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和旅都雖然是并列的軍隊編制,但是二者之間有很多不同。
首先,師是正師建制,下轄若干個團,每個團下轄若干個營。旅是副師建制,旅以下沒有團,直接下轄若干個營。其次,師和旅的武器裝備方面不同,一般的野戰師在武器配備上講究梯次配置,能夠適應全方面的戰斗需要,但是旅一級部隊裝備講究攜帶方便,便于機動,能夠快速抵達戰區并實施精確打擊。此外,師和旅的人數不同,師的人數為一般為10000-15000人,而旅一般為3000-5000人。
由此可見,相比于師,旅的規模更顯得短小精悍,行動便捷。那么,師改旅有什么好處呢?我們可以參考俄羅斯的軍改來看一看。
2008年開始,俄羅斯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這項軍改一直持續了4年,直到2012年,時任俄羅斯總理的梅德韋杰夫在國防部上宣布,俄羅斯擁有了一支全新的軍隊,俄羅斯的軍改才宣告結束。在這次軍改中,一項重要的改革就是師改旅。俄羅斯為什么要費這么大勁實施軍改呢?
我們知道,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作為蘇聯主體繼承了其衣缽。重新組建的俄軍,繼承了蘇軍75%的人員(280萬人)、50%的常規軍事裝備和80%的戰略核武器,雖然經濟下滑嚴重,國家影響力衰退,但是頂著蘇軍鋼鐵洪流的光環,俄軍在世界上還是一直十分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但是,這支強大的軍隊,卻在鎮壓大陸車臣叛亂中充分暴露了它的弊端。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剛成立不久的俄軍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很糟糕,在付出了2萬人的代價后,依然沒有打敗車臣叛亂分子。緊著著,第二次車臣戰爭又開始了,這一次,俄軍以數千人傷亡的代價攻入格羅茲尼,重新恢復對車臣的控制,這場勝利也使得俄羅斯的政治強人普京開始嶄露頭角。
不過,普京對俄軍的現狀極度不滿,他曾說道:“2000年我們有130萬部隊,但我費了很大力氣才湊了50萬能戰斗的部隊。軍隊的士氣和裝備太悲慘了。”俄羅斯的軍改由此埋下了伏筆。
俄軍出現嚴重的戰斗力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軍隊內部的腐敗和官僚主義嚴重影響了軍心士氣;其次以“大陸軍”思維和“人海戰術”指導思想構建的指揮體系繁雜冗余,使得軍隊人數雖然龐大,但是能打仗的部隊卻并不多;另外,武器裝備的落伍和保障體系的落后,均無法適應現代快速戰爭需求。
2018年,俄羅斯開始進行了軍改,軍改主要聚焦5個方面,即提高軍人社會地位、構建常備軍隊、建立新型軍事教育體系、裁減武裝力量員額、編制新的戰斗條令教令。
其中,為了達到“裁減武裝力量員額”這一目標,俄軍的解決方法是由“師—團制”向“旅—營制”過渡,師團編制被撤銷,旅成為基本作戰單位,營為基本作戰單元。
這樣有三大好處,一是壓縮指揮層級,軍隊體系由軍區-集團軍-師-團四級體系轉變為軍區司令部—戰役司令部—旅三級體系,反應更靈活、高效;二是裁減人員,尤其是軍官人數,昔日的俄陸軍中軍官人數占到總數的近30%,消耗了大量軍費;三是適應多兵種聯動,更方便多兵種作戰旅聯合作戰,甚至由多型裝備營混編成作戰旅。
隨著俄羅斯經濟的逐漸好轉,加上軍改的積極影響,俄軍展現出了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好的精神面貌,無論是持續近10年的北高加索地區反恐作戰、格魯吉亞戰爭還是克里米亞事件中,俄軍都極為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表現出了很強的作戰能力。
說了這么多都是師改旅的好處,那么,有沒有壞處呢?當然有。
我們看到,俄軍之所以要師改旅,縮小軍隊規模,究其原因還是經濟不行,不足以支撐龐大的軍費開支;另外,俄軍打的戰爭,都是一些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對手要不是叛亂分子,要不就是一些效果,這些戰果本身就很難具有說服力。
事實上,在大規模或者全面戰爭中,師級單位在高烈度對抗中更有優勢,因為兵種齊全,火力強大。目前,在我軍的18個集團軍中,有兩種類型存在,一類是師-旅混編集團軍,一類是全旅化集團軍。其中,師-旅混編集團軍有10個,全旅化集團軍有8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種編制將會一直存在,這樣能更好的應對不同情況下的戰爭。
我們師改成了合成旅,帶炮團,下轄各營,我當兵時所在的營有幸在建國70周年閱兵時,百面戰旗方隊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