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三兄弟為何分別效力魏、蜀、吳三國?他們誰的結局最好?

漢末三國時期,朝政混亂,整個社會都是人心惶惶,無論是世家豪族還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

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為其家族尋求興旺發達,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已。

盡管史料有矛盾之處,但諸葛兄弟的身世還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諸葛兄弟的身世,題主所提出的問題基本也就清楚了。

瑯琊郡世族

據《諸葛亮傳》記載:

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

諸葛亮是西漢元帝時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人,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

司隸校尉是兩漢時期的監察官職,其職責主要是監督朝內大臣與皇親國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東、河南、河內和弘農七郡的官員。秩二千石,職責類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

三國的牛人袁紹、曹操、張飛都曾經擔任過司隸校尉一職,可見這個職位的重要性。

漢元帝授予諸葛豐司隸校尉,繼而為光祿大夫。諸葛豐性情剛直不阿,對貪官污吏、專事阿諛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為彈劾權臣,皇帝不允許,被降為城門校尉。不久被免職,貶為庶人,最終老死家中。

漢元帝劉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從漢元帝到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過去了,史料中也沒有記載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現。

豹眼認為,諸葛豐雖然被貶為庶人失去了官職,但其耕讀世家的傳統并沒有斷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這就是漢末三國時期,諸葛氏家族出現人才井噴的根本原因。

父圭, 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到了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國家公務員序列。

從這里看,諸葛亮的祖上的確曾經闊過,但有些人稱諸葛氏是瑯琊郡的豪門望族,這恐怕就有些過了。

但到了諸葛亮這一代,也許是諸葛氏家族厚積薄發的緣故,涌現出了像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這樣杰出的人才,可謂時勢造英雄。

但也正是因為時勢的緣故,盡管他們風云一時,但最終結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慘烈,用曇花一現來比喻也不為過。

諸葛亮

諸葛亮傳: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諸葛亮(181–234年),早年喪父,一般認為諸葛亮此時年僅八歲。這就是說其父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

諸葛亮喪父之后,就跟從叔父諸葛玄生活。

后來,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諸葛玄就帶領諸葛亮及其弟諸葛均到豫章上任。

這個時間節點沒有明確的記載,史料中也沒有汝南袁氏與瑯琊諸葛氏有交情的記載,豹眼認為,在袁術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與諸葛氏家族沒有多少交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術在匡亭被曹操擊敗,曹操六百里大追擊,把袁術趕到了壽春(今安徽淮南壽縣)。

很可能在這時,袁術表封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此時,諸葛亮大約十三四歲。

諸葛玄帶領諸葛亮及他的兩個姐姐、弟弟諸葛均上任。

后來,漢朝廷更選朱皓代替諸葛玄,諸葛玄就失去了官職。由于跟荊州牧劉表關系不錯,諸葛玄就前往荊州依附劉表。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南陽躬耕隴畝。

這是《三國志》的說法,但《獻帝春秋》卻有不同的記載:

豫章太守周術病亡后,袁術表封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為豫章太守,朱皓請求揚州刺史劉繇出兵,一起攻擊諸葛玄,諸葛玄退守西城。

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亂,殺死了諸葛玄,斬其首級送與劉繇。

《獻帝春秋》言之鑿鑿說諸葛玄是被叛民殺死的,也沒有記載投靠劉表一說,這與《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相矛盾。孰是孰非,難有定論。

但確定的是諸葛亮因為早年喪父,依附叔父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荊州襄陽劉表處。

究竟是諸葛玄帶領諸葛亮等來到了襄陽,還是諸葛玄被殺之后,諸葛亮等獨自來到襄陽,不得而知。

但比較肯定的是,諸葛亮兄弟不是為了仕途、也不是為了隱居才來到襄陽,僅僅是因為家庭變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陽。對于未來,諸葛亮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僅僅是隨波逐流而已。

此時,諸葛亮大約十七八歲的樣子,應該有自立的能力了。

之后,就是諸葛亮躬耕隴畝,好《梁父吟》,與徐庶等人成為好基友。劉備屯兵新野,徐庶推薦了諸葛亮給劉備,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最終成為蜀漢丞相。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結束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就諸葛亮本身而言,能夠成為蜀漢一代賢相并為后世傳頌,也是功德圓滿。

諸葛亮一直沒有兒子,就過繼其兄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養子,早卒。其子諸葛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也早卒。

諸葛瑾長子、諸葛喬之兄諸葛恪在東吳被夷滅三族后,諸葛攀遠復為諸葛瑾后裔。

諸葛亮晚年有了諸葛瞻,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諸葛瞻年僅八歲。由于諸葛亮的光環照耀,諸葛瞻在蜀漢混得不錯。

景耀六年(263年),鄧艾伐蜀,諸葛瞻與其長子諸葛尚一起戰死綿竹。諸葛瞻時年三十七歲。

咸熙元年(264年),諸葛瞻次子諸葛京及諸葛攀之子諸葛顯一起被遷徙到河內郡。

晉泰始起居注載詔記載:

“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其孫京,隨才署吏,後為郿令。”

晉武帝司馬炎認為:“諸葛亮在蜀漢鞠躬盡瘁,其子諸葛瞻又臨難而死于大義,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諸葛瞻次子諸葛京為郿縣令。”

