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真理,就是絕對客觀的道理,即是自然界存在的秩序。此外,真理又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前者是抽象的概念,后者則是具體的局部規律。因此,如果我們人類的認識是一維的,是關于外在客觀世界的攝影與摹寫,那么自然科學所反映的就是真理,至少是相對真理。而且,其會隨著認識范圍的不斷擴展,逐步地接近絕對真理。
比如,在經典力學時期,能量和質量是相互獨立的,人們認識到的是它們各自的守恒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質量守恒定律。這是局部的相對真理。后來,科學家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衰變使其部分質量轉變為能量。于是,由更為基本的質能守恒定律取代了局部的守恒定律。
然而,上述一維認識觀,存在著一個問題,即人類的認識并不總是按照種屬關系發展的。換句話來說,就是科學的發展是發散的,即并不是每一個新理論的極限都能還原為舊的理論。在不同的理論之間,并不存在邏輯關系。否則的話,就不叫新理論了,其只是舊理論的改良與修正。
比如,經典力學是忽略了物理背景的理想物理學。該理論認為,物體不僅是實體,而且其運動也是自由的。物體能量的變化是以動能的形式增減,表現為速度是可變的。然而,當人類的認識超出了宏觀范圍,科學家們意外地發現,物質僅只是由粒子的運動所形成的封閉體系,物質的運動受到了光速的限制。一旦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近于光速時,該物體的能量增加就以其相對于物理背景的勢能形式變化,表現為速度的不變性。
由此產生的理論,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們與經典力學在觀念上是截然不同的。速度的大小只是表觀的差異,它們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存在著物理背景,即世界究竟是機械的,還是有機聯系的?
此外,一維認識觀要求自然科學理論具有可檢驗性,需要獲得實驗的絕對驗證。然而,實驗是現實的,而理論則是理想的,兩者的邏輯基礎不同,存在著未知因素的差異。越是遠離宏觀范圍,該差異就越大,從而限制了實驗的絕對驗證。
而且,理論與實驗是相互滲透的,不存在絕對單純的實驗。無論是實驗的設計、統計還是解釋,都離不開理論的作用。例如,對于物體垂直下落現象,伽利略引入了相對性原理,使該現象允許地球慣性運動,而不是只能靜止不動。
實際上,由于人類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到了不同層次的局限,因而其認識只具有相對的意義。一方面,我們人類的認識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其卻又是需要不斷地更新的。所以,人類的理論不存在對錯的問題,只有認識效率高低的差異。
因此,我們應該持二維認識觀,即科學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科學理論是相對于已知現象關于自然界的同構系統。通俗地說,就是科學理論只是我們認識自然界的工具,而不是認識的對象——客觀真理。
比如,原始人的鬼神世界、古希臘人的理性世界、中世紀上帝的世界、經典力學的機械世界、廣義相對論的幾何世界和量子力學的概率世界,它們都不是自然界的真實面貌。上述世界都只是人類關于自然界的同構系統。
總之,人類為了避免其自身的局限性,是借助于講故事,以此比喻世界,來實現其認識目的的。這就是人類抽象思維的本質。因此,人類的認識是二維的,是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對自然界的客觀反映。所以,自然科學并不是真理,而只是真理的同構系統。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時代的理論都既是有效的,但卻又都不可避免地會被后人的理論所取代的原因。
太專業了,我也弄不清[呲牙][贊][玫瑰],多讀幾遍
不是真理。
目前人類探索未知的自然科學世界如盲人摸象,摸到象腿說象是圓枉體的,雖然象腿也是象的一部份,但不是全貌,怎可代替整個自然科學世界!
淡漠乾坤老鐵,是我認為頭條里關于科學與哲學論文最棒的一個作者,沒有之二,只有之一。\n文理並茂,論點論據論述辨證關系由淺入深,由豈以人文為觀,不脫離以人為主觀因素為太極核心論。讀先生文章,使我這個研易從醫三十余年的愛好者,受益非淺。更進一步認識到:宇宙自然丶哲學丶科學丶玄學丶等學科領域,萬物歸一理,一理通萬事明。法無常法,理無定規,一切是相對的。[贊][贊][贊][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知道圍棋嗎?聽說過講解一個點分散出的支點嗎?然后再分散。慢慢每一個慢慢證明研究去吧。是概率統籌的模糊好還是一個一個全研究完好。
牛頓是絕對時間與絕對空間,愛因斯垣是相對時空。
都是哲理[呲牙]
是的你說對了一部分!您的背景實際是條件的突變的可能、用數學語言說是函數的超出部分范疇引起的:如何驗證——故抽象思維出現了、當瓶頸消失或出現以后人們辨別了真偽成為了公理和新的基礎突變(也就是你說的連續性打破)!沒有驗證和真實、只停留在抽象中只是空中樓閣!這是思維和現實服務的問題:實用性、建設性!
”自然科學”應當盛在”真理”的籃子里的吧?!但,真理的籃子并不僅只是自然科學的容器。我這個感悟有沒有錯誤呢?!看淡漠乾坤朋友的文章。是種跟科學家搭訕的感覺啊!誠惶誠恐。又充滿好奇!!![捂臉][害羞][玫瑰][玫瑰][玫瑰]向淡漠乾坤朋友致敬![作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