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NVIDIA顯卡孰優孰劣,各個角度大家討論得夠多了。現在有國外網友匯總了過去十年的一些數據,選取一些各自的經典產品,從多達11個維度,整理出了兩家顯卡的演化歷史,大開眼界。
性能:HD 5870、GTX 480開始直到Fury X、GTX 980 Ti,兩家的提升速度都是差不多的,但之后NVIDIA開始加速一路狂奔,AMD則逐漸落伍,直到最新一代6800 XT強勢崛起,瞬間就追上了RTX 3080,
晶體管密度:A卡一直對新工藝比較激進,但是直到Vega 64、GTX 1080 Ti,兩家都是不相上下,隨后在RDNA時代,AMD顯卡晶體管密度直線上升,一路領先,RTX 2080 Ti代表的Turing時代則甚至出現了倒退,可能是光追加入占用大量晶體管的緣故,直到Ampere架構才奮起直追。
平均功耗:40nm工藝時代,AMD是占明顯優勢的,隨后幾年一直都是NVIDIA明顯領先,而到迎來全新RDNA架構,AMD憑借出色的能耗比扳回了局面。
性價比:經過早些年的膠著,RDNA架構對陣Turing架構簡直是碾壓一般的存在,Ampere仍未完全追上,
能耗比:和功耗類似,AMD經歷了領先-落后-反超的變化,6800 XT確實非常優秀,
單位晶體管性能:兩家波動都比較大,反反復復,目前基本不相上下。
單位面積性能:早些年基本差不多,RDNA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強大功底,領先幅度有些夸張。
單位晶體管/頻率性能:這是一個挺郁悶的曲線,兩家的性能效率其實都在持續下降,也就是同等晶體管數量、同等頻率帶來的性能,一直都在倒退。
單位晶體管密度/功耗性能:也不容樂觀,對比十年前兩家整體都有所退步,AMD倒退得更多。
單位晶體管價格:也都是一路走低,但這是好事兒,花同樣的錢,現在買到的晶體管數量是十年前的五六倍。
單位面積功耗:AMD RDNA架構核心面積控制得比較小,雖然整體功耗也更優秀,但是平均下來就顯得比較高,這其實對散熱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