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以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預案》圍繞促進監測預警、儲備調節、政策協同,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一是監測預警。
主要是選取豬糧比價、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作為預警指標,區分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合理確定預警指標臨界值,并設立三級預警區間。
二是儲備調節,
主要是區分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并根據不同預警情形規定了收儲和投放等響應措施,
三是政策協同。
主要是進一步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強化生產自給能力、冷鏈物流體系等方面的協同措施,夯實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基礎,
對比2015年版本,本《預案》除了延續“豬糧比價”,還增加了兩個指標:
一是“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能顯著提高風險預警和儲備調節工作的前瞻性;
二是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更貼近消費者感受,在豬肉價格過度上漲時能夠及時作出預警和響應,
另外,《預案》區分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設立了三級預警區間。
其中,根據近年來養殖成本收益變化情況,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當豬糧比價處在7:1~9:1時不進行預警,為市場自發調整留有充足空間,
發改委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7.6%,有關方面預計今年下半年生豬出欄量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隨著產能持續恢復,生豬和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向合理水平回歸,
同時,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以及生物安全防護水平較以往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