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法律的規定!第一就該打的話那誰還愿意做第一啊,別發展了吧,反壟斷打的是利用壟斷地位操控市場的壟斷行為,而不是有了壟斷地位就要打。而且我們嘴上一直說騰訊騰訊的,其實這個“騰訊”是騰訊音樂集團,騰訊互娛,閱文集團,美團,滴滴等等等等,打不到騰訊本體頭上。騰訊把自己分得零零散散的,賺的錢是多,但各個分身們在各自的市場占得市場份額都很小,包括游戲也控制在了50%,只有社交可以說是真正的壟斷地位。
阿里激進的政策和公開的演講是禍源。行動體現在 一上市融資,過高的利潤承諾和融資方與散戶不同的條款。二馬云說監管呆板不開放。還怎么放松?實質上阿里已經用貸款套貸款套了10倍左右,玩炸了還要國家出面收攤,受苦的還是老百姓。至于騰訊,馬化騰寫過指尖上的大陸,寫了對金融的看法,在金融上也沒有大動作。
本來就沒有指望先富的人給后富的人送錢送資源。先富帶后富是放開市場,讓一批人先富起來促動經濟活力,從而推動就業增加稅收,就業有了,短期內經濟繁榮,一些人也有了工作,國家有了稅收,可以通過二次分配扶貧投資基建這些長遠措施盡量推動公平。以前的問題是出于各種考慮對于再分配是不重視的,實際上經濟發展的好處被先富的人拿走了大頭,所以才會提新的主要矛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言外之意就是有些人賺的太多了,有些人太少了。這兩年無論是扶貧,反壟斷,就業,法律建設,稅收問題其實是都是在服務于先富帶動后富的目的,希望在再分配上下功夫。
二選一這個確實太蠻橫,以前某東的很多品牌店鋪都被迫關閉了,依法依規,罰它沒毛病。南山必勝客也得罰,不然扼殺了許多創新,惡化扭曲了正常的市場競爭。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應該把資金投入到創新和高新技術研發中去,有核心技術有原創知識產權才是王牌。
對國家來說是好事情。對阿里巴巴長遠來看也許也不是壞事情。首先,起到了這些大公司的威懾作用,近些年騰訊、阿里、美團等大企業,利用資本,滅殺初創企業,超出自己的主營,全方位對各個行業的企業收購、投資,導致一部分好企業夭折,失去了公平競爭的環境。因此,反壟斷更好地保護小企業的生存。我們不需要一個互聯網帝國,二是需要一個行業龍頭,技術領先,管理優秀的企業。今后騰訊、美團、滴滴、京東等企業應考慮如何做好定位,而不是哪里有錢賺,就去哪里,成為第二個聯想集團,做房地產、搞農業的唯利是圖的美國心。
其次,阿里巴巴應集中拓展國際市場,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高技術產品,如操作系統、云計算等,這應該是阿里的使命,賺錢對于阿里而言是躺著賺的,所以,過于追求利潤,是誤區,長久發展、長久生存,降低企業風險,才是阿里要做的。
第三,在支付市場,騰訊的做法也不是很好,微信跟著阿里,擠壓阿里,讓阿里感覺需要建立生態保障自己的地位,因此,騰訊也許是一個禍根,騰訊的發展一直是靠模仿、抄襲,到現在這么大,如果還不改,定位不清晰,我想下一個處罰的就是它。建議國家收掉這些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服務功能,不要讓它們涉足金融,或者限制它們吸收大量的資金。否則,這些企業太有錢,會肆意妄為。過度的金融,對國家發展沒有什么好處。當然,阿里也是有貢獻的,銀行對于個人盤剝太厲害,利息太低,阿里給個人帶來了不少收益,這點應該感謝阿里。我想這也是之前阿里螞蟻金融存在的原因。今后,是不是讓一些股份制銀行取代阿里,國家放權,讓這些小銀行,去倒逼大銀行進步,同時可以管理好金融市場。
像阿里、聯想、騰訊、美團、京東,都得叫醒它們,都想著賺錢做老大,干死對方,窩里斗,且對于企業長遠的研發投入則太少,發展成巨嬰。這次中美對抗,充分顯示了大企業的技術發展重要性,同時也要給初創企業生存空間。
事先說好的先富帶后富的。他們的成就有自己本身努力但大部分是因為國家穩定和時代人民的平臺,沒了他們還有馬三,馬四,馬五。不是見不得他們好,如果得了政策傾斜卻不愿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那就換人上牌桌唄。美國強力制裁華為對阿里騰訊看都懶得看就很說明問題了。
