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大陸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

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大陸共經歷過四次小冰河期,而根據竺可楨的大陸氣象史資料,再結合歷史王朝的興衰,不難發現歷史上經歷的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均與小冰河期密切相關。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便是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所謂“小冰期”,主要是全球氣候經歷的一個寒冷時期,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小冰期出現在明朝中期至清朝中后期,故也稱“明清小冰期”,而其中最為嚴重的時期則是在明朝萬歷至崇禎年間。小冰期的典型特點便是氣溫降低,但其帶來的次生災害才是最可怕的,而明朝的滅亡便與此密切相關。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就連海南也連降大雪

關于“明清小冰期”有多冷,根據史料和文獻的記載,當時全國各地可以說是漫天冰雪,就連太湖、鄱陽湖、洞庭湖、淮河都曾經結冰,“夏寒”,“夏霜雪”的天氣更是不絕如縷。

根據《廣東通志》的記載,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廣東瓊州府萬州雨雪,正德四年(1509年)冬,廣州潮州“隕雪,厚尺許”。要知道,瓊州府萬州乃是今天的海南島萬寧縣,而潮州則是今天的潮安、潮陽等縣,就連這里都是天降大雪,可見當時的寒冷

而根據《江南通志》的記載,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十五年(1502年),“冬天寒,祁陽江水凍合,余姚江水冰合”。在湖南衡陽西南方的祁陽和浙東的馀姚,流經此地的瀟水、曹娥江和甬江竟然冰封江面

此外,《明史·五行志》有載,“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淮、徐大雪數尺,淮東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凍死萬計。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諸府大雪連四旬,蘇、常凍餓死者無算。”江南各地連降四十多天大雪,這種奇景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而諸如“牛畜凍死三萬六千蹄”,“開原大雨雪,畜多凍死”,“雪止,平地三尺余,人畜多凍死”,“雨雹甚大,傷稼百二十五里,人馬多擊死”,“飛雹交下,壞民居萬余,死者千余人”,“沂州雨雹,大者如盤,小者如碗,人畜多擊死”之類的記載,更是隨處可見。

在這場持續數百年的“小冰期”,最為寒冷的一年出現在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原因則是一場火山噴發,結果使得本就遭遇“小冰期”的人們雪上加霜。嘉慶二十年(1815年)4月5日,位于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坦博拉火山,在沉睡了五千年后突然爆發,爆發指數高達7級(火山爆發指數共8級),這次火山爆發不僅對當地百姓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由于大量火山灰噴涌進平流層,更是對全球氣候造成了劇烈影響。

由于平流層充斥著大量火山灰,導致全球氣溫驟降,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天氣忽然寒如冬”。而在東北黑龍江的雙城,在農歷七月的盛夏竟然出現嚴重霜凍,導致農作物失收,百姓逃亡。安徽、江西等地則在農歷六、七月出現了降雪的紀錄,而臺灣新竹、苗栗等地也在同年冬天出現了罕見的霜凍現象,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堅寸余”。

根據史料的記載來看,這種氣候轉冷實際上從明朝洪武年間以后便開始出現,而從明朝中期開始,氣候更是始終保持“恒寒”,一直到清末光緒六年(1880年)以后,才再度開始漸漸轉變進入暖期,這段持續長達四百多年的“小冰期”這才逐漸結束。

相較于氣候寒冷,“小冰期”次生災害危害更大

在這段長達四百余年的“小冰期”中,除了因天氣嚴寒而導致的百姓死傷之外,更為恐怖的是由于氣候變化而帶來的次生災害,這些次生災害不僅導致了大量百姓死亡,更是直接摧毀了本就大廈將傾的大明朝,其中最為嚴重的便是旱災和鼠疫。

1、旱災。“小冰期”引起大旱災時常發生,其中更是在崇禎年間出現了罕見的十年大旱,不僅湖泊干涸,就連黃河干流和支流都出現了斷流現象,華北地區的降水量更是下降了11%至47%,更有多達23個地區出現了連續四年以上的重旱。旱災早期僅僅出現在黃河流域個別地區,之后便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饑死,餓殍載道,地大荒”,陜西“絕糶米市,木皮石面食盡,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八九”。持續的旱災又伴隨著鋪天蓋地的蝗災,結果不僅導致糧價暴漲,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出現易子而食的慘劇,而沒有活路的百姓們更是被迫走上了造反之路,僅崇禎元年(1628年)至崇禎八年(1635年),全國就爆發了十三次大規模起義,人數多達三十余萬

2、鼠疫。由于糧食減產、草木枯死,缺少食物來源的各種動物紛紛涌入人類聚居區,其中尤以老鼠帶來的危害最大,從萬歷年間開始,明朝便開始爆發多次大規模瘟疫,其中尤以崇禎年間的瘟疫最為恐怖。崇禎六年(1633年),山西興縣爆發腺鼠疫,此后隨著百姓們的逃亡,瘟疫迅速向陜西、河北、京師等地蔓延,更是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演變為肺鼠疫。

關于這場瘟疫,夏燮《明通鑒》有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崇禎實錄》則記載“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在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在陜西“(崇禎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根據保守估計,這次大瘟疫不僅造成陜、晉、冀三省死亡人數千萬以上,更是直接摧毀了明朝九邊重鎮中的大同、山西、薊州、宣府等鎮,以至于李自成攻向京師之時,沿途并未遭到大規模抵抗,而已經連叫花子都找不到的北京城,即使將太監都派上了城墻,仍是平均五個城垛才有一個士兵

除了旱災、鼠疫之外,連年爆發的水災、蝗災,對于以農業為根本的大明朝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明朝財政困境,就在大明朝內憂外患之際,朝廷根本拿不出來足夠的軍餉,僅陜西就欠下了一百三十八萬兩的軍餉,結果不僅導致大量士兵逃亡,群體性兵變現象更是層出不窮。如此情形之下,再加上本就已經腐朽到了極致的朝廷,大明朝又如何能夠不滅。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冰期不知道,反正小時候冬天雪及膝厚,塘里可以滑冰,坐標魯南。

  2. 磚家我小時候河里也結冰,是不是也是冰河期

  3. 竇娥冤的時候是小冰期?其實作者關漢卿是小冰期的人物。

  4. 據祖譜記載,明中期,歲暮大雪,負薪有盜,祖不驚呼

  5. 文章很好!唯嘉慶誤為嘉靖,時間差了二百年,留。憾了

  6. 小時候(9幾年)冬天媽媽去池塘洗衣服,要帶木錘,把冰錘開。池塘里有時凍的可站人,泥巴路上水坑,都是一層冰在上面,里面是空的。坐標湖北

  7. 大棚可解決寒冷莊稼無收現象,水泵可解決部分干旱問題。

  8. 看來“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俗語永遠在路上啊

  9. 對現在也有借鑒,假如現在遇到,如之奈何?

  10. 我就認為說地球變噯,是人類溫室效應造成的是不對的,是地球運行時離太陽遠進變化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