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人們都希望自己以及家人長壽。長命百歲、壽比南山這些成語也是被大家一直所期望的,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在慢慢提升,現在全球平均預期壽命是73.2歲,而在1950年則只有47歲。
那么人類的壽命有極限嗎?根據最新的研究,人類壽命或超過120歲,達到150歲,
而在這之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人類壽命可以達到120歲,
那么大家身邊有沒有達到120歲的老人?這個答案恐怕是顯而易見的。為什么極少有人活到120歲,卻非要說人類壽命上限是120歲?新研究中說人類壽命上限可達150歲,又是怎么來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如何知道人類壽命上限是120歲?
對任何生命個體而言,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時間被稱為壽命。對于一個群體而言,一個成員或多個成員所能存活的最長時間通常認為是最長壽命,有時也叫壽命極限,
目前關于人類是否存在壽命極限還有一定爭議,承認人類存在壽命極限通常認為這個數值應該在120歲到150歲之間,更精確范圍則是120-125歲。
這個推測主要基于兩點:
一是根據群體壽命分布規律確定,如目前長壽記錄保持者是法國女性珍妮·卡爾門特(Jeanne Calment, 1875.2.21-1997.8.4),壽命是122歲164天;
二是基于理論推算,如結合細胞分裂次數上限(亦稱海弗里克極限)或其他物種壽命演繹推出,
為什么極少有人能活到這個年紀?
就目前觀點而言,120歲到125歲認定為人類的壽命極限,這也是極少數人的專利,絕大多數人壽命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值,并且還差距巨大,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預期壽命為73.2歲(女性75.6歲,男性70.8歲;而個別國家和地區最高已達85歲左右(女性88歲,女性82歲左右),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人的壽命符合正態分布,壽命上限原本就是特殊情況,肯定會大于平均壽命;
其次是內部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內穩態各種物質水平等;
最后是環境因素,包括生活水平、飲食習慣、心理狀態等;
多重因素決定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活到壽命極限,客觀講活過平均壽命都是相對幸運者。
壽命上限150歲又是如何研究的?
客觀上講,150歲這個數值僅僅是一個理論預期,即借助數學模型獲得,目前尚未有人真正達到,
一項研究表明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平均壽命數值在穩步提升,但真實壽命上限并沒有根本性提高,最明顯例子在于保持二十多年歷史的珍妮?卡爾門特長壽記錄至今未曾被打破。
因此將來是否可將壽命極限提升到150歲甚至更高,目前無法給出結論,畢竟理論推導和真實數據之間通常會存在一定差距,
有什么科學的方法能延緩衰老呢?
自古至今,長生不老是眾多人的夢想,在延長壽命的同時延緩衰老,提高生命質量,這自然是最理想的,
就延緩衰老或延長壽命而言,目前手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疾病預防和治療。因為疾病是導致壽命縮短的首要因素,隨著全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病發生率也在逐年升高,相對應的治療效果卻并未能相應跟進,對進一步提升壽命是一個巨大挑戰。
這也可從近幾十年來平均壽命增長曲線看出,雖然仍在升高,但升高幅度在逐年降低,因此疾病治療如沒有出現根本性變革則會造成平均壽命增長的后續乏力。
其次是真正延長壽命藥物的研發。目前已有多款藥物有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潛力。
這些藥物在延長模型動物壽命方面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然而在是否在延長人類壽命方面具有相似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觀察。
目前而言,延長群體的壽命極限還是一個較棘手的問題,是否真能實現尚無定論。
但對個體而言,延長壽命則有跡可循,那就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擁有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等,出現疾病能及時診治,生活中要保持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因為有時欲速則不達,這樣才可能在自己原有壽命預期基礎上進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