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富“殺瘋了”:批量制造贏家

聽一位媒體同行講過孫正義的一個段子,

上世紀90年代的一天,美國IT媒體Ziff-Davis的一位記者接到出版人的電話,調他去主編一份反映硅谷IT業動態的雜志,工資翻番,

升職加薪的記者很興奮,編了幾期后,他問出版人有多少讀者,對方說,雜志僅供新老板孫正義閱讀。

彼時,孫正義剛收購了這家全世界最大的IT出版商,之后又接連投資了行業第一的計算機展會Comdex,以及當時只有十幾位員工的雅虎,就此拉開了他持續幾十年、獨一無二的全球科技投資的序幕。

一網打盡全球新科技企業

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美國紐交所首發上市,成為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美國中概股IPO。招股書顯示,孫正義旗下的軟銀(包括愿景基金)為滴滴第一大股東,持股21.5%。

滴滴一戰,孫正義累計投資高達100億美元。但按照目前滴滴的市值,孫正義投資4年,年化收益僅比10%稍多,不過,對孫正義來說,投資滴滴的意義遠遠不僅于此,

孫正義的終極夢想是讓軟銀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銀通過愿景基金,投資并“擁有”全世界代表未來的新科技公司,并最終讓他們產生宏大的協同效應。他把自己的夢想稱為“群戰略”,

截至目前,64歲的孫正義正在一步一步實現他的夢想,他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占股26%)、韓國第一大電商Coupang(占股33%)、以及滴滴等三家科技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他的其它投資包括字節跳動、以及美國和印度的眾多技術公司,總價值超過一萬億美元,

可以這么理解,孫正義不是僅僅追求財務回報的風險投資人,他更像是由使命感驅動的企業家,他用投資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企業帝國,換句話說,投資只是他實施“群戰略”的手段。

在軟銀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他把自己比作是19世紀富可敵國的羅斯柴爾德,“是資訊革命時代的資本提供者”,

賽富投資的閻焱曾經任職軟銀,他也認為,與其說孫正義是投資人,不如說他是企業家。

當然,即便投資人的角度,孫正義取得的成就也是世界級的。

由于投資了阿里巴巴,孫正義是過去30年來在大陸賺錢最多的兩位投資人之一,另一位是南非報業家族Naspers。他們獲取的回報超過了在大陸創投圈名氣更大的IDG資本和紅杉大陸。在西方媒體眼里,孫正義被稱為是“科技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

愿景基金:讓天下VC替自己打工

在投資界,對愿景基金的評價褒貶不一,同行最集中的批評包括:打法簡單粗暴,一味往頭部公司撒錢;動輒上百億美元的盈虧,對LP不太負責;決策任性,項目成功率不高;隨意開支票,破壞估值體系,等等。

這些應該都是事實,但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愿景基金的橫空出世,打破了VC行業的均衡,那些頭部機構合伙人一夜之間彷佛成了為孫老板打工的投資經理,

愿景基金是2017年5月正式成立的,規模為1000億美元。在前一年,全球風投業加在一共募集了640億美元。愿景基金的單筆投資下限是一億美元,上至50億美元,占股20%至40%之間,

如此雄厚的實力,意味著孫正義只需在他看好的任何賽道里(無論是電商、人工智能、共享平臺,還是自動駕駛、醫療健康),在同行多年耕耘后脫穎而出的幾位頭部選手中,最終選擇一位,給予足夠的彈藥,持續打擊對手,直到決出勝負,

那么問題來了,早期投資人不能自己追加投資嗎?

不能,因為基金規模受限,囊中羞澀,

公司如果不缺錢,能拒絕孫正義嗎?

