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12歲女孩零編程經驗開發系統千人用

對于AI新手,如何入門AI,一直是個令人頭禿的問題。

而對于那些有一定技術基礎的人,想要用AI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實現點什么,似乎也并不容易,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

不信?來看看下面四位的故事。

師傅領進門

正值豆蔻之年的郭佳慧,是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

去年疫情期間,才12歲的郭佳慧所開發的AI模型功能,是檢測口罩佩戴,

講真,神童的故事聽多了,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驚艷。

但如果說,當時做岀AI開發項目的她不會編程呢?

沒錯,淡定,

先來看下郭佳慧開發的作品。

這個系統會根據照片中口罩的樣子,判斷出口罩佩戴是否規范,

例如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仔細觀察后,才能發現口罩在鼻梁處沒有壓緊,

而這個應用,卻能在短時間完成檢測,并提示:

沒有壓鼻梁條。

郭佳慧之所以開發這個AI系統,是看到了捷運工作人員每天監督乘客是否準確佩戴口罩,很是辛苦,

而市面上雖然有很多諸如此類的檢測系統,但想必很多人試過,捂個嘴、拿袖子擋就能蒙混過關,

但佳慧的系統能精準識別各類不標準口罩佩戴情況。

那么隨即而來的一個問題便是:

既然不會編程,如何開發這么精準的檢測口罩佩戴系統呢?

其實,郭佳慧一開始并不喜歡編程,奈何,自己卻有一個“別樣”的身份——碼二代。

先不提看懂代碼這件事了,就連代碼中的很多英文單詞,對于一個國小生來說也頗具挑戰,

追溯到去年疫情期間,郭佳慧的父親給停課在家的女兒,報了一個在線免費的培訓直播課,

在這個課程中所使用到的AI開發平臺,讓學生不需要看懂代碼,只需要搜集標注數據樣本,簡單操作就可以完成模型開發。

一段時間之后,郭佳慧對編程的心態也發生了大轉變:

太好玩了。

例如郭佳慧發現,利用這個AI開發平臺,可以輕松實現機器自動識別她最喜歡的MM朱古力豆,個數、顏色,哪怕是有遮擋情況下也能被識別到。

這也是她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了AI的神奇之處,

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學生來說,上手門檻是走進AI的一大難題,

郭佳慧采用的,是百度飛槳的EasyDL零門檻AI開發平臺。

如其名,一大特色便是連編程小白都可以輕松上手。

但簡約不等于簡單。

據了解,EasyDL中絕大多數模型的精度都達到了90%,而且只需要15分鐘即可訓練完成。

概括來講,整體流程就是簡單四步走——創建模型、準備數據、訓練模型和部署應用,

而且整個過程還是圖形可視化交互的那種,用官方的話來講就是:

不用一行代碼也可以基于需求和數據,定制自己的AI解決方案。

易上手、低門檻,是小白新手在做AI開發時對工具和平臺最基本的要求,

對于那些頭疼入門AI和深度學習的“特殊”開發者來說,還有什么也必不可少?

再來看第二個故事。

這一次的主人公徐伯權,可以算是大陸第一代程式員,

1958年清華大學部獲批設立自動控制系,徐老在次年進入該系計算機專業,是第二屆學生,

那時的計算機還是電子管構造,徐老參與了大陸第一臺硅晶體管計算機的設計,

那個年代“軟體開發”還叫做“程式設計”,徐老從機器語言學起,到匯編、再到FORTRAN,后來在工作中也接觸過當時用于開發人工智能的邏輯語言Prolog,

徐老從那時起就對AI產生了興趣,但工作任務繁重,一直沒能抽出時間深入學習,

徐老從小熱愛技術,年輕時自己組裝過電視機,退休后也沒放下,有什么電子產品經常買來玩玩,也一直在關注世界和大陸的科技發展,

到了2016年,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消息,勾起了他當年用匯編語言寫下棋程式的回憶,

隨著AI技術的突飛猛擊,讓徐老重拾對AI的熱情,打算試試深度學習,他先是自學了Python,然后開始嘗試Tensorflow。

不過國外網站訪問和技術使用都不太方便,讓徐老挺苦惱的,

一年多以前,徐老了解到百度飛槳AI Studio學習平臺,聽了聽這上面的課,覺得通俗易懂,適合入門,

就這樣,曾經也是學霸的徐老加入到了AI打卡學習的隊伍里。

這一年里,他學習、開發得如何?

