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制作過程,如何把紙變成“錢”?

在過去四十年來,國印鈔造幣產業規模已經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躍居世界第一。在我們大家的印象里,印鈔工作是不是神秘莫測?最使人感興趣的是不是時至今日也十分好奇錢幣是怎么造出來的?印鈔工人是怎樣通過一步步的工作,將一張小小的白紙變成錢的呢?

其實讓公眾了解一些人民幣的生產過程,對公眾識別假幣也會有很大幫助。正是出于這種考慮,我們就來扒一扒其中的玄機。不同于普通的印刷制品,由于鈔票的特殊性,其印制過程要復雜得多。一張人民幣從手工雕刻模板到印刷出廠,至少要經過十多道工序。

拋開漫長的工藝性設計環節不談,人民幣生產的第一環節就是選紙

印鈔紙可不是普通的紙張,它是專門研制的特殊紙,除了具有理化性質外,還有許多新的高技術的內容,比如安全線、彩色紅、藍纖維等。當印鈔紙送抵印鈔廠的時候,人民幣的印刷過程才算真正開始。紙幣印刷過程中,試車印刷是關鍵程式之一,有嚴格的保密性和管理制度,對紙張的選用和數量有嚴格把控

從另一方面來看,鈔票紙是國家貨幣專用紙,水印是鈔票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鈔票的主要防偽措施之一,它的生產在多數國家是受法律限制的,同時它又是一種高精度的藝術品,是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結合。

“無凹不成幣”也是防偽技術的關鍵。直到現在,凹印仍是世界各國鈔票中必不可少的防偽手段,故而有了現代鈔票的印制。其實和二零零五版相比之后,我們不難發現,新版人民幣中五十元、二十元、十元紙幣,提高了票面色彩鮮亮度,自帶美顏濾鏡。五角硬幣則在材質上從鋼芯鍍銅合金改為鋼芯鍍鎳,從而色澤上結束了一九八零年以來一直保持的黃色色澤,改為了鎳白色。

此外,造紙幣最困難的地方就在于防偽和紙張厚度了,而假幣的失敗之處就在于此,紙鈔的制作原料大多采用纖維較長的棉、麻等植物作紙漿,這樣造出來的紙張光潔、堅韌、挺度好、經久流通纖維也不易松散、發毛、斷裂。另外在制作過程中還會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以保證其具有耐磨、耐折、耐酸、耐堿等特點。水印紙同正常的紙張比較起來,水印的暗部纖維密度高,亮的地方纖維密度低,透過光線識別最為清晰。所以真正的水印效果只能在制造紙張時才獲得,偽造是困難的。

鈔紙選好后送到印刷車間,首先經過數臺凹印機的流水線印刷,白紙就可以變成人民幣。一張張被送入膠印機的雪白印刷紙,經過油墨的印刷,有了各色各式的底紋,有印著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的穹頂,還有取材于古代青銅器的紋飾等。我們都知道,每張鈔票正面的左下方都有一排數字編碼,這便是人民幣的冠字號。印上冠字號的工序則被稱為印碼,用來標記印刷批次和排列順序。每張鈔票的冠字號就猶如身份證號一般,具有唯一性。

鈔票出場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檢峰

質檢人員要在燈光下檢驗每一張人民幣的質量,比如號碼有沒有印錯,顏色是否均勻,票面是否平整、干凈。在嚴格的質檢過程中,廢幣幾乎沒機會流入市場。如果說正式開印后出了廢品,哪怕是揉成了團,也要拿去登記審查,有一系列的手續。

縱觀而言,每張人民幣的印制,從白紙到紅紙至少經過四道大工序,包括膠印、凹印、印碼和檢封等,在每一層的車間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試想一下,當你來到印鈔廠的生產車間參觀時,看到流水線上流出一張張、一沓沓、一摞摞的鈔票時,這種置身錢海的感覺一定不錯吧?

你知道嗎?大陸是一個印鈔大國,人民幣的印制水平、技術含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印刷技術的先進水平,大陸鈔票生產量和流通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說到鑄幣,大陸在這個領域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到天圓地方的銅錢,再到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些大家都在歷史書中或多或少的了解過一些。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大陸取得了“一百四十五甲”印鈔機、固定水印鈔票紙為代表的一些技術突破,但是相當長的時間內,印紙人民幣的設備和技術仍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

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先后發行了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來看,印鈔造幣行業借此在設計能力、防偽技術、裝備水平、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同第五套人民幣主景圖案象征的寓意般,中華民族正在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