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相比之下大陸大陸的水電等基礎設施水平強于臺灣地區,而且下游大陸客戶需求持續旺盛,臺積電決定再擴大南京廠產能,也在情理之中。
- 當下全球的缺芯潮,大陸外各大廠家都在擴產,目前臺積電計劃3年內用于在全球工廠擴產預算是1000億美元。就算臺積電在南京無法投產28nm,也有的是其他地方工廠可以用于擴產。在我看來,臺積電擴產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缺芯潮導致訂單激增,現有產能已經跟不上訂單需求,好事壞事不能一概而論,交給市場吧!
一、對南京而言,加強以電子產品為核心的中高端制造業定位,自然是好事
要知道,南京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總算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是以電子產品為核心的中高端制造業,可以說是能夠對標美國的德州。而且,南京和美國的德州,優勢非常類似:
- 1、大量的郊區可開發土地,有連片的平原,比如江北新區和溧水。南京的農村人口密度其實很低,尤其是六合,看衛星地圖就知道,按人口補償的話,征地成本較低。
- 2、較高的教育水平。城市居民擁有大專以上學歷比例全國第一。南京除了傳統的大學部名校,還有數十所技術院校,每年能夠量產中高級技術工人。此外,南京還有大量科研院所,為技術商業化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 3、擁有二線城市中數一數二的交通。捷運里程曾僅次于北上,并且直通遠郊區。高鐵四通八達,市區不限號不限牌更不限外地車。
以上這三點優勢,可以說是為發展高端制造業量身定制,即使擁有2的武漢,水網密布,地形過于支離破碎,重慶更是幾乎找不到平地;擁有1的成都長沙,2和3又無法滿足;同時擁有1和3的天津,2又成了短板。可以說,同時滿足以上三點的城市,只有南京。
- 以前南京又想大力發展互聯網,又想扶持文化藝術,結果都是不溫不火,被隔壁杭州上海持續超越,后來終于搞明白了自己的優勢所在和發展定位,這次臺積電選擇南京擴產,對南京產業自然是好事。
二、破解疑問1:南京擴產的28nm是低端芯片嗎?
我們要知道,目前28nm芯片工藝,是12英寸先進與成熟工藝的分界點,28nm以下比如16/14nm,7nm,5nm工藝被稱為12英寸先進工藝,以上的如45/40nm、65nm、90nm等被稱為12英寸成熟工藝。28nm工藝也是最后一代平面晶體管工藝,之后就開始導入FinFET結構的3D晶體管。從技術角度而言,確實在很長時間內,28nm工藝是一個分界點。
- 也就是說,28nm規格是成熟工藝中絕對代表,是一個使用范圍非常廣,且壽命非常長的工藝節點,能覆蓋絕大多的芯片制造,比如電視機芯片,消費電子芯片,汽車芯片,平板電腦等,雖然不是最先進,但是無論如何都算不上“落后”工藝。
所以,數字電路追求單位面積內的晶體管密度,以追求更強的性能來打敗對手,因此線寬越做越小,集成度越做越高,所以需要更小線寬的先進工藝。但除了最先進數字電路,其他芯片根本不需要這樣的工藝,大量MEMS傳感器,電源管理IC等根本不追求先進工藝,相反只需最成熟,最適合的工藝來生產就行了,除了最求性能優先的高性能計算數字芯片需要最先進7nm,5nm制程外,其他芯片根本不需要這么先進制程的。
三、破解疑問2:南京擴產28nm是不是低價傾銷?
要知道,除了性能,綜合成本是芯片生產必須考慮的因素。從成本而言,28nm顯然更具優勢。據Gartner統計,16nm /14nm芯片的平均IC設計成本約為8000萬美元,而28nm體硅制程器件約為3000萬美元,設計7nm芯片則需要2.71億美元。對于多數客戶而言,高階制程FinFET制程轉換費用實在是太昂貴了。
- 從性能而言,相較于40nm及更早期制程,28nm工藝在頻率調節、功耗控制、散熱管理和尺寸壓縮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由于16nm/14nm及更先進制程采用FinFET技術,維持高參數良率以及低缺陷密度難度加大,每個邏輯閘的成本都要高于28nm制程,造成當時每個晶體管成本不降反升。
28nm就綜合而言,算是一代性價比非常高的制程,無論對于流片客戶或是拿它賺錢的代工廠而言,它是一個“SWEET POINT”甜蜜點,畢竟拉5噸貨,5噸的卡車就行了,誰會去用50噸的車呢?
