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離不開便利店的人 都該去太原看看

“山西能有什么便利店?”

這可能是很多人在聽說“山西便利店走紅”之后的第一反應,畢竟便利店這個關鍵詞,似乎總和一線城市、經濟發達掛鉤。

但根據大陸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大陸城市便利店指數”,山西太原依靠本土便利店的蓬勃發展,成功位列全國第二。

其實大陸的不少省份,都擁有了立足本土的便利店品牌,例如浙江的“十足”“之上”,福建的“見福”,河北的“365”,還有近期在河南災情中獻出一份力量的“悅來悅喜”。

在便利店尤為發達的廣東和江浙滬之外,其他地區往往是“一地一品牌”,但山西卻意外長出了唐久、金虎、神利便利等數個品牌,門店數量合計超過3200家。

《2020年大陸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深圳有7524家便利店,單店覆蓋人口數為1731——而太原有2650家便利店,相當于每1586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

唐久、金虎的logo,正好都是綠橙配色,在太原,這抹翠綠和鮮橙隨處可見。在五分鐘的車程里,你可能會遇到四五家這樣的便利店,這兩家的門店數量加起來,甚至超過了整個太原公交站的數量總和。

不僅是數量領先、布局密度高,山西本土便利店品牌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或許并不比一線城市、比知名品牌們遜色多少。人們熟知的7-11、羅森、全家等著名外資便利店,或是易捷、美宜佳這種門店數上萬的頭部連鎖品牌,在太原似乎都沒有太多落足的空間,

在山西便利店走紅網路之后,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赴太原實地觀察了唐久、金虎等本土便利店——在上千家門店蓬勃發展背后,是本土便利店依托數字化彎道超車的實錄,山西作為傳統資源型大省從細微處入手、穩步行進的轉型路徑,也逐漸浮現于更多人眼前。

為什么說山西便利店不輸知名品牌?

門店是一個便利店品牌里,所有部門的終端的集中體現,也直接反映了后備力量的建設。

在太原,踏進唐久或金虎任意一家,你會發現,它們和印象里那些開在小區樓下的,店面陳舊、品種有限的小商超相去甚遠,

進門處通常是面包貨架,除了常見的吐司和蛋糕,還能找到雪山乳酪、香蕉面包之類的新款,多半來自唐久自營的品谷面包,或金虎旗下的今度烘焙,

今度烘焙本身也已小有規模,門店在太原出鏡率頗高——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毛巾這樣的日化用品,金虎也推出了自營品牌。

拿上便利店的冷藏便當和飯團應付一頓飯,并不是大城市的白領們才有的習慣。在唐久和金虎,風幕柜里的鮮食在晚上九點之后已經賣空了大半。為了搞定這些飯團便當三明治,唐久也在太原自建了鮮食工廠。

你可以在風幕柜里找到山西特色的涼皮和面食,前陣子走紅的優格麻花,也有你熟悉的各種優格和果汁牌子。還有不少奶制品來自太原的本土品牌九牛牧業,牧場就在太原市區30公里以外的陽曲縣。

在面積大些的門店里,食品熱柜和關東煮自然不會缺席,這也是現代便利店的標準配置。不過,你很快就能在太原的便利店里,吃上一頓真正的飯菜,

唐久的相關負責人告訴雷鋒網,他們并不滿足于只為顧客提供一些加熱即可的預處理食品,在個別三代店里,手抓餅和16宮格的熱打餐攤位已經準備就緒,即將開始試點服務。

支付寶的刷臉機具、貼在柜臺的小程式二維碼,不會是門店里的擺設。領上幾張消費券、使用刷臉支付、攢點會員積分,對太原人而言,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無論是從購買體驗、動線設計、選品標準和商品種類等各方面來看,唐久和金虎,與知名日系便利店品牌沒有多少差距。但同時你也能在這里感受到,那些大型便利店所沒有的山西氣息:在收銀臺一轉身是整整齊齊一架子汾酒,還有八角等各味調理品,

太原的便利店也不止步于線下門店選購,唐久支持線上購買送貨到家和預售模式;另外在神利便利,顧客還可以解鎖“在便利店訂蛋糕”的新成就,

這兩家便利店都透露,生活繳費等服務,也會在未來逐步完善,唐久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在移動支付迅速普及之后,人們已經習慣在行動電話上交水電費,但出于為市民提供便利的考慮,他們希望在便利店搭載更多不同品種的服務,

山西便利店如何“延長生命線”?

前端門店的優異表現,細節里藏著唐久和金虎的不少努力。前文所提到的自營品牌和自建工廠,正是山西這兩大便利店為差異化競爭優勢所下的苦功,

雷鋒網了解到,唐久和金虎的直營店和加盟店比例,都在1:9左右的水平,但為了保證商品質量,他們都采用了緊密型加盟,就算是加盟店也統一由總部決定配貨。

對便利店而言,尤其是需要售賣鮮食產品的門店來說,高效的物流體系堪稱其最重要生命線,因為只有物流體系足夠高效,門店才能實現低庫存、高周轉的運行,

一位南方便利店品牌的董事長曾向雷鋒網透露,被視為行業標桿的日本和臺灣便利店已經能夠做到一日三配,大陸便利店還有不小差距,

為此,唐久自建了數千平米的物流中心,覆蓋常溫、冷藏和冷凍商品,可支持1500家門店的配送需求,也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物流效率。

以其中的揀貨環節為例,相關負責人告訴雷鋒網,為了提升配貨的準確度、加快商品流轉率,通常是袋裝泡面、飲用水等商品會整箱配送到門店,剩下的都是拆零配貨,占到唐久所有商品種類的五分之四,并采用了這樣的數字化方案:

