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沒有之一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被時人和后世成為“乾隆皇帝”。他的身上有兩個人人皆知的標簽:命最好的皇帝和被演繹最多的皇帝。其實客觀地說,他還是歷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而且,沒有之一。
乾隆皇帝全身像
命最好的皇帝
弘歷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而且不是嫡子,按理說輪不到他做皇帝,然而清初順治、康熙、雍正都不是嫡子繼位,預示著弘歷也有繼位的可能。尤其是雍正的第一個皇后孝敬憲皇后只生過一個嫡子,而且這個名叫弘暉的嫡子在8歲的時候就夭折了,這給了雍正其他兒子一個天賜良機。
康熙五十年,弘歷出生,在他之前,雍正已有四個兒子,但長大成人的只有弘時一人。弘時大弘歷七歲,母親是齊妃,身份地位都高于弘歷的生母鈕枯祿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弘時繼位的可能性都要遠遠大于弘歷。
弘歷上位得益于受到祖父康熙的賞識,并在康熙六十年被接入宮中恩養,同時也因為康熙對他的喜愛,成了傳位于雍正的一個堅定理由。正是因為雍正繼位都沾了弘歷的光,所以他在雍正元年就被秘密立為儲君。弘時徹底沒了戲,不但如此,雍正為了掃清弘歷繼位的障礙,還在雍正五年就將24歲的弘時賜死。
康熙與小弘歷(電視劇照)
得到祖、父親兩代帝王的恩寵,弘歷可謂是命好的不行。這還不算完,下面四點更說明了他命好得不行。
其一,他活到89歲,是大陸歷史上最高壽的皇帝,而且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什么大災大病;
其二,他12歲被秘密立儲,25歲繼位,期間順風順水,毫無波折;
其三,在他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時間給他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國庫充盈,物阜民豐;
其四,他掌權時是大陸封建社會的最頂峰,而且是皇權最鼎盛時期,皇帝幾乎不受任何限制,真正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
做皇帝做到這種程度,歷史上絕無僅有,因此說他是命最好的皇帝。
被演繹最多的皇帝
乾隆身體健康,性格好動,既有錢也有時間,因此喜歡四處走動。他六次南巡,四次東巡,三次巡幸五臺,二次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另有拜謁東陵,圍獵木蘭,這些活動數不勝數,并且在此期間確實發生過許許多多真實的事件,比如他第二個皇后那拉氏就是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因為“斷發之謎”被乾隆冷落,再也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
類似的這些事件經過官員們的推理、文人的演繹、百姓們出于窺私皇家秘事的目的,逐漸發酵出了許多故事,歷經幾百年,這些故事便流傳了下來,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而乾隆自然也成為知名度最高的皇帝。
1991年,香港與內地合拍的《戲說乾隆》更是將乾隆塑造成為一個有血有肉、風流倜儻、豐功偉績的皇帝。自此,乾隆便頻頻出現在影視劇中,《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還珠格格》等電視劇層出不窮,為大陸各階層的民眾普及了一下乾隆的生平事跡。盡管其中多數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如同現在人們追捧明星一樣,乾隆也逐漸被人們提起并贊譽有加,甚至有人稱其為“千古一帝”或“乾隆大帝”。
然而,歷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嗎?乾隆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的人物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最被高估的皇帝
乾隆的身高不高,長相一般,與人們印象中的高大英俊、風流瀟灑相去甚遠,如果不是皇帝,只不過是一個紈绔子弟罷了。乾隆的才情也很一般,傳說他寫過四萬多首詩,超過唐朝所有詩人作詩之和,然而他流傳下來的不過一首仿佛歌謠般的《飛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從中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乾隆,文學根基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盡管乾隆在文化傳播,比如下令編纂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四庫全書》等方面有重要貢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在編書過程中,也毀了一大批古籍記載和明史檔案,焚書總數將近15萬冊,可謂是人類文化史上的浩劫。
我們還可以從武功和國庫兩方面印證乾隆的所謂“盛世”。
乾隆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記》,令寫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這“十全武功”指的是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這其中三次新疆用兵,兩次抗擊廓爾喀,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千秋之下我們也要承認他的功績,然而其他用兵,有的小題大做,比如兩次金川之役,有的非正義之舉,如鎮壓林爽文起義,還有的是以敗求勝,如緬甸及安南之役。
所以,他的“武功”方面比照乃祖康熙可謂天壤之別,有好大喜功之嫌。
至于他的“治國”,從國庫由充盈變空虛可以看出水平來。他剛繼位時,用“國富民強”四個字來形容當時的大清帝國一點都不過分,然而到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3.5畝,低于警戒線4畝水平,而且這些耕地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占人口5%左右的大地主階級的手中,普通百姓則耕無余糧,以至于1793年(乾隆五十七年)英使馬戛爾尼來華期間,發現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老百姓都蓬頭垢面,衣杉襤褸,英國人當垃圾扔掉的食物也被這些人搶著吃。
“康乾盛世”在乾隆末年一點點地撕下偽裝,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以至于僅僅半個世紀后,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老大帝國的大門,徹底改變了大陸的歷史。大陸的封建王朝制度從乾隆中晚期就已經走向窮途末路,而清朝也是從那個時候起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社會制度發展的必然經過之外,乾隆作為國家元首,責無旁貸。他六下江南,沿途揮金如土,給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對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他寵信和珅,造成吏治腐敗,貪污橫行,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社會資源的過度集中和統治階級的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使大陸當時的經濟處于崩潰狀態。
如果說“康乾盛世”是大陸封建王朝發展的鼎盛時期,那么它同時也是大陸封建王朝的衰退起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奮五世之余烈”的乾隆皇帝只是抓住了歷史階段的尾巴,而并沒有開創屬于自己的輝煌,因此“千古一帝”、“乾隆大帝”的稱呼實在是高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