一張學習熱力圖解釋一切。

每天早上徐老先是出門鍛煉身體,回來后就是學習AI,已經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最關注的方向是強化學習,經常在AI Studio上找一些有趣的小游戲來動手改造,他把自己改造的AI五子棋發給過去的老朋友玩,看他們輸多贏少,玩的很開心,

徐老還把飛槳平臺介紹給在上大學部的孫女,幫助她完成畢業設計,將技術傳承下去。

說到對于年輕人學習AI有什么建議,徐老覺得已經有了這么好的開源平臺,從課程到模型、數據都有,還需要的就是興趣以及實踐,

只要有興趣,無論年齡、學歷都可以來這學習,在開源平臺上多實踐、與別人交流。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來參加AI的隊伍,這對國家的科技發展和振興有很大幫助。

……

看來,一個好的AI平臺必須要做到:

只要你想,任何人都能在這里入門AI,

但單是“領進門”是不夠的,投身AI還需要更長遠、更深入的目標,

修行在個人

第三個故事,我們來看看科班出身的碩士生,是怎么和AI結下不解之緣的。

主人公何小宇就讀于中南大學部,

有時阿公要從老家湖南汨羅來到小宇上學的長沙來看病,何小宇經常得幫阿公在學校附屬的湘雅醫院掛號,

湘雅醫院作為長沙著名的三甲醫院,掛號難、看病難的問題少不了。

何小宇切身體會到了醫療資源缺乏、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自己就讀的是自動化專業,是不是能學以致用,做點什么來改變這些情況?

帶著這個疑問,何小宇考上了本校的研究所,加入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實驗室。

何小宇本科的畢業論文就是機器視覺相關,在研究所階段,又深入學習了神經網路,

最后何小宇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算法在智慧醫療方面的應用,

2019年,正直研三升博一階段的何小宇趕上了第二屆大陸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

何小宇與兩位同學丘文杰和孫銘蔚組隊,開發了“AI知膚寶”在線問診小程式,與湘雅醫院皮膚科合作,構建了皮膚疾病全病種分類系統,最終歷時半年時間,闖過初賽、復賽,在總決賽中斬獲創新組特等獎。


△右2為何小宇

皮膚病種類繁多,即使是同種疾病,在不同患病時期以及拍攝條件下的視覺呈現也不一樣。

除了視覺特征以外,還需要結合感染源、感染途徑等作為依據,分類難度很大。

數據方面有湘雅醫院積累多年的臨床圖像和病史數據做保證,算法呢?

何小宇與團隊在飛槳的PaddleHub中找到了開源的目標檢測和圖像分類預訓練模型,

配合Fine-tune API就能結合數據快速完成遷移學習。分兩步實現了相當于皮膚科專家醫生水平的分類系統,覆蓋541類常見的皮膚疾病。

皮膚病發病率高,據統計全球約11%人口患有各類皮膚疾病。而大陸注冊的皮膚科專業醫生僅2萬余人,醫患比例懸殊,

除了在大賽上得獎,AI知膚寶項目還獲得千萬級孵化基金支持,目前已聯網全國618家醫院,輔助了10000余名醫生進行初步病情的診斷。

何小宇的隊友孫銘蔚同學在頒獎典禮上分享了參賽經驗:

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對我們的作品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快捷穩定、操作簡單靈活,并且各類應用文檔問題可以很快地找到成熟解決方案。

