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五位大牛之一走人!近千萬股權不要了

7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并辦理完成離職手續,

離職后,吳金剛博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五大核心技術人員之一離職

根據資料顯示,吳金剛博士,男,1967 年 3 月出生,大陸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博士學位。1995 年至 2001 年就職于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2001 年至 2014 年,歷任中芯國際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2014 年至今擔任中芯國際技術研發副總裁,任職期間負責參與公司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此前招股書也顯示,吳金剛博士是中芯國際僅有的5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其余四位分別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張昕。

具體簡歷如下:

趙海軍,男,1963 年 10 月出生,新加坡國籍,博士學位, 擁有 20 多年半導體運營及技術研發經驗。2010 年至 2016 年期間,歷任中芯國際首席運營官兼執行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2017 年 10 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 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ZHAO HAIJUN(趙海軍)先生同時擔任浙江巨化 股份有限公司(600160.SH)董事。

梁孟松,男,1952 年 7 月出生,大陸臺灣籍,博士學位,擁有逾 450 項專 利,曾發表技術論文 350 余篇。曾任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研發處 長,2017 年 10 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先生同 時擔任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

周梅生,女,1958 年 1 月出生,新加坡國籍,博士學位。曾任泛林半導體設備技術公司大陸區首席技術官,并曾于特許半導體制造有 限公司、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管理職務。2017 年至今擔任中芯國際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

張昕,男,1965 年 2 月出生,新加坡國籍,碩士學位。1990 年至 2001 年先后擔任大陸計量科學研究院工程師、香港城市大學部電子工程系助教、特許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資深工程師,2001 年至 2010 年曾于臺灣積體電路 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美國代工廠、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管理職務, 2010 年至今先后擔任中芯國際先進制造技術資深總監、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

從以上五位核心技術人員的簡歷來看,吳金剛博士早在中芯國際(2000年)成立的第二年(2001年)就加入了中芯國際,是以上五人當中最早加入中芯國際,同時也是在中芯國際工作時間最長的核心技術人員,至今已經在中芯國際工作了20年左右的時間,可謂是中芯國際的老將了。

顯然,相對于其他核心技術人員來說,吳金剛博士對于中芯國際可能有著更為深厚的感情,這也使得吳金剛博士的辭職令人頗為意外。

辭職前年薪約214.1萬元

根據中芯國際2020年財報顯示,吳金剛博士2020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214.1萬元,與其他四位核心技術人員存在較大差距,

財報顯示,趙海軍2020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631.8萬元;2020年梁孟松2020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2881.1萬元(含贈予一套住房用于居家生活,價值為 22.5 百萬元(含稅));周梅生2020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418.5萬元;張昕2020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425.4萬元,

顯然,從薪酬待遇來看,在五名核心技術人員當中,吳金剛博士的薪酬待遇相對較低,當然,由于趙海軍和梁孟松均為公司聯席CEO,他們的薪資水平較高也很自然,不過,即使與周梅生、張昕相比,吳金剛博士的薪酬水平也只有他們的一半,

那么,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是否與薪酬待遇有關呢?

放棄價值近千萬的股權激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9日晚間,中芯國際剛剛公告了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此舉也是為了進一步留住人才,

根據新一期股權激勵計劃,首期授予占比90%,自首次授予之日起五年內分期歸屬,首期授予名單中,吳金剛博士作為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獲得了公司16萬份的限制性股票,占授予限制性股票總數的比例為0.21%,

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價格依據本計劃公告前1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54.86元的36.46%確定,為每股20元,這意味著吳金剛博士將獲得的這部分限制性股票對應當時中芯國際股票市值為878萬元,

如果以截至7月2日周五中芯國際科創板股票的收盤價58.13元/股來計算,這16萬股限制性股票對應市值約為930萬元,

根據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離職的,自離職之日起激勵對象已獲授予但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不得歸屬,并作廢失效,因此,吳金剛博士此次辭職,意味著他自動放棄了這16萬股限制性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吳金剛博士被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并不算多。相比之下,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張昕(其余三位核心技術人員同時屬于高管及董事)被授予的的限制性股票為32萬份,吳金剛博士被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也只有其一半。

中芯國際:不會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由于吳金剛博士是中芯國際的五大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因此,也引發了外界對于吳金剛博士離職是否會對中芯國際造成影響的擔憂,

對此,中芯國際表示,吳金剛博士在公司任職期間參與了公司的研發工作,期間參與申請的專利均非單一發明人的專利且均為職務發明創造。前述專利所有權均屬于公司,不存在涉及專利的糾紛或潛在糾紛,其離職不影響公司專利權的完整性。

同時,在保密及競業限制方面,公告稱,根據中芯國際與吳金剛博士簽署的勞動合同、保密協議或條款及競業限制條款,吳金剛博士承諾就公司的或公司負有保密義務的第三方的任何機密/專有資訊盡到最嚴格的保密義務,并承諾在征得公司事先書面同意前,不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向公司內外的任何人披露任何機密/專有資訊,或出于履行其對公司的職責以外的任何目的使用任何機密/專有資訊,吳金剛博士自離職次日起的12個月內不得幫助公司競爭對手、為其工作、被其雇傭、向其提供服務、供應產品或充當公司的競爭對手;不加入任何與公司業務存在競爭關系的公司或為其提供服務,包括但不限于作為其投資人、股東、董事、監事、經理、顧問或扮演其他任何角色,

另外,中芯國際在公告中還表示,公司通過長期技術積累和發展,已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形成不斷擴大的優秀研發團隊與深厚的人才儲備,公司具備保持技術先進性、持續創新的人才基礎。

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2,096人、2,530人及2,335人,占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別為11.86%、16.02%及13.50%,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

中芯國際強調,“目前,吳金剛博士已完成與研發團隊的工作交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及研發團隊能夠支持公司未來核心技術的持續研發工作。”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下一站華為?

對于吳金剛博士辭職后的去向,坊間有傳聞稱可能是要去華為。

此前業內的資訊顯示,華為正在自建半導體芯片產線,對于芯片制造人才自然是非常的渴求。

雖然,吳金剛博士與中芯國際有競業協議,在12個月內不能進入同行業中與中芯國際存在競爭關系的企業,但是,華為自建的芯片產線屬于是自用,與中芯國際之間似乎并不存在競爭關系,所以,吳金剛博士如果去華為可能不受競業協議影響。

當然,以上只是業內的猜測而已,并無實際證據,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大陸正在大力發展晶圓制造,在建的晶圓制造產線有幾十條,對于晶圓制造人才自然也是有著極大的需求,而現在臺灣政府對于大陸企業在臺灣挖半導體人才,以及臺灣半導體人才赴大陸工作都已經做了非常多的限制,這也使得大陸晶圓制造廠商之間的人才爭奪戰加劇。作為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才之一的吳金剛博士自然也是非常的搶手。

吳金剛博士甘愿放棄價值近千萬的股權激勵,似乎也意味著其“下一站”所能夠提供的報酬已足以彌補這個損失。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