問題來了,美國建先進的,大陸建成熟的,相比90億美元差價就是大陸低成本低嗎?這里我們千萬別犯常識性錯誤。
- 大陸相比美國確實有建廠低成本優勢,但是差距絕對沒有大到90億美元的程度。一個晶圓工廠的建廠成本80%左右是采購設備,其余20%才是廠房建設,內部潔凈室裝修,以及配套設施等。臺積電赴美建設的是5nm工廠。眾所周知,5nm工藝所需設備單價以及數量遠超28nm。
比如5nm需要導入ASML NXE系列EUV光刻機,這種設備單價在1.2-1.7億美金一臺,而28nm只需要NXT 1970i/1980i系列DUV光刻機就能滿足生產,設備單價在6500-8500萬美金,兩者價格差接近一倍。其他如高階制程需要用到的ALE設備(原子層刻蝕設備)單價超過700萬美金,ALD(原子層沉積設備)單價也超過500萬美金,都比普通的Etch(反應離子刻蝕機),和CVD( 化學氣相沉積設備),貴20%-50%。最關鍵的是設備數量,比如 5nm所需的刻蝕機數量,是28nm的三倍左右。
因此這90億美金的差價,絕大多數都是由設備單價以及數量的差異帶來的,而不是大陸水、電、土地,土建低成本帶來來的,我們無需擔憂的。
四、最后,南京新建產線好事壞事不能一概而論,目前來看卻是利大于弊的
我就舉個例子,特斯拉全獨資進大陸,把大陸的電動車都打趴下了嗎?沒有吧?蔚來,小鵬,比亞迪等等,不都是百花齊放嗎?
我們肯定不能一邊對外高舉自由競爭的大旗,一邊在大陸大搞貿易保護吧?這不是活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了,相反看看美國打壓中興華為,活生生的反例啊。
- 也就是說,臺積電來陸投資,合法合規,我們為什么要打壓?現在臺灣地區缺電缺水,你想臺積電單方面加大對美國投資,跟大陸脫鉤,還是想它兩邊下注,繼續加大對陸捆綁呢?
再有大陸芯片制造需要鯰魚效應。真刀真槍的競爭才能大浪淘沙,溫室的花朵是沒法成功的。中芯難道只能靠政策,靠補貼的嗎?
- 在芯片業,我們可能要轉變以往或其他行業那種先引進再引導規劃發展的路子,而要把引導和規劃做在前面,做一些有利于產業長遠發展的決定。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希望,比如北京和中芯在北京新建28nm 12寸廠,滿產計劃10萬片每月,深圳市和中芯在深圳建28nm12寸廠,滿產計劃4萬片每月,在上海中芯投資100億美元在上海建設14nm12寸廠建設等等,今天的南京也是如此的。
今天世界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陸身在其中必定要有所作為,不能干大事惜身,見小利忘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得始終。
最后的話:保護下的大陸芯片產業,就能強大起來么?
總結概括,臺積電在南京擴產,確實對大陸同行而言有一定壓力,但是邏輯肯定不是低價傾銷,想要擊垮大陸企業的,有競爭,并不完全是壞事,有影響但也沒那么夸張的。
- covid19爆發,世界口罩短缺,我們可以短時間建起驚人產能,滿足大陸,滿足世界,因為我們有生產力,有完整產業鏈,可是世界缺芯,大陸缺芯,我們沒辦法喊一聲說:“不怕,有大陸”,因為產業鏈中EDA、高端設備、先進原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都還需要競爭中去提升與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