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紙幣上的頭像除了慈禧、李鴻章,為什么還有載振的頭像?

清末外國銀行入侵,金融秩序混亂,政府財政吃緊,1905年,清政府設立戶部銀行,開始發行銀兩票和銀元票,后因戶部改名,又改稱為大清銀行。

大清銀行出現之前,清朝各地官銀也發行鈔票,品種繁多,印刷的頭像可不止是慈禧、李鴻章,各地巡撫的頭像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這些鈔票上,下圖是江蘇裕蘇官銀錢局通用鈔票,頭像是江蘇巡撫陳夔龍。

大清銀行成立后,各地分行開始印刷有慈禧和李鴻章頭像的兌換券,多是小銀元票。

為了把各地銀行發行的兌換券早日做到全國通用,大清銀行京師總行也付出了努力,1909年,大清銀行統一發行了李鴻章頭像的鋼板銀元票。

由于慈禧已經去世,宣統皇帝年齡太小,鈔票是很嚴肅的印刷品,放上個小屁孩未免有失莊重,看上去跟年畫似的,所以采用了小皇帝他爸攝政王載灃的頭像。

這批印有載灃的鈔票還未及發行,大清就被民國入替,因此也成為了廢票。

題目中提到的載振,他當時擔任的是大清農工商部的尚書一職,不管是農工商部的前身商部的建立,還是清朝戶部銀行的成立,都與他有很大關系,是在他出洋考察后,根據民間呼聲和國外考察經歷,向清廷提出的建議而最終被采納,因此,他對晚清實業和金融業的正規化實有大功。

即便如此,大清銀行總行也不可能印刷他的頭像,他的級別不夠。

清朝紙幣上的確有過載振的頭像,但不是出自大清銀行或戶部銀行,而是出自上海的信成銀行,它是由上海實業家周舜卿創辦的。

周舜卿攀附上載振之后,也跟隨他出國考察,由此產生了在上海成立銀行的想法。載振當時的商部雖然成立了,但銀根是把握在戶部手里,也面臨著內部分權的矛盾,因此,周舜卿的上海信成銀行作為民營內資銀行獲得了載振的商部特批,具備了發鈔資格。

上海信成銀行印刷有載振的頭像,也會使得人們對銀行本身的信任感增多,人家畢竟是慶親王家族,又是商部尚書,有這份擔保,銀行業務開展的也比較順利。

由于大清銀行發鈔之初就嚴格限定以九成現銀為發行準備,并無擴大發行之實,信譽頗佳,之后的民國政府也對市面上的大清鈔票實行了嚴禁的回收兌換工作,導致現在流傳極少,收藏價值很高。而同時期各省發行的很多鈔票,由于各地執政者水平參差不齊,胡亂作為,最后有多家銀行破產,發行的鈔票淪為廢紙,民國政府也予以拒付。

當然,假如能把它們保存一百年,放到現在,收藏價值仍然是不錯的。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李鴻章德面值最大

  2. 2000年以前的人民幣的頭像,這是不統一的啊!記得100元里面4位大人物啊。

  3. 現在留著可值錢了

  4. 大清之所以那么久是因為經濟還在

  5. 都被匯豐刮去了

  6. 其實流通最長時間的是袁大頭,一直到解放初期還在流通

  7. 人家印在鈔票上是一種擔當,一個信譽的保障!

  8. 還是李鴻章最厲害

  9. 我曾祖母當時建國后把民國攢的錢讓我阿公疊飛機耍。真是的[捂臉]

  10. 封建王朝居然不是一個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