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默默做了套操作系統 結果驚艷了

盆友,你敢信,這年頭煤炭企業做生意,也整起電商那一套了。

總量上億噸的煤炭交易,從下單到交付,都可以一網搞定。

不僅如此,整個運輸、調度流程,也能像你收快遞那樣實時更新資訊,做到物流智能化管理。

像這樣的大宗商品交易數字化和線上化,亦不是哪家大集團大公司的獨創,而是已成趨勢——

就以能源行業為例,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背景下,能源企業已紛紛著手數字化,以期利用大數據、云、AI這樣的前沿技術,提高產、運、銷各個環節的效率。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已經意識到什么了?

雖然聽上去,像能源這樣的傳統產業,跟電商似乎差著十萬八千里,但說起產運銷,那不就還是供應鏈那回事兒嗎?

還真別說,最近,我們就在一次活動上,看到了大宗商品數字化背后,京東這樣的電商的身影。

嗯,你以為京東只是在618賣賣貨,但實際上,基于多年來618的實戰,京東云甚至孵化出了一套“操作系統”,并且已經應用在了陜煤集團運銷系統、蘭州一帶一路這樣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場景里。

而京東此次在“云”上的大動作,還不止于此。

人工智能時代的TCP/IP

就在最近,京東云在2021京東云峰會上發布了618背后的法寶——行業首個混合云操作系統“云艦”,

要理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操作系統,就得探討這樣一個問題:現下傳統行業上云,難點在哪兒?

京東云的答案是“復雜”: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尤其是對能源、金融行業中的中大型企業而言,混合多云架構正在成為主流。

也就是說,單說云的形態,就可能同時存在公有云、私有云,而提供服務的云廠商也可能五花八門。

因此,要在已有的復雜存量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再去開發一些云應用,就需要一個能實現跨設施統一管理的操作系統,

這也就是云艦誕生的前提,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群總裁高禮強發表演講

在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群總裁高禮強看來,云原生操作系統之于人工智能時代,就如同網路協議之于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TCP/IP協議的發明,屏蔽了底層、物理、網路的差異,所有技術人員都可以基于TCP/IP的協議開發應用,因而催生了PC與移動互聯網的繁榮。

云艦面臨的環境要比當年組建互聯網復雜得多,哪怕是同一家企業的IT基礎設施,也可能有著復雜的組成成分:有裸金屬服務器,也有公有云、私有云……

而京東云“云艦”要做的,就是成為AI時代混合基礎設施的TCP/IP,將所有的基礎設施統一調度管理,形成一個云原生操作系統,

云艦屏蔽了底層計算、網路、存儲等基礎設施的差異,所以無論是裸金屬服務器還是公有云、私有云,都可以獲得統一的容器運行環境。

具體到實現結果上,就是說各種芯片、服務器、各家主流云服務商的服務和云軟體,都可以通過云艦實現統一的管理和使用。

這也就意味著,對于企業用戶來說,無需在底層基礎設施上多花功夫,只要專注應用即可。如此一來,即能夠節省底層基礎設施和業務運行系統搭建、運維的成本,還能大幅加快軟體的開發迭代速度,將更多的人員和成本投入到業務相關的研發上,

基于此,云艦操作系統強調兩大核心特性:企業級與全面開放,

企業級是指云艦經過京東實踐的長期打磨。經過數次618、11.11大促流量的洗禮后,云艦已成為京東經得住考驗的企業級PaaS平臺,

京東云承諾提供云艦長期及穩定的版本支持,符合行業通用標準,完全兼容CNCF一致性認證。

全面開放代表著雙向的開放:

一是向下開放,全面兼容各類基礎設施,無論是何種云,在用戶看來都是“一朵云”。

二是向上開放,全面開放PaaS,提供應用市場,為產業提供運行在各類基礎設施之上一致的PaaS能力,供產業客戶按需使用,靈活部署,

另外全面開放也意味著生態上的優勢。

當天,京東云發布了行業首個全面開放的PaaS生態“云筑計劃”。首期已有近30家合作伙伴入駐,包括PingCAP、巨杉、亞信安全、EasyStack等頭部技術合作伙伴,涵蓋資料庫、中間件、容器、微服務、DevOps、低代碼、大數據、安全、IaaS等多個技術領域。

京東云還做出承諾:不做產品捆綁,保證使用京東云“上得來也下得去”,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隨時切換基礎設施。

云內卷時代,京東靠什么搏出位?

前文也說了,京東云這波操作,聲勢不小。

除了云艦之外,此番京東云還一口氣發布了7大新品——大部分偏向于云基礎設施,這樣的大動作在京東科技集團成立以來,尚屬首次,

甚至可以認為,這是京東云首次大規模的技術秀和產品秀。

所以,在前有阿里、騰訊、華為三強爭霸,后有字節跳動入云風聲不斷的時間節點上,京東云以“操作系統”、“開放PaaS”、“基礎設施”這樣的關鍵詞,罕見地高調發聲,是出于怎樣的原因?

對此,高禮強表示,只是“水到渠成”。

實際上,正如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基于自身規模龐大的電商場景,在京東內部,其云原生技術早已在實際業務中得到驗證。

比如以快著稱的京東物流,除了快遞小哥給力的因素外,全面上云帶來的庫存和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樣功不可沒。如今,京東的商品庫存周轉周期已縮短至31.2天,能夠在全國超200個城市實現“分鐘級配送”。

而歷經618、11.11、春晚等萬億級流量洪峰的考驗,京東云服務最高可用性保證達到了99.995%,已躋身第一梯隊水準。

另外,根據CNCF云原生基金會在峰會現場的權威認證,京東云目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Docker集群、Kubernetes集群,

誠然,在公有云市場,京東云屬于“后來者”,但在高禮強看來,這也并不一定代表著劣勢:

云計算本身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京東開放公有云服務稍晚一些,可能反而會對這個行業的問題看得更清晰一點,

更重要的是,京東云最大的底氣,來自產業二字,

相比于其他互聯網公司,京東的經營模式使其從一開始,就顯得沒有那么“純粹”:從生產制造,到營銷交易,再到倉儲配送,一直以來,京東同產業上下游有著更深入的接觸,更接近于一家“實體經濟企業”,

高禮強就表示,“我們本身就是一個產業客戶”,

也就是說,京東云與其他云廠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本身就來自于產業當中。

這也就是為什么京東云給自己的定位是“最懂產業的云”:2010年,京東只有2000名員工,收入在40億人民幣左右;而在今年,京東的員工數已經達到了37萬,2020年的營收增長到了7000多億,

這個快速增長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京東自身的產業增長轉型。因此,來自像航空業、能源業這樣與京東看上去沒有直接關聯的行業企業,也紛紛向京東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京東云就是京東的云,是把京東在產業實踐上的優勢,疊加到云上。

我們的產品足夠成熟,是時候展示給社會大眾、合作伙伴看了。

把自身的實踐經驗和技術能力公開對外,京東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只是像京東這樣體量的科技公司,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搞出這樣的大動作,除了公有云市場“百家爭鳴”時代的展開,其實也反映出了大陸企業當下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曾經依靠商業模式創新殺出一片天地的公司,在歷經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之后,輸出的創新能力開始由“軟”及“硬”——越來越硬核,越來越底層,也越來越通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