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 2019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亮相開始,鴻蒙就承載了外界太多的期待與質疑,在消費者業務受挫后,系統、生態、平臺,就成為了華為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方向,而鴻蒙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你從新聞中會看到鴻蒙已經更新到了 2.0,看到鴻蒙已經和多少品牌達成了合作,看到鴻蒙行動電話開啟內測,但時至今日,對于外界來說,鴻蒙仍像一個朦朧的影子,
公布于 2019 年的鴻蒙,其實立項時間是在 2016 年就,貿易禁令加速了它面世的進程,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如果一個系統初期就沒有太大起色,再翻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鴻蒙,到了該出成績的時候。
16% 生死線
“在歷史上曾經驚艷一時的(行動電話)系統非常多,但真正活下來的系統只有兩個”,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在介紹鴻蒙今年規劃時這樣說道:“對于一個生態來講,特別是操作系統這類的底層平臺,軟體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最核心的因素,16% 的市占率是一個生死線。”
楊海松
“華為希望在今年快速跨過這個生死線,這意味著我們要在一年內走過別人五到十年走完的路。”楊海松說。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行動電話端Android操作系統市場份額達68.63%,而同期iOS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為30.99%
不過,和安卓、iOS,或者說和現存任何一個系統都不同的是,鴻蒙是一套系統支持不同品類的多個終端,換言之,你無法用傳統的市占率去衡量鴻蒙,是和行動電話市場比?還是和 IoT 市場比?似乎都不合適,設備數,可能是一個更容易量化的指標,
為了達到 16% 的目標,華為計劃讓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在今年達到三億,其中華為自有設備占 2 億,生態合作伙伴的設備數量為 1 億。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行動電話的出貨量有了明顯下滑,此前據報道,2021 年華為將減少至少一半智能行動電話的產量,預計行動電話出貨量從 2020 年的 1.89億部下降到 2021 年的 7000 萬部,下降了 60% 以上。
盡管行動電話仍是外界尤其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不過現實是,對于強調“去中心化”的鴻蒙來說,不依托于行動電話是核心體驗之一,
行動電話下滑的出貨量,則需要通過可穿戴、電視,乃至新增的車機設備等產品來彌補,好在可穿戴設備方面,華為增長迅速,2020 位列智能手表出貨量第二名,整體出貨量為 1800 萬只,相較于 2019 年的 400 萬只,同比增長 350%,
目前,華為已經在 GT2 Pro 上搭載了鴻蒙系統,實現嘀嘀打車等應用在手表上的打通。據楊海松介紹,類似滴滴這樣的功能,本來華為預計只做 20 個,但最終在合作伙伴的配合下做到了 60 個,“這給了我們信心。”楊海松說。
華為自有設備的掌控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對于鴻蒙來說,一億的合作伙伴產品,其實才是決定其生態建設是否成功的關鍵,“達到 1 億我們認為應該能夠活下來。”楊海松說,
在 3 月份的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曾提及,鴻蒙操作系統目前已吸引到超過 20 家硬件廠商、280 家應用廠商共同參與生態建設。
此前行動電話開發者 Beta 活動上,華為也曾披露目前集成開發工具 DevEco Studio 用戶數突破 15 萬,HarmonyOS 官方文檔閱讀次數超過 500 萬。楊海松表示,今年整個的鴻蒙生態產品規劃會有過千個 SKU。
九陽、美的、創維這樣的成熟廠商,是鴻蒙拓展生態的主要合作對象,這些品牌擁有成熟的產品與認知度,能快速幫助鴻蒙完成初期的擴張。
自有設備是鴻蒙的基本盤,合作伙伴是檢驗生態轉型的成績單。如果這三億目標年內可以達成,鴻蒙算是一只腳跨過了生死線,
量以外,體驗才是關鍵
華為此前曾明確表示,“1+8+N”戰略中,華為是不做“N”的,全部交給合作伙伴,美的、九陽這樣的廠商,通過接入鴻蒙系統,來加入到華為的大生態之中,從而擴大整個系統的 SKU,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第三方的產品,是加入了與鴻蒙系統打通的功能,比如通過鴻蒙系統行動電話操控家電,而不是搭載鴻蒙系統;后者可以實現華為過去介紹的一整套分布式體驗,而前者主要實現連接功能。
美的蒸烤箱通過“碰一碰”調出操作卡片
盡管鴻蒙立志要在一年之內走完別人五到十年的路,但目前的落地依然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目前,對于美的這樣的廠商來說,鴻蒙主要解決的是“入口”問題。
基于 NFC 標簽的“碰一碰”,是鴻蒙在智能家居上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體驗之一,華為將其稱為程式的“原子化”,搭載鴻蒙系統的行動電話輕輕一碰,即可調出操作卡片,由于是系統級別的集成,不需要額外安裝 App,喚醒快速。
