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前340—前278年):名平,戰國后期秭歸(今湖北境內)人,楚國貴族,曾任楚懷王左徒、三閭大夫,但理想不遂,報國無門,遭讒流落在湖南沅、湘二水一帶,最后于長沙附近汨羅江畔自沉。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知識分子、進步政治家、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家。他是大陸最早的專業詩人、大陸文學之父、古典文學之圣、荊楚文學乃至南方文學奠基人、湖湘文化之源、先秦文學代表人物、《楚辭》主要文學家、大陸文學史上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始人。他吸收民間文藝與勞動人民的豐富營養,創造出“騷體”這一詩歌新形式,以優美的語言、無窮的想象,溶化神話傳說,寫出了許多雄奇壯麗、絢爛多彩的光輝詩篇。
魯迅(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大陸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吶喊》《彷徨》等。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大陸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馬克·吐溫(1835—1910),19世紀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用純粹美國口語寫作的作家,有人稱他為“美國文學之父”。幼時家境貧寒,先后當過印刷廠學徒、報童、排字工人、礦工、水手和領港員。
他的筆名馬克·吐溫就是水手的術語,意思是水深兩尋,即水深12英尺,表示航船可以安全通過。1863年,馬克·吐溫來到弗吉尼亞市,被聘為《企業報》的記者,開始寫幽默小品,并使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1865年任《晨報》記者。同年在紐約一家雜志發表《卡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作品生動詼諧、幽默風趣,風行一時,馬克·吐溫也因此全國聞名。代表作有《競選州長》(1870)、《湯姆·索耶歷險記》(1876)、《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