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電話業務連續受挫的華為,正在押注下一個巨大市場——汽車,
繼剝離榮耀、行動電話業務受挫之后,華為的下一個目標變成了汽車,幾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
根據澎湃新聞報道,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華為EMT決議【2020】007號),正式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系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同時任命汪濤為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
這就意味著,華為面向B端企業的汽車業務與行動電話等面向消費者的業務正式合并,未來產生更多協同,
據悉,這份文件名稱為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已經簽發,
并入消費者業務,但不造車
當汽車與消費者業務合并后,整體消費者業務也相應發生了改變,
文件指出,重組消費者BG IRB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 IRB,將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的投資決策及組合管理由ICT IRB調整到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任命余承東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
華為發布文件,合并智能汽車業務與消費者業務 | 網路
IRB全稱為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Investment Review Board),在華為內部屬于決策機構,所以可以基本看作余承東成為合并之后的部門領導者,統籌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
官宣合并之后,智能汽車與消費者兩個詞難免讓人再次產生華為造車的疑問,有趣的是,文件里似乎為了解答這一點,著重強調了華為一直以來堅持的不造車觀點:
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甚至撂下狠話: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建言造車是干擾公司,這一言論與其說是內部警醒,倒更像是華為的一次對外宣誓,為合作伙伴和各界人士釋放的定心丸。
造車的確是件苦差事,華為也沒有這方面的基因與優勢,所以這個觀點起碼在文件簽署的三年有效期中,不會有絲毫變動,但華為此舉確實下定決心,開始全力向智能汽車市場進軍了,
保留火種,豪賭新市場
在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當中,行動電話是絕對的核心產品。
所以一旦行動電話業務受挫,對于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是致命打擊,更何況消費者業務在華為已經是營收占比超過 50% 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稱,預計華為2021年全球智能行動電話市場份額將下降至 4%,這與今年夏天華為的全球智能行動電話發貨量排名全球第一相比,將是一個急劇的下跌,
于是,在剝離榮耀、華為自己也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挽救行動電話業務的辦法時,第一步自救行動已經開始。近日有報道稱,華為正在積極向供應商訂購4G智能行動電話以及相關終端零部件,部分組件制造商已收到通知,將在本月恢復購買主板和其他部件產品。
雖然5G行動電話開始盛行,但4G在大陸及部分海外市場,仍舊存在需求,在第一財經的報道中,有華為內部員工稱,東歐、俄羅斯、亞太、中東、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區仍然是4G市場,部分地區只提供4G網路,4G產品依然具有競爭力。
只能說,華為重啟4G行動電話,是保留火種的舉動,如果行動電話業務短時間內沒有發展機會,那么圍繞行動電話的可穿戴設備等其他終端產品也不可能得到任何發展。
這也是華為押注智能汽車市場的原因之一,
汽車業務與行動電話業務的邏輯有所不同,自從2019年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在華為的ICT業務組織中就是獨立的存在。智能汽車業務與行動電話業務也有聯動,今年開始推出布局的HUAWEI HiCar就是典型代表,HiCar的思路依然是以行動電話為核心,利用移動設備的屬性與互聯能力將應用與服務延展到汽車。
除此之外,華為利用自身的通信、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優勢,又能賦予汽車智能能力。比如 5G 通信模組、MDC 智能駕駛計算平臺、電池電機與充電系統,以及高調宣布卻尚未正式面世的激光雷達,都是華為在智能汽車的一系列布局,而這些與行動電話的聯系并不大,完全可以為車企提供整套的獨立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在汽車產業快速變化迭代的當下,以智能為核心的汽車有極大機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方向。比行動電話市場規模更大、華為在其中也存在技術儲備,自然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
我們還太嫩,我們公司經過十年的順利發展沒有經歷過挫折,不經過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確道路,磨難是一筆財富,而我們沒有經過磨難,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我們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理準備與技能準備。2000 年,華為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時,任正非卻撰文《華為的冬天》,大談華為的危機與失敗,
二十年后,豪賭汽車能讓華為度過這一寒冷的冬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