我還算比較經常去菜市場,看著攤位們的老板們臉色越來越差,愁云越來越重,我知道生意肯定越來愈不好做了。美團、餓了么是可以進駐外賣市場,資本來勢洶洶,先把流量到手,等形成用戶以來,再向商戶獅子大開口,后來錢也不少了,商戶和用戶的平臺使用形成依賴,割韭菜就開始了,那些小攤位能撐住多久?本是小本生意,也要被這些大資本來搶飯碗蛋糕就這么大,資本搶走了大半,留在小商戶們的還有多少?對于美團買菜這些我是最不待見的了。
說實在的就這些個企業,東哥一直都是循規蹈矩,麻花藤也是不敢鬧騰,就那位馬老師一個勁地鼓吹,上一個頻繁跑火車的還是建林王,現在吶看不著了吧,做生意嘛最重要的就是按照行業規范走,動不動就要改寫規則,還真以為自己家是養烏龜的呢,規矩一直都有只是沒拿出來,之前說的約談不就是敲打敲打,沒成想聽不進去,那可不就得來點實際的,讓你再記吃不記打。一家企業做這么大該想著繼續怎樣給消費者創造機會,老是驅逐別人,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學學人家段永平吧!
很多初創項目的目標不是做強做大,而是等巨頭投資收購,就是因為如果一個事情稍微有點做強做大的潛力的話,肯定會被巨頭們用資源和流量入場吃干抹凈,那作為初創企業,與其被巨頭碾壓,不如主動點往巨頭身上靠,說不定還能落得個安穩日子。現在有了這阿里的案子之后,不知道會不會有初創企業在面臨巨頭擠壓的時候能與其硬剛?
對這類企業就是要高壓管理,否則傷害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阿里,騰訊,拼多多等太多企業都在思量如何從老百姓口袋挖錢,而非是從服務,質量,創新等領域去合理掙錢。他們不光吸了老百姓錢,對于自己企業的員工也充滿了吸血鬼似的剝削。罰款百億或許對馬總來說不算什么,其實我們應看到,大數據安全才是最主要的,阿里的大數據和云計算已經成為最強大的情報分析系統了,再加上資本的貪婪、馬總的飄,最終國有化才是唯一出路。
現在的技術巨頭,從形態上要比一個比傳統官僚體系和行政組織更前衛、更先進,更有組織紀律性。那么有個問題,接下來在微信里能夠看到淘寶和天貓的小程式嗎?前些天淘寶特價版的小程式在微信上架了一天就被下架,接下來呢?
阿里的180億罰款看起來很多,但是靴子已經落地了,至少市場知道壟斷這個事情已經告一段落。而對于其他平臺,現在才剛剛開始。其實淘寶在不斷提交微信小程式,這就是在各種暗示。從另一方面來說,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本應該更開放,但現在互聯網的資訊孤島化真的非常明顯,各個平臺都在走向封閉。至少未來各個公司都要掂量一下后果,沒有再那么理直氣壯了。這對于普通用戶、消費者絕對是個好事。
現在國家之所以能管它,只不過是因為它還物理性地存活在國家體系板塊內,那么國家干預一定是合理的嗎?先進組織的監管要靠先進組織自身來解決。比如政府要管理滴滴,就必須有一個跟滴滴幾乎相應水準的技術組織,對其數據進行監測,或者讓它們相互監督。
此次處罰,是監管部門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具體舉措,是對平臺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規范,但并不意味著否定平臺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著國家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態度有所改變,而是要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把握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
阿里巴巴花貝大騙子在搶錢,馬云就是這樣掙的
一語中的\n客觀評價\n[贊][贊][贊]
沒了社交別的啥也不是!不信拆分后各種創新就來了
騰訊壟斷必須要打破,美團也要查,阿里被罰不冤,會促進阿里健康發展,合規后的阿里會進一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