也很難,因為他可以轉而投資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孫正義給的估值并不低,這方面從不讓早期投資人和創始人為難。

以滴滴為例,2012年就開始A輪融資,孫正義2017年才進入,當年就完成三次投資,其中兩筆分別是50億和30億美元,另外還接手了阿里巴巴所持的股份。兩年后,軟銀追加16億美元投資,使得總投資達到百億美金。

愿景基金就是依靠這樣的邏輯,在世界各地一起投資了80多家創業公司,其中既有麻煩不斷的WeWork,也有帶來超額回報的外賣軟體DoorDash和“韓國亞馬遜”Coupang。2020年,軟銀集團的凈利潤高達450億美元,位居日本第一,全球第三,其中投資收益的貢獻最大。

由此看來,愿景基金這樣的天才構想,其背后的邏輯并不復雜,事實上,很多業內人士也都體會到了行業演進的大潮,比如融資階段的模糊,獨角獸推遲上市,新經濟對于大資金的需求,等等,但是,只有孫正義在洞悉趨勢之后,迅速付諸行動,

愿景基金問世之后,其它頭部機構紛紛仿效,試圖建立自己的超級基金(mega fund),結果并不順利,紅衫資本曾經希望發起一支120億美元的基金,但一位投資人告訴創業邦,“最終募了80億美元。其它機構想設立大基金就更難了,”

就連軟銀自己發起的千億美元的愿景基金二期,也并未得到積極回應。潛在的大金主還在觀察一期基金的業績的進一步明朗,但孫正義不會等待,最新消息是,軟銀自己承諾投資愿景基金二期400億美元,這筆金額已經超過了其投資一期的330億美金,


圖片來源:YAHOO!FINANCE

不投資贏家,創造贏家

既然愿景基金已經一騎絕塵,規模已經超過第二位的十倍,它對行業游戲規則的改變也就不奇怪了。

孫正義不像傳統風投那樣追求“盡量出小錢,做小股東”,他的原則是:多占股份,最好是第一大股東,而且要保證股份不被稀釋,

在估值上,孫正義并不計較,因為他看重的是長期收益,雖然對他來說,長期投資的結果有喜有憂,投資阿里巴巴和雅虎20年,給他的回報是截然不同,

孫正義當大股東的目的,就是把被投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去經營”。一旦掌控了公司,他會要求CEO利用資金的絕對優勢在招聘、研發、獲客等各個環節摧毀對手,成為唯一的贏家。

孫正義認為,傳統VC的風格是“以小博大”,效率優先,因此打法上更多的是步步為營。而愿景基金的追求是投資改變世界的公司,需要打大仗(go big bang),打硬仗(go rough),因此短期不要考慮效率,“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小賭怡情,”孫正義在愿景基金成立的發布會上說。

為此,孫正義甚至不惜與創始人發生沖突。

在投資行業,機構通常扮演的是“老好人”的角色(founder friendly)。對他們來說,投資是重復性的游戲(an iterated game),源源不斷的項目源是成功的基本保障。公司的名聲越好,項目源就越多。但如果不慎得罪了某位創始人,傳出去壞了名聲,機構就會因小失大。

但孫正義不這么看,一旦他支持的CEO不能如愿獲勝,他就會強迫公司與對手合并,從而產生唯一的贏家,為此不惜犧牲自己投資的團隊。孫正義的信條是,贏家不是投出來的,是創造出來的(We do not invest winners, we make winners.)。

美國IT業獨立觀察家Ben Thompson評論說,愿景基金不是VC,也不是對沖基金。它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美國著名投資家霍華德 馬克斯說:“有老投資者,有大膽的投資者,但沒有大膽的老投資者。”但孫正義是個例外。

賽富投資的閻焱說孫正義過去沒有生活,連睡覺都覺得浪費時間,“現在好一些了,他應該是全世界勃艮第紅酒最大的藏家。”

文章的開頭提到的那位雜志主編,在得知自己編的是“內參”后,堅決要求調崗,“就一個讀者,沒成就感。”

但那位讀者顯然不這么看。無論是作為投資人還是企業家,無論是閱讀雜志還是收藏紅酒,孫正義追求的永遠是那個“唯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