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都只言片語般略過?

劉秀的一生,完美到不真實,以至于讓史學家們無從下筆。

在大陸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上,有不少名頭很響亮的皇帝,比如我們熟知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他們都在歷史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但有這么一位開國之君,他憑實力開創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但他卻在歷史中的存在感并不高,這個人,就是東漢中興之主,光武帝劉秀。

按理說,身為開國皇帝,能從亂世中取得最后的勝利,劉秀絕對應該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但偏偏他在歷史舞臺上,存在感極低。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其實,原因還是出在劉秀本人身上。

首先,登上皇位過程平淡不狗血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算是正宗的漢室宗親,但到了他這一代,已經相當沒落,父親只是一個當地的小官員,而劉秀自己,也是普通人一個。

王莽篡漢后,由于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合實際的政策,導致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再加上天災不斷,以至于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劉秀就是其中一支。

劉秀有個哥哥,名叫劉縯,最初起義軍由他統領,但隨著實力越來越大,逐漸引起了更始帝劉玄的猜忌,在劉秀帶兵在昆陽大敗王莽軍后,更始帝害怕地位不保,就此殺害了劉縯。

劉縯一死,其麾下的兵力自然就歸劉秀管轄,憑借著個人能力,劉秀一步步做大,最終登基稱帝。

縱觀劉秀的上位過程,沒有父子相搏,也沒有兄弟殘殺,更不存在篡奪皇位,完完全全的就是順其自然。

就拿漢高祖劉邦來說,他登上皇位的過程,就有不少曲折的歷程,也有很多故事,同時,身邊也有類似于韓信、張良、蕭何等大將與謀士,這就讓他身上充滿了故事性。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玄武門之變,是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弒兄逼父從而上位的過程,讓他在歷史中的也充滿了話題性。

還有宋太宗趙光義的“燭影斧聲”、明成祖朱棣的靖難之役、雍正皇帝的詔書疑云,每一個都有可供討論與研究的大量素材。

反觀劉秀,他有什么呢?平平淡淡的幼年生活,自然而然地參加起義,順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這完全沒有讓史學家們可供吐槽,能夠大書特書的地方,可以說是無從下筆,就如同流水賬一樣,這讓史學家們如何描寫?

劉秀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做了一件合適的事情,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槽點,不狗血,沒懸念,不具備話題性,因此,史學家們才會對他一筆帶過。

其次,開國功臣全部得到善終,故事缺乏吸引力

劉秀在建立東漢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共有二十八人,這些開國功臣被稱為“云臺二十八將”,又稱“中興二十八將”。

與其他大一統朝代不同,劉秀的開國功臣,全部得到了善終。

這在封建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大部分的時候,開國功臣中,總會有幾個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被誅殺處死。

并且,開國皇帝也習慣性地對開國功臣下手,似乎不殺幾個開國功臣,就說不過去。

比如西漢初年,劉邦登基后,就先后處死了彭越、韓信,打天下時封了七個異姓王,被劉邦前前后后弄死了七個。

再比如唐朝時,李世民登基后,雖說沒怎么殺功臣,但是也有侯君集造反,最終被殺的事情。

更別提明朝的朱元璋,那簡直是殺功臣專業戶,當初跟著他打天下的人,幾乎很少得到善終,就連忠心耿耿的徐達,也有被”賜蒸鵝“而死的說法。

但劉秀的云臺二十八將,無一例外的,都是善終的結局。

不管是鄧禹,還是岑彭,再或者是馮異,這些人都是在開國之后,封侯的封侯,做高官的做高官,沒有一個因為功勞過大,而遭到劉秀的猜忌被殺的。

哪怕是劉秀減弱他們的兵權,也是有商有量,并同時許以高官厚祿,而功臣們也十分配合,君臣之間幾乎沒有猜忌的事情發生,雙方相當和平的共同走到了最后。

這樣的故事,顯然缺乏吸引力,畢竟不管是史學家,還是老百姓,對那些功臣沒有得到善終的故事更加感興趣。

就好比隨便問一個人朱元璋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說上一二,因為他的話題性太多,并且槽點也多,尤其是批量處理開國功臣時事,不少人能說上半天。

但劉秀讓開國功臣全部善終,所帶來的就是沒什么可說,也沒什么可講。

還有,劉秀不存在男女作風問題,沒有花邊新聞

舉一個我們現代娛樂圈的例子,如果想炒作一個人,那么花邊新聞是最好的話題,吃瓜群眾們也對此很感興趣。

這一點放在古代的皇帝身上也是如此,一個皇帝的在人們心中的知名度高不高,除了他建立的功績之外,還有就是他本身有沒有花邊新聞。

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來說,他的名氣之所以很大,不僅有“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事件,還有他在登基后,將自己的弟媳楊氏納入宮中等桃色事件。