△今年已經辦到第四屆

對何小宇來說,參賽獲獎是對研究所生涯的圓滿收尾,

比起枯燥的實驗室研究,這場比賽讓他感受到了AI的樂趣,也讓自己跟進了三年的一個項目有了一個很好的收尾,同時也鍛煉自己的邏輯跟團隊組織能力。

他后續完成的亞洲人種皮膚病臨床圖像數據集論文,還獲得了醫學影像計算機輔助診斷領域的最高學術會議,MICCAI 2019 LABELS Workshop的最佳論文獎。

談到未來,何小宇想繼續自己的研究方向,爭取用實際行動為“AI+醫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僅要落地,還要遍地開花

第四個故事來到產業界,看看在幫助AI落地產業中,AI平臺還能有什么妙招。

AI的一大關鍵價值,就是能代替人做各種危險和重復的工作,

比如高壓電網的線路檢修,經常需要在高空作業,面對復雜的電器環境,國家能源局通報,每年電力人身傷亡事故平均有三四十起,

15年起在電力供應領域創業的梁興博,一直想找到替代方案。

近幾年國家電網逐漸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梁興博覺得這個機會,他要抓住。

不過他的公司并沒有AI相關人才,AI工程師的月薪起碼3萬以上,雇傭四五個工程師,每年就是200萬左右人力成本,作為創業公司,他很難承受這個代價,

2020年8月,一則“EasyDL X 烏鎮舉辦產業智能創新大賽”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除了飛槳EasyDL平臺本身零門檻,比賽還提供了公開課幫助無AI技術背景的參賽者快速上手。

其中就有梁興博關注的安全生產主題課程,還能獲得與國家電網研究院的副總工交流切磋的機會。

梁興博毫不猶豫報了名,除了數據處理與訓練AI,他在課程中還學到了AI模型在不同場景下如何部署。

最終,梁興博開發的智慧輸電線路系統從255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企業組第一名。

他采集標注萬余張照片進行訓練,構建了輸電線路隱患模型、煙火檢測模型、輸電線路故障檢測模型,

系統已在某省輸電線路測試運營,監測準確率達到了85%以上。正式投入使用之后不僅可以解放一線檢測人員,綜合成本還能夠下降一半左右,

除了電力,這次比賽還吸引了金融、水利、工業制造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參加,涌現出紡織產業面料搜索篩選、發動機漏液識別、水源覆蓋面積及表面水質檢測等諸多創新,

梁興博認為“有了飛槳這樣的平臺,我們這種創業公司,實現AI升級轉型也不再是奢望”。

……

在百度飛槳深度學習開源平臺上,孩童、老人、學子、企業開發者……不分年齡、經驗、背景,都能便捷、快速地入門AI,用AI實現自己的夢想,

AI的普及者

AI的入門與開發實踐,并不是常人眼中的那般遙不可及,

相反,已然是全民皆可的節奏。

在這背后,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是推動這波節奏的關鍵,

就好比在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不同“趁手”的“工具”,讓人們腦中的想法成真:

傻瓜相機的出現,讓人不需要懂攝影就能留住生命中美好的瞬間。

WordPress的出現,讓人不需要懂代碼就能建立自己的網站,

……

而在AI時代下,像飛槳這樣深度學習開源平臺的出現,除了推動“AI學習開發全民化”進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讓產業、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高效地被解決,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被科技關愛到,

例如用無人機監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讓每畝地節省100元成本,農戶收入提高10%,

再例如把老師傅30年的經驗,凝練成一個算法,讓鑄造熔煉每年節省原材料10%、配料時間減少90%。

上述的這些案例,都是基于大陸AI“操作系統”——飛槳所解決的現實問題。

如果想在你的履歷上刷上“AI開發者”,或者把困擾已久的問題通過AI的方式解決,

現在,課程、工具、實踐平臺都有了,

試一試?或者有什么別的難題或idea,也歡迎分享交流~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