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衛生部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covid19肺炎確診病例升至21077410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412262例,為日增新高;新增死亡病例3980例,累計死亡230168例。印度疫情不斷惡化,但這場危機尚看不到盡頭,南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面臨新一波疫情的沖擊。
大陸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印度及其周邊國家活躍的covid19病毒已經產生變異,這些突變可能導致病毒發生免疫逃逸和傳染性增強,這可能是導致上述國家covid19疫情大規模流行的重要原因,至于這些突變對covid19病毒的致病率、傳播率等特性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按照李蘭娟的說法,從全球疫情防控的經驗來看,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哪一種國家制度,如果能發現并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好易感染人群,就能把疫情慢慢控制下來。很顯然,印度及其周邊國家做的并不理想,
如果傳染源不控制、不隔離,疫情傳播是必然的,而且會大范圍傳播,這樣一來肯定有大量的人被感染,繼而出現重癥、危重癥甚至死亡的病例,所以,傳染病是不分國界和種族的,只要防控工作做得不到位,它就會傳播流行開來,
近日,《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披露了3例從重慶入境的covid19病毒確診病例,經基因組測序發現這3例確診患者感染的病毒為在印度流行的變異病毒,推測感染可能發生在印度,病毒為什么會經常變異?對此,李蘭娟表示,病毒的變異是必然的,因為病毒本身也是生物,它在侵犯人類、感染人類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地適應外界的變化,不同的是,病毒變異的速度并不是一樣,有的慢,有的快,
covid19病毒是個RNA病毒,基因突變是RNA病毒最常見的生物特征,但這些變異會不會導致病毒感染性、傳播力、致病力的增強還需進一步研究,但就目前來看,正在印度流行的變異病毒,已經發生雙重突變,甚至三重突變,
變異后的病毒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效果?李蘭娟指出,covid19病毒已發生多種變異,顯示其感染力和傳播性增強,對全球疫情防控帶來巨大挑戰,尤其是疫苗研發,當病毒變異位點突破covid19疫苗誘導的中和性抗體時,疫苗的保護效果將會下降,
雖然國際上有報道,當前疫苗對突變病毒的感染保護率有所下降,但這需要更多的數據和更久的時間來檢驗,畢竟covid19疫苗上市應用才半年,還不能系統地來評價對突變病毒的保護效應。
就目前情況而言,一方面,我們要加快疫苗接種,使人群的接種比例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這樣的話,從國家到社區,再到每個家庭、個人的生活環境就會變得更加安全;另一方面,科學家已意識到病毒突變對當前疫苗帶來的影響,疫苗研發機構已在開展針對突變病毒的疫苗開發,一旦發現當前疫苗對突變病毒無效或保護率顯著下降,即可及時替換原來的疫苗,確保疫苗有效性,
covid19病毒變異會影響檢測試劑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如果有在嚴重流行疫區旅居的經歷且該疫區的主流covid19病毒為變異毒株時,即使本人沒有發燒、咳嗽的癥狀,回國之后也要密切隔離和觀察,除了做核酸檢測外,還需要做胸部CT檢查,以此來判斷肺部是否有感染,
從普通地區來的人,通常情況下在隔離觀察期做核酸檢測就夠了。所以,到底做哪些檢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
印度及周邊國家疫情的加重,對大陸的防控能力是不是一大考驗?李蘭娟表示,一個國家的公共衛生防控能力或者水平直接關系到傳染病能否被切實控制和防治下來。
在我看來,這波疫情不會對大陸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大陸一直以來都采取了嚴格的防控舉措。大陸的各個省、市、縣,甚至社區有非常強的防控能力,我們的海防線、邊防線有非常好的防疫措施,包括機場、火車等交通要塞都有嚴格的檢測和隔離措施來確保我們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但是我們國家人口眾多,邊境線長,開放程度高,經常有境外人士入境,仍要把好防疫關口,絕不能放松警惕、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