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危害非常恐怖?很多人非常害怕核輻射,加上歷史上也有核輻射泄露的情況,所以對于核輻射一直都非常擔憂,核輻射真的會造成變異嗎?
當生物受到核輻射后,DNA遭到破壞而產生外形的變化,這一過程要花很長時間。如果輻射影響到了生物的遺傳基因,那么這種變異的過程則更長。這種情況下,生物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變異可能會出現在下一代身上。
外形上發生的變化不可預測,這要看生物的哪一部分基因遭到了破壞。比如毛發的顏色、皮膚的結構、骨骼的形狀、腺體的功能等,都有可能。
細胞分裂時,存在于細胞核內的DNA首先復制,新生的細胞要根據DNA的指令生產蛋白質,才能完成細胞該承擔的任務。
但是DNA受到射線影響發生變化后,生產的蛋白質就會發生變化,其功能也不同。這就是生物個體在受到輻射后發生變異的表現形式。
比如控制人體膚色的DNA片段被破壞,那么身體再生產皮膚細胞時,新的細胞也許就會變成其他顏色。
通常來講,發生變異的生物看起來都是“不正常”的,比如身體比例不勻稱,或者身體顏色不適合本來的生存環境。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經過很長時間才在大自然的選擇中生存下來的,發生變異的生物由于和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或者因為個體的機能出現異常,都比較難生存下來。
當然,變異對生物不一定全是壞的,如果放射性物質正好改變了生物的某種缺陷,對于生物來說也是“因禍得福”。
生物在放射性物質面前都是“平等”的,所有生物都沒有“防輻射”的特殊能力。但是發生變異的情況卻不盡相同。
生理結構比較單一,基因也相對簡單的生物,被強制“改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相反,像哺乳類動物這種高級動物,某段DNA被破壞后,產生的變異也許從外觀上不易被察覺。
對哺乳動物,尤其是基因組相當復雜的人類來說,相同量的輻射或突變想要對我們造成影響是基本不可能的。
上世紀90年代發生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后,普里皮亞季的人悉數撤離,如今卻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熊、山貓、貓頭鷹等紛紛在此安家落戶。
有位專門在紅森林研究小鼠的研究者發現過一只有腫瘤跡象的小鼠,他表示盡管有許多DNA變異的證據,但基本上都不影響小鼠的生理機能或生殖能力,更別提兩個頭的畸形鼠了。
還有位自1991年就在普里皮亞季開始調查,曾檢查了超過7700只鳥類的巴黎研究者表明,他們在一群家燕中發現了11例畸形DD僅此而已,再沒有什么聳人聽聞的新聞。
福島核電站事故爆發后,至今也只有一項確切的研究表明當地的灰蝶產生了12%的翅膀變小、眼睛發育不規則等突變。
退一萬步說,即使突變后出現了身體健全、吃嘛嘛香,只是體型增大了10倍的某種動物,那意味著它的體重會達到未變異時的1000倍,骨骼截面卻只有原先的100倍。
也就是說每根骨頭都要承受原來10倍的壓力,它怎么可能敏捷兇猛呢?恐怕早就先骨折摔死了吧。
自然界進化出一只大東西多么不易,任何一種動物體型增大、爪牙變尖、四肢和頭腦變得發達,都需要歷經上百萬年的自然選擇,經歷環境長時間的代代篩選。
你得知道,現代大象的四肢骨骼就比它們體型如豬的祖先要粗大結實得多,但它們花了4000萬年才走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