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1臺筆記本模擬愛因斯坦預言:和超算得出的結果只差1%

模擬黑洞產生的引力波,聽起來好可怕,那一定需要巨大的算力吧?

確實,發現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人類用了100年,而用超算精確模擬它,人們用了90年!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之后物理學家就預測,兩個黑洞合并會產生引力波。

直到2005年,科學家才得到了第一個黑洞合并數值解,而且是用超算斷斷續續算了2個月。

但現在,你只需要一臺macOS或Linux系統的筆記本電腦,也能計算黑洞合并,還是帶動畫模擬的那種,

這是由加州理工學習博士Vijay Varma開發的一款Python包,用于模擬兩個黑洞在旋轉過程中如何對外輻射引力波,以及它們合并的全過程,

安裝方法簡單到甚至可以通過PyPI直接安裝:

pip install binaryBHexp然后你只需輸入一串參數,就能在筆記本上模擬引力波了。甚至用滑鼠拖動動畫,全方位360度觀看黑洞合并過程: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內容?不不不,以上只是“副產品”而已,

真正的“主菜”是,這位博士用AI開發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模擬黑洞合并模型,而且大大縮短了模擬時間,

現在物理學家們要把這項技術用于模擬更復雜的黑洞合并過程,幫助引力波干涉天文臺(LIGO)能發現更多的引力波,或是驗證廣義相對論,或者找到它的缺陷。

憑借這項工作,這位博士已經在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為何要模擬引力波

既然實驗上能發現引力波,我們為何還要數值模擬它?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

我們如何觀測引力波?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說,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就是有質量的物體在運動時對時空的擾動。

但是,引力波實在太微弱了,只有黑洞合并這類事件,才能輻射出讓我們發現的引力波。

黑洞合并是目前公認的最強引力波源,由于黑洞本身只是一個強引力源,因此在合并過程中,它們只會輻射引力波,

為了觀測到引力波,來自加州理工學院和MIT的一群物理學家,搞了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

這地方是專門用來探測引力波的,像是長了兩條呈直角分布的“L”形手臂。當引力波出現時,每條手臂中的激光,會測量手臂長度的相對差異。

這個過程非常困難,因為每天LIGO都會收到許多帶有大量噪聲的微弱信號。

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部的助理教授Scott E. Field對此解釋道:

這個難度,就像是在嘈雜的餐廳里試圖用行動電話聽歌識曲一樣,

只有大致知道曲子的內容,才能更容易地在背景噪聲中發現它,

也就是說,必須先想辦法用數值模擬它,再對它進行探測,

這就是數值模擬引力波的重大意義。

畢竟,人們目前還只探測到部分引力波,連它具體長啥樣都還沒完全弄明白,不同的質量、自轉公轉速度會形成什么樣的引力波,需要求解極為復雜的廣義相對論方程才能模擬,

但在數值模擬引力波上,物理學家又遇到了困難——

用超算求解廣義相對論方程,只能較快地模擬出其中一部分引力波長啥樣,就是質量比小于10:1的兩個黑洞合并產生的引力波。

對于這些黑洞的合并,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部的Gaurav Khanna表示:

這就像是模擬一艘巨輪和一只小帆船在航行時可能產生的相互影響,畢竟后者幾乎完全不會影響到巨輪的航線。

但對于另一部分黑洞,也就是質量比大于10:1的兩個黑洞合并所產生的引力波,模擬需要的計算量就太大了,

2005年,物理學家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2個月,才得到了一個數值解,對于質量比大于10:1的情況,可能需要超算不停算幾年,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那么質量比大于10:1的兩個黑洞合并,真的就無法探測它們的引力波了嗎?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簡化計算。

這些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部的物理學家們,就希望用機器學習簡化這個計算過程。

他們甚至真的做了個Python工具包,而且從研究結果來看,已經成功模擬了質量比為3:1的黑洞合并過程。

其計算結果與用超算模擬的結果,準確度相差不到1%,

一行命令模擬黑洞合并

這款模擬黑洞合并的可視化工具叫做binaryBHexp。

安裝過程非常簡單,前面已經說過。它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

因為黑洞合并只取決于以下幾個物理量:質量、自轉角動量、公轉速度,

將這些數值輸入到命令中:

binaryBHexp –q 2 –chiA 0.2 0.7 -0.1 –chiB 0.2 0.6 0.1參數q表示兩個黑洞的質量之比,chiA和chiB后分別是兩個黑洞的自轉與公轉速度(均已歸一化),

不同的參數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黑洞合并現象,

比如下面一組參數,展示了引力波巨大的“后坐力”,它的能量可以把黑洞加速到光速的1/100,將其甩出所在星系:

binaryBHexp –q 1.34 –chiA 0.62 -0.27 0.34 –chiB -0.62 0.27 0.34

目標星辰大海

地面上的LIGO已經無法滿足物理學家們的需求了,

在地球上,用于測量引力波的兩條干涉臂長度有限,如果把探測器建到太空中,那么干涉臂可以長達100多萬公里,大大提高了探測精度,

這就是歐洲空間局ESA和NASA設想的天基引力波探測計劃LISA,預計在2035年發射,

到了太空中,精度的提高能讓我們看到更大質量比的黑洞合并事件,比如質量比超過100萬的情況。

因為星系中央可能存在著10億個太陽質量的巨大黑洞,當它把普通黑洞吸入其中時,就會產生這類超大質量比的合并事件,

另一邊,物理學家們正在開展著數值計算的準備。

Scott Field和Gaurav Khanna教授預計今年夏天將更大質量比的計算模型發表在arxiv上,不知道會帶來哪些驚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