的結果,例如某企業可能是代表著國家意志,某企業可能承擔著軍事用途。所以中芯國際目前已經是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在國際上的稱呼就是為“上市公司企業”。
那么打開中芯國際的股東列表,我們可以看到華馨投資有限公司、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是中芯國際并列第一大股東,各持股19.41%。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持股19.37%為第三大股東。這三家公司加在一起,已經達到近60%的股份,基本上全部控股。所以將這三家企業性質搞清楚,也就明白了。可以比較明確的說,這三家企業基本上都可以屬于國有控股企業。
那么中芯國際的控股大股東是三家國有控股企業,中芯國際的性質可以準確的定義為“國有控股企業母公司下的香港上市混合制企業”。糾結這些沒有太大的意義,最重要的它是代表著大陸半導體行業的主要未來。還有紫光控股等等半導體企業,他們合并起來,就擔負著大陸半導體發展戰略的重要期望。
但是大家都知道半導體產業發展是建立在燒錢模式上,每一次納米工藝的進步,它的成本都是以幾何倍數在增長。僅僅在2019年,中芯國際投入研發的資金就達到了6.874億美元,占整個銷售收入的22%。就是這么大的投入,也僅僅只能保證中芯國際沒有掉隊,而談不上任何領先。
看制約中芯國際發展的兩個難題,一個是技術封鎖,一個是資金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技術封鎖,美國一直掌握著半導體行業的核心技術,對大陸半導體企業進行技術封鎖。導致類似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成本高昂。在2019年5月中芯國際向荷蘭訂購一臺光刻機,而價格就達到了1.2億歐元。這個價格就是在技術封鎖下的壟斷價格。
即使如此,中芯國際技術工藝在去年到今年也做了一定的突破。其納米技術為大陸半導體企業研發爭取了更多的時間。當然其資金問題也是由國有資本注資解決的。這才是為什么我們看到中芯國際的前三大股東持股如此相似,而他們的企業性質都幾乎一致。三大股東注資200億元,就是解決中芯國際的資金問題。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一直是大陸高科技產業的一個痛點。希望未來我們繼續大額投入,破除美國的封鎖,形成大陸獨立的半導體全套工藝技術。中芯國際在一定程上就承擔著這個責任。
看看我們的大陸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企業,從來不是一夜成功的,,只要能堅持下來就有希望,華為在生死關頭,我們中華兒女,不能袖手旁觀,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國貨,支持華為支持大陸。
我已經買了中芯的股票,打算長期持有,相信中芯,相信我的大陸!
看過光刻機的外形,除了光學領域,應該還涉及精密儀器制造吧,這又是個大陸的弱項,只能慢慢靠時間和金錢來積累
主要是人員問題,華為初期資金,技術要比中芯差的不是一點。而他們發揮了所有員工潛能。而國有做不到,員工需有人,靠年頭,靠關系你才有官做,有錢拿。
中興國際畢竟是大陸自己的企業,雖然技術不是一流的,但是自己人靠譜一些。美國經常用長臂管轄來制裁別國,我們也要研究對策加以反制。關于芯片制造,還是要解決技術瓶頸,中芯國際還是有基礎的。慢慢來,我們自成一派。
我有點郁悶,大家怎么都認為,解決了芯片問題,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實際不是這樣的!我們落后的領域還是很多的。雖然我們的工業門類齊全,但許多方面仍然比較落后。制造業落后于歐美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長期以來不被重視,大家都去搞房地產了,錢也流向房地產,人才也流向房地產。結果房價上去了,GDP也上去了。制造業的工程師們的收入不如砌房子的瓦匠。這種現狀能造出什么高精尖的裝備?工程師們拿著不如瓦匠的工資,卻要面對扶搖直上的房價和各種日益加重家庭負擔,他們能撐多久呢?
中芯國際也不一定可靠,也在美國的長臂管轄范圍以內。中芯用的很多設備,尤其是最先進的設備都是歐美日的,要是美國要讓中芯停止給華為流片,我估計中芯也扛不住。
不知你說啥?中信,中興,中心,中中還有中嗎?
中芯國際,中興國際,中信國際…呵呵…
最近大家注意力都在半導體行業了,殊不知在精密儀器,高端車床,醫療設備等領域的水平還不如半導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