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藍牙技術,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藍牙耳機,誠然,作為首次讓人們接觸到的藍牙設備,藍牙耳機可謂是功不可沒,通過將藍牙技術應用在免持耳機上,讓使用者首次體會到了沒有電線牽絆的煩惱,
而過去幾年里,隨著智能行動電話、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的迅速發展,再加上近兩年來TWS藍牙耳機的流行,也使得藍牙產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4月15日,藍牙技術聯盟發布《2021年藍牙市場最新資訊》,該報告預測,盡管過去一年中藍牙市場的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預計至2025年,藍牙設備的年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40億臺增長至60億余臺,
說來有趣,藍牙(Bluetooth)一詞取自于十世紀丹麥國王哈拉爾的名字Harald Bluetooth,而將藍牙與后來的無線通訊技術標準關聯在一起的,是一位來自英特爾的工程師Jim Kardach。他在一次無線通訊行業會議上,提議將Bluetooth作為無線通訊技術標準的名稱。而易立信公司在1998年聯合IBM、英特爾、諾基亞及東芝公司等5家公司,組成了藍牙技術聯盟的前身,
但當時的人們是不會想到,這個藍色徽標的應用范圍已經遠遠超出他們所預想的使用場景。從利用無線耳機接收音頻,把手柄連接到游戲主機,再到智能家具、可穿戴設備,甚至蘋果的“隔空投送”功能,都離不開藍牙技術,毫無疑問,藍牙是目前最主流也最方便的主流技術,
但早期的藍牙技術,也是真的不好用,不僅傳輸速率不高,還有安全性問題,進入4.0時代,藍牙傳輸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是第一個藍牙綜合協議規范,將三種規格集成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BLE低功耗功能,提出了低功耗藍牙、傳統藍牙和高速藍牙三種模式。
進入5.0時代以后,藍牙技術則徹底打開了物聯網時代的大門,在低功耗模式下具備更快更遠的傳輸能力,傳輸速率是藍牙4.2的兩倍(速度上限為2Mbps),有效傳輸距離是藍牙4.2的四倍(理論上300米),數據包容量是藍牙4.2的八倍,支持室內定位導航功能,結合WiFi可以實現精度小于1米的室內定位,同時針對IoT物聯網進行底層優化,力求以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為智能家居服務,
那說到這兒可能就有人要問了,藍牙技術誕生這么久,現在無線技術發展又這么迅速,怎么還在用藍牙?
事實上,藍牙確實有兩個不能忽視的對手,那就是Wi-Fi和NFC。
首先來看NFC(近場通信技術),它的特色是連接形式更輕松,只要支持NFC的設備輕輕一碰,就可以實現連接,特別適合在短距離實現點對點連接,同時功耗也更低。不過它的不足也在于距離,需要4厘米左右的接觸才能夠實現傳輸,比起藍牙5.0 300米的有效傳輸距離,屬實有點捉襟見肘。目前,NFC通常是扮演一個“橋接者”的角色,Android設備往往利用NFC作為藍牙驗證的方式,讓用戶免去配對的繁瑣,直接通過接觸實現藍牙連接,
顯然,NFC由于自身的距離局限性,無法替代藍牙,而是互補,所以對藍牙實際上是沒有太多威脅的,
再看看Wi-Fi,相比NFC,Wi-Fi沒有距離限制,很多方面與藍牙也十分相似,所以更具威脅性。Wi-Fi直連功能已經被很多設備所應用,如新力QX系列無線鏡頭、Sonos音箱等,涉及列印、游戲、視訊、音樂、顯示等多種領域。另外,相比藍牙的24Mbps傳輸率,Wi-Fi最高可以實現250Mbps的速度,并且在未來有望實現每秒2GB的數據傳輸速度,這也是藍牙無法企及的優勢之一。
那為什么Wi-Fi沒有替代藍牙技術呢?
答案很簡單,Wi-Fi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功耗過高,不適合可穿戴、健身等需要低功耗傳輸的設備,但對于家用領域,比如無線音箱、視訊同步傳輸等領域,Wi-Fi顯然更具優勢。類似智能手環這樣的設備,使用藍牙是最為穩妥的方案。
顯然,經歷了20年的發展,藍牙技術已經擁有了很多擁躉,同時技術方面又在不斷進步。廠商們對藍牙技術還是呈樂觀態度,藍牙的低成本、高性能、簡單及普遍性都是成為廠商親睞的部分,
同時,藍牙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那就是設備網路,這主要是基于mesh的網路技術推進的,可以在很多智能照明、智能樓宇等工業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據悉,藍牙技術聯盟還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mesh操作增強功能,讓mesh更好地應用到多個領域。
屏幕前的你,準備好被藍牙改變生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