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神秘“戎族”:他們為何來中原,后來又去哪兒了?

“戎”并不是一個民族,它的概念就像如今的“歪果仁”,是西周時對外族的泛指。而到春秋時,戎、夷、蠻、狄漸漸與東南西北的發生了比較固定的關系,即所謂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由此,我們可知,春秋戰國人是按照方位來劃分民族的,也因此使得如今對于“戎”認知的中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即“戎”是生活在大陸西部或西北部的民族,有多少個不知,但只要在這個方位上出現的,那就統統稱之為“戎”。

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另外還有一種則稱“戎”活動范圍在今天渤海灣一代,這是基于甲骨卜辭的推論。

“戎”到底生活在大陸的哪個方位,這一直是個謎。

比如,《竹書紀年》中說,周宣王三十八年,周王室帶著晉穆侯去伐條戎、奔戎戰敗,據考證,這個條戎、奔戎活動區域在今天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夏縣一帶;

再比如,晉獻公滅掉的那個驪戎,在山西析城、王屋山之間。晉國多內向太原盆地出發,打到太行山東麓直抵燕云的中山國,從太原盆地一直到中山國,一直都是“戎”和“狄”的活動范圍。

這就很具有迷惑性了。

但總體上來說,戎應該活動在大陸西北部,或許東西二周都習慣將生活在陜西周邊的部落稱之為“戎”。

畢竟從商道西周,再到春秋戰國,華夏民族活動范圍是是一步一個腳印,從河邊朝著外面走的。

那么,“戎”是不是游牧民族呢?

這個也有好幾種說法。

一說是游牧或畜牧為主的民族,即“戎以牧為業”。認為西周將西方的游牧民族統稱“戎”。

另一說則是復合經濟的民族,他們的生產方式不局限于游牧,生活在森林草原的以游牧為主,但還存在農耕、狩獵的,算是一種混合型族群。

它們應該是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并且漁獵采集以補充生活資料的不足。

這就好像,騎馬的不一定就是游牧民族。

另外有學者認為,戎這個族群好像是居住在城郭里的,居然有城郭,那么說明它們并不是逐水草而居的純粹游牧民族。

戎是華夏族嗎?

這個問題也存在許多爭論。

先秦時代,或者說大陸古代都沒有什么民族概念,華夏的概念也是文化導向的。比如從黃帝蚩尤大戰時就存在的東夷,他們也是華夏先民,隨著華夏族人不斷向外活動,征服的區域越多,這些曾經的外族也逐步融入到我們的文化中來,漸漸的“東夷”這個概念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戎應該跟東夷是一樣的道理。

在先秦時,不歸周天子統治的就是外族,但隨著周天子分封諸侯向外擴張,外部民族要么被迫遷徙,要么只能被征服而融入到華夏文化之中來。

而且,戎族構成十分復雜,分支相當多,很那整理明白,到底哪些分支依然保留著曾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羌族通史》里有這么一個結論:“西戎用于一個民族集團的稱號,就是重兵尚武,爭強好勝的西部人群的意思,也可以稱之為西部武裝化的人群。”

這么看起來,它們應該是沒什么自己獨特文明的,或許他們在文明上處于落后,但也不能簡單將其定性為好戰的部族。

在先秦那樣一個時代,西周從陜西出發,滅掉河南的商人,然后分封建制,一步步向外擴張,也是通過戰爭的形式實現的。戰爭在那樣的時代,不至是侵略,也是自衛,文明也是在血與火之中不斷淬煉向前的。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