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閆凱欣,大陸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碩士
本文審稿:陳海旭,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所長,碩士生導師
夏至一過,氣溫飆升,意味著進入了最炎熱的夏季,只要一出門,免不了大汗淋漓,悶熱的快要喘不過氣來。
然而,高溫可能帶來的影響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長沙一80多歲的老人從外面回家后,突然出現胸前區疼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等癥狀,兩個小時后癥狀仍無緩解,緊急送醫并經醫生診斷后,確診為急性心梗。
40多歲的楊先生是一名戶外建筑工人。某天他在工地干活時突然出現頭昏、胸悶心慌、惡心嘔吐,全身大汗淋漓的癥狀,同事以為他熱中暑了,趕緊將他抬至陰涼的地方休息。但一個多小時后,癥狀沒有任何緩解,送到醫院后醫生診斷為急性心梗。
心梗作為冬季高發病,為何在炎熱的夏季也頻頻出現?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護心”?一起來看,
什么是心梗?
老百姓俗稱的“心梗”就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最常見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余病因包括:其他心臟疾病既往史、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超重、吸煙、情緒激動、天氣變化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現的癥狀——心前區疼痛,多于清晨出現,在活動狀態下或者休息時也有可能發生,
少數患者在發病前數日可能會有心悸、氣促、乏力、煩躁、胸部不適、心前區疼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癥狀,
部分患者可能沒有心前區疼痛的癥狀,可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氣短等其他相關癥狀,
如果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時,要警惕是否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建議立馬進行入院檢查治療,如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在臨床上要高度引起重視,
急性心肌梗死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0ml/h))或心力衰竭(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癥狀),常可危及生命,一定要及時進行救治,
夏季對心臟有什么影響?
天氣熱,代謝快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也受環境因素影響,在炎熱的夏季,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因此回心血量減少,直接影響心肌供血,
其次,高溫天氣和其他極端天氣的劇烈變化也可以誘發心血管疾病,
易煩躁,負荷大
在夏季易燥熱,人的情緒也易受波動,這會導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荷變大,造成心肌缺血。
興奮多,供血差
實際上,在高溫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性的增高,會讓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出現心肌供血不足的癥狀。
哪些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易得心臟病的人群
飲食不規律,經常吃油膩食物的人
情緒不穩定,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兒生氣的人
久坐不動,肥胖,長期吸煙,缺乏體育鍛煉的人
老年人心臟病發病率高也要注意預防
有心血管等基礎疾病的人
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更加注意因季節因素而導致的病情變化。
有其他慢性病的人
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人群易造成血管病變,
患有肝臟疾病的人大多肝功能異常,代謝廢物不能及時從體內排出,血液質量變差,增加心臟負擔,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所以要警惕腫瘤人群患心血管病的風險。
夏季如何護心?
在夏季要注意液體的進出量和鹽分的攝入量,避免因為攝入量過多導致心衰癥狀加重,表現為下肢腫脹、乏力感加劇、氣促等,
正常人一天飲水量在2500毫升左右,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夏季喝水最好喝涼白開,避免冰水刺激加重心臟負擔,
攝入水量的多少可以表現為尿液顏色的深淺(在無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如果飲水量少,尿液顏色深且渾濁,應及時補水。
夏季飲食習慣經常有變化,如飲食頻繁、飲食量增加等。
同時,夏季病原菌繁殖旺盛,食物容易腐敗,不潔飲食容易誘發胃腸道感染,這都會間接或者直接地誘發心血管疾病。
因此,夏季飲食應保持清淡、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
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下,人的心情易煩躁、抑郁,發生心血管猝死的概率增高。
因此,保持情緒穩定,適當通風,起居有序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手段之一。
在傍晚進行適當的鍛煉,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舒適運動,主要以放松骨骼肌為主,如散步、瑜伽、做廣播體操等舒緩型運動,
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減輕心臟負擔,
夏季天氣悶熱,對心血管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多飲水,合理飲食,適當鍛煉,保持心情愉悅,用行動保護我們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