碎片化確實是困擾目前 IoT 市場的一大難題,鴻蒙要解決的,就是從系統層面,提供一個跨品牌、跨設備的操控方案,從現場的演示來看,碰一碰確實提供了一個相對方便的操作方式,當然這也需要大量的適配工作,
一碰連也解決了智能家電的初次配對問題。傳統智能家電的配對步驟大概是下載 App,尋找設備,配對,輸入 Wi-Fi 密碼,任何一步都有可能造成用戶的流失。
而“一碰連”不需要額外的 App,且 Wi-Fi 密碼可以自動填寫,大大減低了處理連接配置的難度,盡可能讓用戶買到智能家居都能連上網。九陽方面的數據是,支撐碰一碰功能以后產品的聯網率從 15% 直接提升到了 40%,
美的在現場演示了用蒸烤箱做一道“蒜香臘味排骨”的過程,
行動電話通過“碰一碰”連接蒸烤爐,即可調出操作卡片,系統自動適配了多種食譜,選擇對應的菜品,即可實現預熱、烤制的全過程,時間和火候由設備自行控制。
當然,設備只能控制時間和溫度,食材、調料、醬汁等步驟還是得人工來。
在現場的演示中,行動電話端與美的蒸烤爐的溫度顯示會有一分鐘左右的延遲,美的工作人員解釋是因為目前適配還不完善。
有一些場景的體驗是極佳的,比如蒸烤箱僅有一個按鈕的情況下,要實現復雜功能就需要行動電話來操作,菜譜等功能就更是完全依賴行動電話;而油煙機功能相對簡單,本就可以用手勢操控開啟、關閉的情況下,再去用行動電話來操控反而舍近求遠。
歸根結底,行動電話操控家電僅僅是鴻蒙最基礎的連接能力,正如智能家居市場都在從單品化向系統化轉型一樣,諸如遠程操控等功能,通過美的美居同樣可以實現,鴻蒙也不會滿足于“入口”這一個簡單的定位,其描繪的是更遙遠的場景。
目前確實也有一些系統聯動的體驗,比如九陽的破壁機,可以根據華為體脂秤內的身體數據,來推薦適合用戶的食譜等;美的工作人員也介紹,未來甚至會有冰柜根據數據聯動食材推薦購物的功能。
展臺上還有幾部已經升級鴻蒙系統的華為測試行動電話,UI 相比較 EMUI 沒有太大變化,但上手的流暢度、完成度都還算不錯,再加上兼容安卓應用,用戶初期的遷移不會有太大成本,這也為鴻蒙行動電話快速獲取用戶打好了基礎。當然,其他品牌的行動電話搭載鴻蒙,短時間內就先別想了。
鴻蒙暢想的分布式體驗、能力互助、資源共享之類,依然是一個長期的目標,短期目標,還是要讓更多的品牌加入,更多的行動電話機型適配,讓更多的華為行動電話用戶能至少體驗到一兩個基于鴻蒙系統的特有功能,這對于鴻蒙在用戶之中的感知度會有明顯的提升,
讓合作伙伴先賺到錢
“說實話,華為公司過去沒有做生態的 DNA”,楊海松說:“再說大一點,除了美國有限的幾個企業之外,其他企業都沒有這個DNA,因為做生態做成的就那幾家,”
美的方面介紹了一個案例,“極光系列”家電產品定位于高端,打通鴻蒙系統后即便價格翻番也已經脫銷,“家電的換機周期是比行動電話長的,適配鴻蒙更多的是為未來做準備。”美的方面解釋道,
“華為目前遇到了客觀的困難,轉型做生態就是華為的應對策略之一。”楊海松說,但鴻蒙面臨的情況要更復雜,目前相對成熟的系統,蘋果的 iOS、Mac OS 都不開放,Google 和微軟雖然也有自家設備,但量都很有限,仍以平臺為主。
而鴻蒙與它們都不同,它在擁有大量華為自有設備的情況下還需要吸收相當數量的合作伙伴。
鴻蒙目前主要發力的智能家居,平臺割裂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統一平臺對于消費者來說的體驗絕對是最佳的,但誰甘愿被統一,而不是去統一別人呢?
就拿美的來說,“美的美居”是美的早就布局的 IoT 平臺,諸如遠程操控等功能,通過美的美居同樣可以實現,
鴻蒙只是入口之一,喚醒原子卡片后如果選擇更多功能,還是要跳轉到“美的美居”App。
對于目前與鴻蒙的合作,美的方面表示,美的的智能化有兩條路,一方面是建設自己的平臺,一方面開拓生態給用戶選擇,鴻蒙能夠給用戶帶來增值的體驗,那么美的就會去做,換言之,短時間內美的仍會繼續自己平臺的建設,而這也是鴻蒙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當然,智能家居不是鴻蒙的一切,楊海松也表示,去年華為只選了一個領域就是智能家居,未來橫向希望從家居擴展到消費者高頻剛需的能力,比如說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教育、辦公等,縱向希望跟全產業鏈伙伴來合作,從底層芯片到模組到軟硬件集成的解決方案到應用服務提供商,“入口方案提供商”絕不是鴻蒙真正的野心。
從做產品轉型到做生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華為過去在業界“名聲不太好”,楊海松對于這點也不避諱:“華為過去進入一個行業就像黑寡婦一樣,但做生態是溫和的、包容的,核心是要讓合作伙伴先賺到錢。能不能給伙伴帶來實實在在的商業價值,有商業價值別人才會愿意用。”
合作伙伴賺到錢以后,華為也得賺錢,盈利模式方面,楊海松介紹到:目前鴻蒙是為硬件伙伴創造三個價值,做好產品、賣好產品和運營好產品。“做產品”環節,鴻蒙提供開源的免費版本,對于產品質量、技術支持要求更高的,鴻蒙也提供商業發行版模式;“賣產品”環節,華為提供線上、線下的渠道,收取渠道傭金;“運營產品”環節,鴻蒙提供聯合運營模式,雙方分成,
市場、消費者的耐心是有限的,到了今年,鴻蒙必須從一個朦朧的影子,變得有血有肉,要讓消費者看得到、摸得著,讓更多的合作伙伴,乃至個人開發者嘗到甜頭加入進來。
在參觀美的創新中心時,前臺的屏幕上在循環播放“美的為什么錯失小家電新消費時代”的宣傳片,就像那本《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樣,居安思危是每一個企業的必修課,對于鴻蒙這樣遠遠談不上“安”的新項目來說更是如此。華為說今年是鴻蒙的生死線,并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