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之爭,很快就會落下帷幕。
一場長達幾年的商標權歸屬爭議,這個價值500億的品牌,將何去何從?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天絲集團和華彬集團的紅牛商標權爭議案,不過未當庭宣判。不過,從一審判決來看,華彬集團(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很有可能將失去紅牛商標的使用權,
如果失去紅牛商標的使用權,那么嚴彬(華彬集團掌舵人)會不會如王老吉加多寶之爭一樣,將紅牛進行徹底的改名?
目前看來,這個概率是相當的大,
其實,提起紅牛,就不得不提起“大陸紅牛之父”——嚴彬。
正是因為他,紅牛才在大陸這么出名,也是他將這罐6塊錢的飲料堅持25年不漲價,累計銷售300億罐,年銷售200億之后,紅牛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
所以,在紅牛商標的歸屬上,嚴彬也是感到頗為的“委屈”,我們梳理紅牛的發展史發現,嚴彬確實在紅牛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紀70年代,來自大陸河南的年輕小伙子嚴彬來到泰國追尋“夢想”,初到泰國的他,并未感受到夢想的魅力,感受到的只有社會的“毒打”。
找了許久工作沒找到之后,最后他的求職條件變成了,不論薪水,只要管飯就好,
也許是因為他勤奮的態度,也許是因為上天真的很眷顧有夢想的人,1984年,剛剛年滿30歲的嚴彬就靠著這幾年艱苦打工積累來的原始資金創立來華彬集團,
創業容易,守業難。
創立華彬集團之后,嚴彬一直勤勤懇懇,絲毫不敢放松。此后的十年間,嚴彬逐步從物業拓展到旅游,再拓展到國際貿易。
1995年,已經41歲的嚴彬預感到了大陸創業環境的成熟,于是他毅然的就回國創業,而在此之前,命運安排他遇見紅牛發明人、泰國天絲集團創始人——許書標。兩人一番交談之后一拍即合,決定將紅牛飲料引入大陸,
嚴彬也因為這次回國創業完美地躲過了亞洲金融危機。讓嚴彬沒想到的是,他當時引進的紅牛的行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大陸飲料行業的格局。
在一眾碳酸飲料之爭的市場,突然殺出一支功能性飲料產品,成功的概率就提高了數倍。
當時,為了取得大陸紅牛市場準入的保健食品批文,嚴彬攜泰國天絲引入兩家老牌國企做股東,四方簽訂了50年協議,約定紅牛公司在大陸唯一被授權生產、銷售紅牛飲料,這也為后來兩家之爭埋下了禍根。
當然,為了使得紅牛在大陸能夠順利地賣出,嚴彬也是折騰了不少,光紅牛這個斗牛商標,他就歷時大半年,耗資三十萬,才買下這個商標的所有權,
1996年,春晚上,一句“紅牛來到大陸”的廣告語引起億萬觀眾注意,但因為當時很多人都以為這款飲料是藥品,所以紅牛并未取得良好銷售的效果,
為了宣傳紅牛,嚴彬掃過街,也洽談過各種小賣部。
僅1995至1998年這幾年的廣告費,嚴彬就花費了2億之巨。
最困難的時候,各個原始股東要求離場走人,嚴彬抵押了個人全部資產,并以350%的溢價收購了他們手中紅牛的股份,
為了找到順利推廣紅牛的方法,嚴彬開始在包裝上下功夫,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們確定了金罐+紅色斗牛的包裝,也確定了“困了累了喝紅牛”這句經典的廣告語,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廣告轟炸,加長時間改良,紅牛一炮打響。
2003年,紅牛在大陸的銷售一舉突破10億元。
打開市場的紅牛開始在中華大地上蒙眼狂奔,2005年至2015年,紅牛從每年銷售不足2億罐一路跳漲至每年銷售55億罐,
2015年,紅牛的銷售額突破230億。據尼爾森零售數據統計,2016年紅牛在大陸功能飲料市場上的份額達到63%,牢牢占據整個功能飲料罐裝市場八成以上的份額。
也是這一年,泰國許氏和華彬集團的矛盾徹底的從桌下擺在了桌面上,兩家因為紅牛的商標許可權站在了彼此的對立面,泰國許氏認為嚴彬借著紅牛的招牌發大財,卻沒有履行相關義務;而嚴彬則認為泰國紅牛完全是過河拆橋,
2017年,天絲集團開始大規模訴訟,對象不僅僅是嚴彬,還有很多大陸紅牛的生產方、銷售方。
可以預見的是,天絲集團和華彬集團的這場爭斗已經沒辦法和平收場。目前的結局可能是華彬集團失去紅牛的商標,但天絲集團沒有自己的生產和渠道。
飲料市場,得渠道者得市場,泰國紅牛即使收回了商標短時間內肯定也無法完成渠道的建設,而嚴彬完全可以重新改名創立新的品牌,就像東鵬特飲,
2020年10月20日,嚴彬以110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30位,紅牛給他帶來的財富并不會因為這塊招牌的失去而瓦解,但未來功能飲料市場勢必會有一場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