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民間流傳著這樣兩句歇后語,“蛇吃黃鱔-比長短”、“蛇吃黃鱔-找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就是人們觀察蛇和黃鱔兩種動物的形態比較相似,而蛇吃東西時都是整只吞下,如果黃鱔被蛇吃了,蛇的消化系統似乎不足以抵抗黃鱔長度帶來的壓力,有可能會被撐死。而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黃鱔的學名叫鱔魚,隸屬于合鰓魚目合鰓魚科黃鱔屬黃鱔種,外形雖然像蛇,但是屬于魚類,不但皮膚表面沒有鱗片,擁有魚類通常具有的鰓結構,但是功能不發達,主要依靠口腔和喉腔內壁表皮進行輔助呼吸,可以脫離水體而直接在空氣中進行呼吸。黃鱔是一種典型的雜食性魚類,經常以各種水中小動物和水草等為食。皮膚表面分泌著大量粘液,既可以有效從其它動物的捕獵活動中順利逃脫,也能夠阻止細菌病毒的侵入,是它們很強大的一種防御手段。
黃鱔的天敵眾多,在幼體狀態時,一些水鳥、蛙類、螃蟹、水蛇、鲇魚等都擁有著抓捕黃鱔的能力。而在成年狀態時,一些大型的水鳥和蛇類也能夠降服黃鱔。單從蛇類抓捕黃鱔來看,蛇吃黃鱔不但不會被撐死,而且還是其重要的食物來源。但是,這種蛇僅限體型比較大的有毒性水蛇。而一般的水蛇,如果在非常饑餓的情況下找不到其它食物來吃,如果碰到黃鱔,由于黃鱔的戰斗能力在水蛇有力的絞纏下根本不會堅持多長時間,很快就會被水蛇吞食,這個時候往往過一段時間,水蛇就會全身僵硬死亡,因為消化系統是真正的扛不動。
那么,對于一些體型較大的有毒性水蛇來說,黃鱔真的是一道美味。這樣的有毒性水蛇通常以毒性較強的水赤鏈游蛇、金環蛇和輕毒性的鉛色水蛇等為主,它們的體型一般都要比黃鱔大,在吞食黃鱔之前,會將毒液注射到黃鱔的體內,待黃鱔被毒死之后才開始吞食,這樣黃鱔在蛇的體內就不會劇烈的掙扎,當然不會造成消化系統損傷而丟掉性命。同時,這些毒蛇的消化系統都非常發達,黃鱔被吞下以后,會很快被消化液分解消化,剩余的殘渣最終會被吐出,不會殘留在體內引發消化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