當便利店賣出商品,銷售數據會通過后臺系統回到總部,系統自動估算出門店應補充的貨品,生成電子配貨單;

配貨單下發至物流工廠,拆分、轉換成設備上的電子標簽,流水線工人再根據標簽進行分揀,

可以看到貨倉中有一條延伸至倉庫盡頭的貨架,擺滿了各種商品,貨架上有屏幕顯示門店編號,假設配貨單顯示需要三種商品,商品所放置區域旁會有紅燈閃爍,提醒工人在此取貨,

工人拿到相應商品后將燈拍滅,無燈閃爍就說明該門店配貨完成,商品帶上單據裝箱,從流水線進入派送環節,

“現在我們的門店,包括常溫、冷藏、冷凍這三個批次在內,一天可以收到四次貨。”唐久的相關負責人透露,

把數字化DNA敲進經營全流程

除了終端門店和物流中心這些線下的準備,山西的便利店們也正在修煉自己的數字化苦功,打磨自身的營銷、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向降本增效的目標再進一步。

一位支付寶的運營人員就笑稱,山西便利店非常努力,他們注意到這些便利店會主動參與直播,把支付寶上現成的各種商家運營工具“都玩了個遍”。

該運營人員向雷鋒網透露,在某一年的支付寶大促活動中,他們發現“山西的優惠券核銷率異常地高”,一度懷疑是否有羊毛黨參與其中,甚至還啟動風控系統排查,一頓操作猛如虎,最終才確認這些優惠券是扎扎實實地在山西的便利店里花了出去。

山西人民對便利店和優惠券的熱情高漲可見一斑,后續零售業也可以在這樣的市場教育基礎上,開展更多的數字化嘗試。

具體來看唐久和金虎這兩大本土品牌的數字化進展:

唐久的啟動數字化轉型較早,2013年就開始融合線上線下,建設全渠道的銷售網路,2017年后重點投入支付寶小程式自運營,通過消費券等動作,一年內線上客流可實現10倍增長,

唐久便利董事長楊文斌現場算了一筆賬:“數字化大大提升了門店效率,唐久門店每天的移動支付大概在35-40萬筆,如果移動支付讓每個用戶節省10秒鐘,一天幫我們節省了900多個小時。”

楊文斌透露,唐久的數字化規劃分三步走:

一是資訊技術數字化,通過移動端工具實現高效管理,完成門店經營中對銷售業績、門店管理指標的數字化轉型;

二是數字化營銷,利用支付平臺多元化營銷工具,借助平臺流量增加新用戶數量,提升顧客到店頻次;

三是深度運營會員體系,系統掌握用戶畫像,消費大數據可進一步了解消費習慣,實現精準營銷,再結合平臺的營銷工具觸達消費者,

雷鋒網了解到,唐久的會員體系已經上線并正常運營超過半年;CRM系統也于今年上線。

金虎便利董事長助理徐萌也提到,2015年他們就全面接入移動支付,并陸續打造會員體系、搭建資訊中臺,也有效幫助企業提升了效率和銷售額。

目前,金虎支付寶小程式的會員數超過200萬,相當于把一半太原人都發展成了會員。

“數字化決定了企業的興衰成敗,若想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數字化是一條出路。”徐萌感慨。

他透露,在數字化經營上,金虎從2018年開始與阿里云、支付寶合作,構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等體系,經營數據可以準時呈現到管理層和員工手中,

金虎保證加盟店經營水準的方式之一,是督導巡店管理,而通過這些工具,經營數據和管理目標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提升,一位督導管理的門店數量可以從15家上升到25家。

從晉城起家的神利便利店,也同樣是山西的本土品牌。副總經理宋慧仙就透露,2017年的支付寶雙十二活動,半天時間貨架銷售一空,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線上能反哺線下”,嘗到了數字化的甜頭。

她表示,盡管晉城規模不大,但通過對線上商品分析、精準營銷之后,除了滿足年輕人需求,也通過促銷等活動把老年人的熱情調動了起來——今年一季度末,神利發現原先消費群體年齡區間從18-35歲,上限擴張到55歲,45-55歲的消費客群也增長10%,

支付寶行業運營總經理黃丹楓坦言,山西便利店的崛起,說明區域化的本土便利店借力數字化服務發展空間大有可為;從后臺工廠到前端銷售、到門店,甚至新品、新店開發,數字化已經貫穿了整個經營過程。

他表示,支付寶已經向數字生活服務平臺轉型,未來支付寶將聯手山西便利店以及生態服務商,將便利店的“山西模式”向全行業開放,幫助下沉市場至少5萬家便利店實現數字化,讓中小城市便利店也能具備一流的數字化服務,

此外,政策上的扶持也讓山西便利店有了更多大展拳腳的空間,例如要求每個社區預留一個便利店空間,山西此前也曾出臺《關于促進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的實施意見》,由省商務廳牽頭發展智能零售,加速數字化在便利店行業的推進,

結語

在唐久的一家三代店,相關負責人介紹到,唐久以后會盡量讓所有店面都配備上洗手間,就餐區也會擴大——毫無疑問這會降低便利店的坪效,但在他們看來,這很有必要。

某種程度上來說,便利店是一座城市的毛細血管,是這個時代貼近民生、觸達消費者的必備渠道。山西正向全國訴說,從前那些開在社區里的、甚至有些土氣的小商店,逐漸更迭為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的本土便利店。店面變了,商品變了,服務變了,經營手段也變了,但內里便民利民的實質卻沒有變過,城市規劃的成熟度也正在提升。

如果要說數字化于便利店、于零售業究竟有什么意義,或許就是讓城市里這些不會熄滅的燈火,給不分年齡段的人們,帶去長久的慰藉與襄助,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