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說法
諸葛亮為什么明明知道,關羽重情重義,會放了曹操,還是派關羽去守華容道呢?原因有如下幾個:
原因一,曹操此時還不能死
曹操此時還不能死,如果曹操一死,那么北方將會大亂,而劉備陣營在赤壁之后,勢力還是極弱的,如果曹操真死了,那么東吳就會趁擊機敗蜀軍,進而拿下荊州,與曹魏勢力抗衡,關羽失荊州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呂蒙也是趁著徐晃打敗了關羽,趁機襲取了荊州。
在劉備在京口的時候面見孫權的時候,周瑜就勸孫權把劉備軟禁起來,孫權沒答應,因為他答應,只憑東吳的勢力,無法跟曹魏抗衡,所以孫權最后把孫尚嫁給劉備,以鞏固與劉備的關系。
甚至在周瑜死之后,魯肅提出將南郡送給劉備的時候,孫權也是答應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有曹操在,孫權就不會對劉備怎么樣,而會采取合作的態度。
原因二,讓關羽還了這個人情
這個也很好理解,在劉備逃走的時候,關羽與曹操土山約三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還有赤兔馬送給關羽,最后還派人讓關羽過關(雖然有點遲),但是曹操對關羽的恩情還是顯而意見的,所以關羽得還了這個人情,了自己的心結。
原因三,讓關羽心服口服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來的,而且年紀還很輕,所以驕傲的關羽和張飛是諸葛亮很是不服氣的,雖然博望坡和新野兩場戰役,讓他們對諸葛亮服氣了些,但骨子里還是不服氣的,所以用軍令狀的方式讓關羽死里逃生,最后不得不服!
原因四,幫助劉備樹立仁德講義氣的光輝形象
劉關張,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時候,就說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關羽受了軍法,理應處斬,但是劉備能夠用兄弟之義向諸葛亮求情,那么眾武將自然會對劉備死心踏地的。
正史的說法
正史上面的說法,曹操確實是走了華容道,天下大雨,道路很是泥濘,曹軍很是狼狽,但是劉備的部隊晚去了,所以沒有追上。具體的記載下如: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沒有曹操誰來背鍋?沒人背鍋你打什么名義稱帝?難道真要奮斗半生擁立獻帝?
孔明放曹操不死,就象空城計司馬懿故意兵敗,高手都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
捉住曹操不殺,不放。迎回漢獻帝不行么,那不是天下一統了。
直接抓起來軟禁曹操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劉備三顧茅廬,普通人只會覺得劉備求賢若渴,但在明眼人看來,劉備就是在為諸葛亮上位造勢,諸葛亮太年輕了,就算真有才華,也很難服眾,但劉備搞了這么一出,就可以將內部的異聲壓下去,主公都做到這個份上了,誰再敢起刺兒,不就是和主公過不去嗎,主公的眼光還沒你強嗎?
關鍵是諸葛亮料定關羽會放了曹操,這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只有曹操活著才能體現諸葛亮的本事
諸葛亮沒有想過殺曹操也殺不得才讓關羽去守,曹操一死蜀滅亡的更快,曹操十幾個兒子都牛逼的很要是知道劉備殺了自己的父親那必定就算自損八百也要滅了蜀為父報仇,這個是諸葛亮不想看到的,殺了曹操反而便宜了吳國坐山觀虎斗坐收漁翁之利。
既然已經捉到了 為什么不攜曹操令魏軍
演義就是為了突出二爺義薄云天和諸葛亮足智多謀所以加上了華容道義釋孟德,正史上就是壓根沒逮到曹操,要是逮到了誰會放?就算不殺曹操最少也得勒索點錢糧逼迫一個城下之盟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