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了解晶圓、光刻:沙子如何演變為芯片這下秒懂了

Redmi Note 10系列計劃5月26日(周三)下午14點發布,盧偉冰自曝還要在發布會上談談芯片的那些事兒。

5月24日下午,Redmi官方科普了晶圓、芯片等相關知識,包括芯片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隨處可見的沙子怎么變成了高科技芯片?晶圓也分尺寸?有什么不同?等,

據悉,芯片的地基名為“晶圓”,由純硅構成。一般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規格不等,因為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直徑越大,最終單個芯片的成本越低,但是加工難度越高。

晶圓最初的形態我們都見過,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沙子,加入碳在高溫的作用下,就會轉換成純度約99.9%的硅;經過熔化從中拉出鉛筆狀的硅晶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硅鍵”,銅管鉆石刀將硅晶圓切成圓片拋光后便形成硅晶圓,

下一步就是光刻,硅片上涂光刻膠,紫外線透過掩膜照射光刻膠,掩膜上印有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案,曝光在紫外線下的光刻膠被溶解掉,清除后留下掩膜上圖案,用化學物質溶掉暴露出來的晶圓,剩下光刻膠保護著不應該腐蝕的部分,蝕刻完成清楚全部光刻膠,露出一個個凹槽。

業界較為公認的說法,1980年代是4英寸硅片占主流,1990年代是6英寸占主流,2000年代是8英寸占主流,到2005年12英寸硅片的市場份額已占20%,2008年其占比上升至30%,2017年繼續上升至66.01%,12英寸單晶硅片成為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