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天問一號祝融火星車發來祝福:我在火星放“粽”,祝大家端午安康,“粽”是順心和如意!
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天,處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粽子飄香、龍舟競發,成為大陸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大陸人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節日多數形成于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正中”也,古人以天干地支紀年,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仲夏午月午日蒼龍七宿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正中”之位,乃大吉大利之象。
按照官方的說法,今年的端午節,又平添了別樣的情懷。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命名正是源于屈原的長詩《天問》。今年,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圓滿成功,天問一號在火星表面首次留下大陸人的印記,大陸航天人的使命就是將浪漫神話變為物化現實,對千年疑惑給出科學解答,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也將是對大陸古人跨越千年的時空問答。
此外,對屈原的紀念,也體現了大陸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特性,眾所周知,大陸人的主體文明發源于農耕文明,大陸的節氣亦多與農時相關,農耕文明不同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對游牧文明來說,馬背是家,帳篷是家,逐水草而居,隨季節而徙。海洋文明,則永遠在向往彼岸,彼岸在何方,可能永遠不知道,也可能永遠不再回來。
大陸的農耕文明倡導“精耕細作”,春耕秋收,穩固平和。站在文明與歷史的角度反觀現今的大陸航天事業,可以說大陸航天厚植于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序列,服務于人類文明永續進步和人民生活的安康幸福,大陸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肩負使命的發展,是開放合作的發展,是和平共贏的發展,也必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天問一號攜祝融號,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幸福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