因此,這就讓李世民身上的話題極多,畢竟這種涉及到男女之間的事情,向來是吃瓜群眾以及史學家們喜聞樂見的,隨隨便便都能寫出來幾本書。

而劉秀卻不一樣,他的感情生活,看起來著實沒勁。

劉秀年少時,十分喜歡陰麗華,曾經發出“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感嘆,在昆陽之戰后,他如愿以償,將心中的女神娶回了家。

婚后,兩人也是相敬如賓,從一而終,即便是劉秀之后又迎娶了河北的郭盛通,同樣也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感情。

這樣一來,就沒有任何話題性可供炒作,平淡似水的個人生活,也讓后世對他失去了興趣。

不僅是他,包括他的兩位妻子,也同樣沒有話題,劉秀登基后,本想立陰麗華為皇后,但由于郭圣通的家族對他幫助很大,所以,在繼位之初,先冊封了郭圣通。

不過,若干年后,劉秀提出廢掉郭圣通,改封陰麗華時,很快順利通過,改立之后,陰麗華對郭圣通十分尊重,并且對郭圣通所生幾個兒子也是愛護有加。

還有,在繼承人問題上,劉秀的兒子們展現了驚人的和睦。

最初,劉秀冊立長子劉疆為太子,劉疆的生母是郭氏,但在郭氏不再是皇后之后,劉疆主動上書,表示愿意辭去太子之位,劉秀這才立了陰麗華所生的劉莊為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漢明帝。

漢明帝登基后,對自己的兄長劉疆十分敬重,不僅封其高官,還經常性表彰提拔郭圣通的娘家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不管是劉秀,還是他的妻子,都無法從他們身上營造出花邊新聞,也沒有什么狗血劇能炒作,感情生活從一而終,后宮女人相互謙讓,平淡到毫無素材可挖。

另外,敵人太弱,劉秀太能打,沒有沖突性

我們在看小說時,經常會被里面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主人公遭遇各種艱難險阻,最終逆襲,獲得極大的成就。

包括在看歷史人物也是,對于那些歷經曲折,最終獲得成功的皇帝,印象也會特別深刻。

但這一切,在劉秀身上不存在,他的創業歷程,完全是一場強橫到離譜的個人秀,只要有他出現的地方,所有問題全部擺平。

在最初起義時,由于形勢不利,隊伍里人心惶惶,結果劉秀穿著一身鎧甲,就在大街上走了一圈,人們看到后,就定下心來,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干。

打王莽軍時,劉秀親自坐鎮,將行軍計劃詳細的告知將領,叮囑好他們每一步細節,只要聽他的,都會勝利,反之,就會失敗。

而他的成名之戰,更是充滿了魔幻色彩。

更始元年,為消滅新生的更始政權,王莽派出大軍四十二萬,由大司空王邑率領,前去征討,而大軍首當其沖的,就是劉秀所在的部隊。

當時的劉秀,手下只有數千人,但就是憑借這幾千人,將王邑的四十二萬大軍打得落荒而逃。

期間,還發生了超自然事件,先是電閃雷鳴,之后暴雨傾盆,甚至還有隕石降落,這情節完全就是一部玄幻小說。

劉秀的成名之戰,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大獲全勝。

而反觀他的對手,簡直弱得離譜,不管是赤眉,還是綠林,沒有一個能扛住劉秀的,整個創業過程,完全是劉秀一路碾壓而成。

再看一看其他朝代,如劉邦對項羽,每一場都是強強對決,雙方有贏有輸,這就讓他們的創業過程更加精彩,但劉秀太多強悍,來來回回都是他的戲,這樣毫無懸念的故事,實在讓人不怎么感興趣。

其實古代的皇帝,與我們現代的娛樂圈很像,只有做點大事情,或者身上有大新聞,才會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縱觀劉秀的一生,太過順利,并且,成名也太過迅速,從一個喜歡種地的農民到開國皇帝,僅僅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此速成的皇帝,實在讓史學家們沒什么料可挖。

因此,劉秀才會很少被人提及,包括在史書中,也大多是一筆帶過,但這并不妨礙他是一個偉大的君主,正是他結束了西漢末年的動亂,讓老百姓能夠修養生息,使國家能夠正常發展,近乎完美卻十分低調的他,恰恰也是老百姓的福氣。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善戰者向無赫赫之功,善醫者自無煌煌之名。

  2. 主要三國演義太有名了 掩蓋了東漢開國

  3. 我認識劉秀的后枝余脈,其實劉秀本不姓劉的

  4. 綠林軍是劉秀的對頭嗎???

  5. 整個東漢也沒感覺多有亮點,比起其他朝代

  6. 劉秀,湖北襄陽老鄉,看過幾篇研究他的論文,家鄉的文人寫的。

  7. 西安有王莽鄉,陵川有王莽嶺,哪里有劉秀?

  8. 別說劉秀了 整個東漢直到末年三國時期才出點事 只能說劉秀的基因強大

  9. 田連元出過一本劉秀的評書,小時候看過好多遍,現在找不到了,名字好像叫 劉秀傳

  10. 感覺劉秀不只是開掛了,而是他就是程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