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遭“超5000年一遇”大雨 結果慘重:專家揭秘答案!

7月21日凌晨,河南省水利廳發布消息稱,河南此次降雨量“超5000年一遇”,此次襲擊河南鄭州的特大暴雨,到底是城市排水的問題,還是天災前的無能為力?

據“鄭州氣象”官方微博消息,鄭州市氣象局對這次出現的特大暴雨做了數據上的梳理和統計:17日20時——20日20時,這三天的過程降雨量達到了617.1mm。其中,小時降水量和單日降水量均已突破自1951年鄭州建站以來60年的歷史記錄。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mm,相當于以往一年的降雨總量。7月21日3時,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II級提升為I級。

關于此次鄭州暴雨降水量,有網友進行了形象比喻:“降水量相當于107個西湖一小時內傾倒入鄭州”。鄭州市于7月20日16-17時達到降雨峰值,雨量高達201.9mm,打破大陸陸地小時降雨量極值。據公開數據顯示,鄭州全市面積為7446平方公里。“在這一小時內,約有14.9億立方米,將此與蓄水量約0.14億立方米的西湖相比,其降水量相當于107個西湖于一小時內傾倒入鄭州,”網友稱。

對于該說法,健康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氣象學專家,專家們均表示,“氣象學中沒有這種計算方式,該說法不嚴謹且沒有科學依據。”

據健康時報報道稱,大陸氣象局一位研究院表示,此次鄭州的強降雨量確實很罕見,但將某站點測得的某段時間的降雨量峰值,與鄭州市面積相乘得到的結果,并非氣象學界的專業計算方法。

“實際中的降水量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將單個站點測到的某時段的峰值當做具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計算,是不科學且不嚴謹的。”上述研究員稱。

報道中還提到,一位不愿具名的南京師范大學部地理科學學院教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海綿城市”設計時一般通過做人工濕地、綠色植被、花盤、樹池等,其設計主要是解決中小雨、一定量地表水的滲透循環等,鄭州此次的暴雨超過了“海綿城市”對于水處理的承受能力,使其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不斷對土地進行開發,由此導致土壤涵水能力下降,土地硬化率提升,增加了內澇的風險,”上述教師表示,面對特大暴雨時,當地有關部門應該提前預警,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治理預案,例如,提前通知市民盡量待在家中,停止重大公共活動,做好強排設備、搶險隊伍提前到崗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