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雪花是六角形,簡單來說是由水(H2O)的化學和物理性質決定的。
液態水水和水蒸氣冷卻至0℃以下即可結晶形成六方晶系的晶體。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冰、霜、雪等都屬于這種結構。六方晶系有三個交叉的輔晶軸處在同一個平面,一個主晶軸垂直于此平面。雪花由水蒸氣凝華而來,形成結晶時,由于飽和水蒸氣壓的影響,晶體主要沿著三個輔晶軸成長,而主晶軸相對較短,這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六角形的雪花結構。
- 圖解析:六方晶系結構圖,a1,a2,a3三個輔晶軸,c為主晶軸。
水的六方晶系成因
水的晶體結構中,每一個水分子的周圍都有呈四面體狀的四個水分子配位(這里容易產生一個誤區,雪花呈六角形,不是六個水分子連在一起往外生長)。如下圖所示,他們彼此之間靠氫鍵連接。
為什么是5個水分子相連,不是6個或其他數字呢?這要從氧原子的電子構型說起。氧原子有8個電子,其中2個分布在最內層的1s軌道(這兩個電子非常穩定,不摻和氧原子的活動),外層軌道有6個電子。在形成水分子時,2個有空軌道的p軌道電子與氫的電子形成化學鍵。剩余4個電子,形成兩對孤對電子。在固體水晶體結構或液態水中,水分子之間主要靠氫鍵連接,水分子的兩個氫分別與其他2個水分子中氧的孤對電子形成氫鍵,而自己帶的兩個孤對電子又能吸引2個水分子的氫過來形成氫鍵。如此以來就有5個水分子形成了四面體型。
氧原子的電子分部圖
水分子的電子分布圖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水分子以四面體型連接,冰、雪、霜中怎么又成了六方晶系?
這就要用到晶體學的知識。構成晶體最基本的組成單元成為晶胞。從冰的晶胞來看,水在結晶的過程中,四面體的堆砌,六方晶系的間隙較小,氫原子分布最為合理,如下圖所示。
石英,祖母綠,碘化銀,鎂單質,硫化銅等晶體的結構屬于六方晶系。自然界中很多礦物質都是這種晶系。
雪花的形狀
雪的基本形狀是六角形,大陸西漢時期韓嬰在《韓詩外傳》中寫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多六出”。雪花基本形狀雖為六角形,但具體的形態卻千差萬別,主要由高空中雪花形成時氣溫的高低,水蒸氣的濃度等因素決定。
雪花最初形成冰晶的時呈六棱柱形晶體,也就是六方晶系。冰晶開始成長時,消耗附近的水蒸氣,周圍的水蒸氣過來補充時,當然首先接觸到冰晶的六個角,然后沿著各尖角快速生長。其實在晶體結構中,雪花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作為新的晶核,所以除了主干上不斷生長的冰晶外,又產生了很多分枝,這些分枝同樣受水蒸氣濃度的大小和氣溫的高低,而形成了不同的形狀。這樣,雪花的結構復雜性大大增加。有人統計雪花的形狀有六千多種,也有人統計有兩萬多種。總之,細微結構有區別的雪花很多很多就是了。
也有英國學者把雪花形狀歸納為35類,又細分為121類。如下圖所示。
雖然知道雪花形狀形成的原理和影響因素,但根據天氣環境準確預測雪花的形狀,科學家目前是做不到的。
除了傳統的雪花,在夏天,大氣上下層溫差大,氣流活躍,有時會形成冰雹。初冬時節,同樣原因形成的小冰粒,我們的方言叫“半不拉子”,算不算是另類的“雪”呢?
處處化學皆可盤[捂臉]
解答很好.很科學.胡合科學原理.謝謝.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