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覆蓋范圍廣,幾十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全球覆蓋,而實現全球4G信號覆蓋,用了600多萬座基站,仍然存在很多信號死角,比如一些偏遠山區、海上是沒有4G信號的。衛星信號為什么沒有“淘汰”行動電話基站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成本劣勢
衛星制造成本,還有衛星上天也需要成本,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的,發射一顆衛星怎么都得幾百萬美元。根據航天科工四院的數據,旗下快舟1A火箭的每千克報價是2萬美元,一個中低軌道的衛星,以200千克算,也得400萬美元了。
衛星發射也不是100%的發射成功,據統計衛星發射沖功率為80%,衛星自身也是有壽命的,過了時間舊的報廢,還得重新發射衛星代替。
性能劣勢
衛星通信的傳輸性能遠遠不如基站,通常為500ms~800ms,而基站通信只有十幾毫秒,5G通信只有幾毫秒。此外,衛星通信系統之間由于覆蓋范圍廣,干擾也多,信道資源有限。
通信終端
目前,與衛星通信的衛星電話,我們不妨看一看終端的樣子,和我們使用的行動電話完全不一樣。衛星通信,不僅衛星傳送信號到行動電話,也需要行動電話發送信號到衛星。目前,行動電話不具備這樣的功能,如果要使用衛星通信,需要重新設計。
Space X的“星鏈計劃”
先說一下摩托羅拉的“銥星系統”,銥星系統從1990年開始構思,1998年開始實施,計劃用66顆衛星實現全球語音通話覆蓋,但是,銥星沒辦法與同時興起的低成本、高普及率的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競爭。
再說說Space X的“星鏈計劃”,首先向1150km的軌道高度發射1600顆衛星,然后再發射2825顆衛星安置在1110km、1130km、1275km、1325km這四個軌道,為全球個人用戶、商業用戶、機構用戶提供寬頻和通訊服務。不過,至今仍未得到實際的應用。
總之,現階段衛星通信還不能代替基站,無論是成本上還是性能上,都無法代替傳統的基站。
寬頻電視比不上衛星電視
衛星通信和上網十分不現實,從2G開始,通信頻率都在850Mhz以上,覆蓋范圍不超過10公里,3G4G需要更大的數據承載能力,所以只能用更高的頻段,覆蓋范圍更小,衛星總不至于飛那么低吧?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越靠近地心越大,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獲得的電能,轉化為衛星動力,是不足以克服衛星受到重力的
未來量子通信才叫厲害,不久的將來會實現
特斯拉運費成本才1200美元/公斤,我們報價20000美元,怎么競爭
大陸人請不要說什么美元。說:人民幣丟人嗎?
衛星可以被擊落,地面基站不容易被摧毀\n太空技術和現在的民用技術是服務于不同民眾,
不要用美元做單位
衛星容量太小啦,不然也不會海底超級電纜
電信好像用的不是基站信號塔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