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同意出售光刻機,中芯卻一直擴大28nm產能,為何不沖刺7nm?

芯片產業,外憂內患并存。在大陸本土芯片的解圍紓困之戰中,首先抵達14nm工藝的排頭兵中芯國際,12個月之內,在北京、深圳兩地,投入百億美金,兩度大幅擴增28nm及12英寸晶圓產能。

其實大力擴展28nm產能的,除開中芯國際,還有干脆放棄先進工藝研發、已經做出28nm特色的聯電,甚至還有領軍晶圓代工的臺積電,斥資28.87億美元,擴充其南京廠28nm產能。

當摩爾定律開始挑戰 3nm 工藝,大家的眼光都聚焦在 蘋果A、驍龍、麒麟這些基于先進技術的明星芯片產品時,當半導體產業鏈在逆全球化趨勢境下,成為卡住我們脖子的最急需突破時,中芯為什么不大力穩固14nm先進工藝,甚至向7nm更高制程發起沖擊呢?

先進制程是半導體產業的絕對主流嗎?在半導體現狀下,務實與先進追求如何平衡?

本文試圖解釋這些疑惑。

世界缺芯,以28nm需求最旺盛,有些14nm及以上產能卻不飽和

目前,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且業界普遍預期產能短缺情況會延續到2022~2023年。缺芯最缺的是哪種芯片?

代工廠的行動最能說明答案。大陸臺灣和大陸地區的多家知名半導體廠相繼宣布建設新的12英寸晶圓廠,這其中以擴產12吋28納米以下制程為主,主要輻射到5G智能行動電話配件、數據中心邊緣運算、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等缺芯現象突出的領域。

來自芯片行業的專業消息稱,大陸目前產能最緊張的產能不是14nm,或者7nm工藝,而是55nm。

一線代工廠28nm產能已經排到明年

盡管大陸龍頭中芯國際,已經實現14nm的大規模量產,但是由于客戶、設備、材料的不確定性,中芯國際最近披露的月財報顯示,14/28nm工藝在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下降至5%,低于三季度的14.6%。也就是說,中芯國際14nm 產線在全面缺芯的情況下,產能目前反而是不飽和的。

臺積電剛剛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工藝節點收入:7nm占所有收入的35%,而5nm現在占14%。數據表明臺積電的5nm收入在減少,反而是較老的工藝節點需求仍然強勁,其中28nm及以上工藝占公司占據收入最高的37%。

為什么28nm產能需求如此強勁?

目前典型芯片工藝的設計成本:7nm芯片則需要2.71億美元;16nm /14nm芯片的平均IC設計成本約為8000萬美元;而28nm一般約為3000萬美元。

28nm制程處于晶圓工藝的先進制程和成熟工藝結合點,是整個產業毋庸置疑的成本性能控制最好的工藝。28nm在功耗設計、頻率控制、性能穩定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顯然是參考了目前大陸半導體現狀,最新的華為車載芯片,麒麟990A系列芯片使用了華為自研的泰山架構,采用穩妥的28nm生產。

而且對于動輒投資超過百億美元的晶圓廠而言,制造工藝的成本和性能比,是運轉的關鍵。資本開支每代工藝節點增速平均達30%,比如每萬片月產能,在12英寸晶圓的初代節點90nm時,只需要4.8億美金資本開支,而進入14nm則需要20億美金的資本開支,7nm則高達25億美金,資本開支每代節點增速達到30%。

28nm 是大陸芯片產業鏈整體最接近破局的制程

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鏈大陸替代進程一直穩步推進,在設備和材料的大陸替代上,很多方向上已經開始突破28nm,比如中微的刻蝕產品在業內開始領先,工藝節點甚至已經達到 5nm,進入臺積電的產線驗證。

刻蝕和清洗設備,曾經是美系半導體巨頭應用材料和Lam的傳統優勢領域,我們已經可以從應用材料和Lam的虎口里奪食了。

離子注入機、涂膠顯影設備,仍處于大陸化突破前夕,支持到28nm制程的光刻機,我們更是在日思夜盼。

半導體材料是大陸半導體最薄弱環節之一,高度依賴進口。目前在多個方向上,也開始有了一定大陸化比例。

所以說,略顯落后的28nm,是我們整體半導體產業務實的第一目標。

大陸目前的28nm產線規模的提升,相信會為更多的大陸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帶來更多驗證的機會,從而帶動整體產業鏈的升級,如果不是整體產業站穩在28nm這個層級,即使往上突破,也存在很大風險,因為其生產許可都是掌握在別人手里的。

28nm制造鏈上我們的企業已全面涉足,這意味著,假設最艱險的時刻到來時,大陸芯并非全無依仗。

7nm 制程是DUV工藝的極限,即使能量產,也需付出成本和良率的代價

我們不能否認,中芯國際依靠目前能獲得的有限資源,正在做向7nm先進制程延展的技術攻關,這種突破當然具有閃耀的意義。

DUV(深紫外光)光刻機使用的光源都是193nm波長的ArF excimer laser,EUV(極深紫外線)光刻機光源則是13.3nm的laser pulsed tin plasma。在EUV技術出現之前,技術人員利用 DUV光刻機,通過把鏡頭放在水里、相移掩模、多重曝光的方法,一步步推進芯片技術節點,使得193nm浸沒式光刻可以實現到10nm甚至7nm的分辨率。

