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時,世超總會忍不住驚嘆破損的文物在被修復后所煥發出的光彩。
但最近世超發現,并不是所有文物修復都像紀錄片里拍攝的那樣,
有些文物被修復后,走上了搞笑風,
起因是前陣子的一則新聞。
西班牙一棟銀行建筑外觀上有一副創作于1923年的作品,一個微笑的女性坐在一群動物中。
美是挺美的,但隨著歲月的侵蝕,她的頭部有了一些損壞。
壞了,當然要修復啊,
于是這位微笑的女性就被修復成了另一副作品,從寫實走向抽象。
目前專業修復師和保護組織ACRE表示,修復工作并非專業人士完成,具體是誰,還不確定,
而網友們已經被這幅作品給吸引了,有人覺得這是懂王。
有人回憶起了類似的慘案,比如C羅的故事。
有人把這次奇特的修復玩成了梗,調侃說,兩張圖放在一起,就是一月的我VS現在的我。
其實,看到西班牙出現這樣的文物修復,世超毫不意外,畢竟這種劇情早就在西班牙上演過好幾次了。
當西班牙人們決定幫助當地的宗教雕像煥然一新時, 15 世紀的圣母瑪利亞雕像也會為之落淚。
瞬間從古樸沉穩變成了喜慶的大紅大紫,
今年 6 月,西班牙一名藝術品收藏家花了 1200 歐元,請了一位家具修復師修復自己的一件藏品《無玷圣母》。
然而,就是如此圣潔純凈的臉,在畫師進行修復以后,變成了倔強女孩,
出于不甘心的態度,他們再次對這張畫進行了糾正,于是,就變成了這樣↓↓
具有百年歷史的耶穌畫像也沒能脫逃,
2012 年西班牙的 Borja 小鎮上的一位 81 歲的老太太出于好意,親手操刀整的,只不過因為技術出了 “ 失誤 ” ,修復成了 “ 猴子基督 ” 。
不過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人慕名而來想看這幅 “ 猴子基督 ” ,導致小鎮的游客還變多了,
小鎮上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人還根據 “ 猴子基督 ” 開發了襯衫、行動電話殼等周邊,這幅畫還被保護了起來,
類似的事情不僅發生的西班牙,
加拿大的天主教堂被惡意破壞,其中小耶穌的腦袋被砍掉了,當地藝術家在其后免費修復了雕像。
咱們的資中東巖佛像,始于南宋,一佛一弟子,講的是釋迦牟尼和迦葉,
但在被化妝以后,瞬間判若兩佛,看上去咖喱味十足,
然后第二次修復,雖然比第一次好一點,但對比一下原版,還是讓人滿頭問號。
當然,這些都屬于錯誤示范,大部分是普通民眾文物知識匱乏,保護意識薄弱導致的結果,
正宗的文物修復可不是這樣騷操作,而是由專業人士操刀進行修復,通過層層工序、研究才逐步修復的。
先說一個咱們大家都知道的:秦始皇兵馬俑 ~
它長這樣↓↓
去過秦始皇兵馬俑的差友可能會說,這跟我看到的不一樣啊,這車都碎成啥樣了,
因為上圖是剛出土的時候。
它們出土后,需要經過清潔、嚴絲合縫的黏接、加固等一系列修復工程才變成現在的樣子。
舉個栗子,黏接加固破損的兵馬俑需要用到黏合劑、硬化劑和增塑劑。
為了尋找用劑的合適比例,修復人員就進行了幾種參數的試驗,對試黏好的紅磚、灰瓦等做了破壞性試驗以后,才定下來,
有些陶塊已受損質地脆弱,為了更好加固,修復人員特地在陶俑、陶馬腹腔內壁貼了層 “ 玻璃鋼 ” ,對外觀不造成影響同時完成加固,
下面這件,唐代宗室李倕的冠飾修復也非常值得說一下,
在挖掘李倕墓的時候,考古人員發現似有復雜的冠飾,由于現場復雜不便清理,直接打成石膏包搬遷進室內開展工作,
最開始是這樣▼
在進行了 X 光探傷檢測、清理工具以及儀器設備的準備后,才打開石膏包,最后通過逐層清理、記錄、保護等工序,才進行組裝和復原。
聽起來起來非常輕巧,但整個修復的工序也是非常復雜細致的,
比如在清理的過程中,可能會搞亂組飾件,所以需要對原真資訊進行記錄,對每層進行照相、繪圖和文字記錄,
繪圖采用的是激光繪圖,把輪廓繪制出來的同時,不同材質的飾件需要用不同顏色標記,以便復原時區分,
世超就不展開了,好奇的差友可以去查一查,
復原的李倕冠飾▼
想知道從 “ 大土塊 ” 到成功復原花了多久么?
——歷時兩年,
盡管曾經乃至現在有過各種沙雕式文物修復。
但隨著國家的保護措施逐漸完善,以及無數專業修復人員的努力,現在越來越多的文物得到了正確的保護,
這些歷史的見證者,隨著大家的努力,繼續將千百年的文化延綿下去,讓后人感受它們的魅力。
希望以后沙雕案例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