雖然通過復雜的DUV光刻多重曝光技術,可以實現7nm量產。但是,每多一次曝光都會增加生產工序,使得制造成本大大提升,而且良品率也難以控制。

例如臺積電的7nm制程,前兩代工藝N7、N7P就是基于DUV工藝,2018年度的華為麒麟980就是其代表作。

尤其是涉及到7nm,其設備、材料、EDA,這些七寸更加掌握在他人手里,中芯國際即使實現了 7nm 的量產,因為無法面向某些伙伴客戶,其成本肯定無法與前三位大佬: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競爭,無力獲取更多的國際訂單。

28nm是科技逆全球化趨勢下的安全區域

華為的遭遇使得我們早就看清,一定要準備面臨最難的境地。

考慮到 28nm 工藝的廣泛性,在這條線上任何人試圖建立約束規則,顯然不太現實。ASML 首席執行官Peter Wennink日前表示,出口管制不僅不能停止其技術進步,而且還會損害自身經濟。并且多次聲明DUV光刻技術的相關設備,不受限制。

14nm、10nm最近多次被提及,更別說7nm了,顯然這個點要被某些人設置成紅線,拉大我們與世界先進的差距。這是大陸半導體產業必須面對的。中芯國際成熟14nm工藝的主要客戶高通和博通,就是因為一些不確定性,而選擇轉單。

而28nm似乎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安全區,而增添安全感的,不僅有因為廣泛性,而仍在發揮作用半導體全球化根基,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崛起的本土產業鏈。

生存是第一位的,“擁有”的才是珍貴的,“能用”的才是好用的,在艱難前行的路上,站穩28nm 顯然意義非凡。

28nm哪里是什么落后工藝

以28nm工藝為代表的成熟工藝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將是眾多廠商維系利潤,能夠參與半導體先進工藝研發的基礎。

聯電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2018年,聯電做了一個決定:停止12nm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在晶圓代工市場上不再拼高制程技術,專注28nm的產能及技術成熟度。專注28nm的聯電,目前成為炙手可熱的代工企業。

連三星的ISOCELL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芯片,都需求著聯電代工。聯電也成功拿下高通、英偉達、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及新力等大單,主要采用28nm、40nm或55nm等成熟制程,產品大多為模擬芯片。

28nm顯然不是什么落后工藝,仍然需要打磨。至于先進制程,受制于研發成本、技術難度和潛在客源的雙重壓力,終將屬于少數的頂級玩家。

根據Gartner的統計,2020年全球28nm芯片市場規模約94億美元,其中臺積電的48億美元已占據51%。而中芯國際2020年財報顯示28/14nm收入約4億美元左右,就是說即使是有些被瞧不起的28nm,我們也差得很遠呢!

所以,一方面需要堅持完善28nm甚至是40nm等成熟工藝,加緊完善供應鏈,實現自我造血,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先進工藝的研發和制造,保持與先進制造的身位差距不要太大,才是我們的大陸代工企業最恰當的策略。

寫在最后

隨著半導體晶圓工藝不斷逼近極限,某些先發優勢不斷被削減,這是晶圓的后來者廠商的歷史機遇。

國際化分工協作,全球共贏發展經濟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先進制程是我們追求的,但顯然不是我們急需的。目前我們的處境非常困難,仍需做最艱苦努力的準備。

28nm 其實是大有可為,如果相關的大陸化進程取得突破,我們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工業體系,將凸顯優勢效應,可以大膽預見:大陸芯片鏈的崛起,是全球缺芯現象的決定性治愈因素,到那時,將我們排除在先進半導體體系之外的任何舉措都是徒勞的。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沒有自己的光刻機哪有未來!人家放寬28納米安的是什么心?你用的有沒有美國的技術?高端不讓你用,中低端的搶占你的市場讓你不能發展,從而牢牢控制你的發展!

  2. 國際分工己經結束,我們從28nm開始,逐步推進芯片全產業鏈。

  3. 既然28納米市場供不應求,不明白為什么中芯國際28納米產品占比那么低

  4. 低端芯片的利潤空間擠壓高端芯片的研發機會,美日韓此招太毒

  5. 7nm主要用在行動電話上吧,這個還是要突破的。現在行動電話一缺芯,搞得不要7nm的行業也沒產能,28nm做行動電話芯片性能跟不上

  6. 關鍵是除了行動電話芯片,其它產品對芯片功耗控制要求不高吧!要知道越小制程工藝制造的芯片就越省電,但是除了行動電話登產品,其它如汽車電視等芯片對耗電情況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大部分都采用更廉價的工藝來設計芯片

  7. 有選擇性的限制臺積電,只要我們自己能生產的,就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允許大陸用戶使用臺積電芯片,只能出口。

  8. 擴大28納米,55納米集成電路大陸技術替代,發展全流程大陸化設備及材料,工藝應用,不斷夯實大陸集成電路基礎,為西方國家打壓大陸半導體產業做足功課,堅定不移發展大陸半導體產業不動搖,不受外部環境好壞所影響!

  9. 數據偏老,5nm才是主流。

  10. 中芯國際可以做14了,華為為什么不做14呢?好好優化一下,做行動電話我照樣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