尚書仆射山濤也替諸葛京說話,舉薦他為東宮舍人。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諸葛瞻父子在綿竹戰死后,后世在綿竹建有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諸葛雙忠祠),與成都武侯祠遙遙相對,這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一門“三世忠貞”而建的。

諸葛瑾

諸葛瑾傳:諸葛瑾字子瑜,瑯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卒,孫權姊婿曲阿弘咨見而異之,薦之于權,與魯肅等并見賓待。

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時,諸葛亮八歲,那么諸葛瑾應該十五歲了。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上任時大約十三四歲,諸葛瑾就在二十歲左右。此時的諸葛瑾應該開始獨立生活,去尋求生路了。

諸葛瑾傳記載,諸葛瑾為了避亂到了江東。諸葛亮及其弟諸葛均年幼,跟隨叔父生活,已經長大的諸葛瑾獨自去闖蕩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

建安五年(200年),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替其位。

孫權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見到了諸葛瑾,對于其才大為驚異,就推薦給了孫權。諸葛瑾與魯肅等人一起受到孫權的器重,被當做貴賓來接待。

之后,諸葛瑾任孫權長史,又升遷為中司馬。

諸葛瑾跟隨征討關羽,被封為宣城侯,以綏南將軍的身份代替呂蒙任南郡太守。

孫權稱帝后,拜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三國志·諸葛瑾傳:瑾子恪,名盛當世,權深器異之;然瑾常嫌之,謂非保家之子,每以憂戚。赤烏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斂以時服,事從省約。

諸葛瑾長子諸葛恪,在當時就有盛名,孫權對他非常器重。但諸葛瑾卻非常嫌棄他,認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兒子,并為此憂慮。

赤烏四年(241年),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此時,諸葛恪已經封侯,諸葛瑾的爵位就由諸葛恪的弟弟諸葛融繼承,并繼續統領諸葛瑾的隊伍駐守公安。

赤烏八年(245年),陸遜病逝,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守武昌,接替陸遜統管荊州軍務。

赤烏十四年(251年),孫權病重,太子孫亮年幼,孫權命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將后事托付給諸葛恪等人。

孫權病逝,太子孫亮繼位,諸葛恪主掌朝政。

建興二年(253年),孫亮對諸葛恪的剛愎自用、飛揚跋扈非常不滿,就聯合托孤大臣、侍中孫峻誅殺了諸葛恪。諸葛恪時年五十一歲。

諸葛恪長子諸葛綽、次子諸葛竦、幼子諸葛建全部被殺,諸葛恪被夷滅三族,其外甥都鄉侯張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殺。

在江東顯赫一時的諸葛氏一族,就此斷絕,遠在西蜀的諸葛瑾次子諸葛喬之子諸葛攀遠復為諸葛瑾后裔,延續其香火。

諸葛誕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諸葛亮小多少,但從其資歷來看,比諸葛亮、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

最初諸葛誕是以尚書郎被任命為滎陽令。

在任尚書郎期間,諸葛誕曾經與仆射杜畿在陶河試船,遇到風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時被淹。虎賁駕小船來救,諸葛誕讓先救杜畿,自己卻昏死過去,身體漂到河岸,后來被救活。

從這個情況分析,諸葛亮在蜀漢、諸葛瑾在孫吳為官與曹魏作對,并沒有影響諸葛誕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諸葛誕是因為品行被舉薦為郎,繼而出仕。具體時間不得而知。

在漢末三國時期,各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謀出路,這司空見慣,并沒有因為家族中有人在敵對陣營就影響了前程。

后來,諸葛誕被升遷為御史中丞、尚書,與散騎侍郎夏侯玄交好。

因為魏明帝曹叡厭惡夏侯玄、諸葛誕等人沽名釣譽,追求浮華,就免掉了諸葛誕的官職。

會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職。復以誕為御史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魏明帝死后,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把持朝政。曹爽與夏侯玄關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諸葛誕得以復職,出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高平陵事變后,司馬懿控制了朝政。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計劃起兵推翻司馬懿,另立楚王曹彪為帝。司馬懿領兵討伐,命諸葛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司馬師決定三路伐吳,其中一路由鎮東將軍諸葛誕、征東將軍胡遵率領七萬大軍進攻東興二城。

東吳太傅諸葛恪得知東興告急,親率四萬大軍日夜兼程馳援,結果諸葛誕被擊敗。

這是諸葛氏爺倆面對面直接的交流,東興大捷成全了諸葛恪的威名,致使諸葛恪更加驕狂自負,也為最后被夷滅三族埋下了禍根。

但司馬師把全部責任歸咎于自己,監軍司馬昭被降職,諸葛誕等武將名義上被降職,但僅僅是防區對調,諸葛誕由鎮東將軍轉為鎮南將軍罷了。

東興之戰,說明了一點,作為將領各為其主,也各自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爺們見面也是往死里揍。這就是他們在不同陣營得以生存的基礎。

正元二年(255年),鎮東大將軍毌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并派遣使者聯絡諸葛誕。

諸葛誕一向與文欽不睦,便斬殺了使者,向全國通報了二人的叛亂。諸葛誕協助司馬師討伐叛亂,因功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

之后,諸葛誕派遣部將蔣班,擊敗孫吳支援毌丘儉、文欽叛亂的吳軍,斬殺吳將留贊。

戰后,諸葛誕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征東大將軍。

諸葛誕雖然與司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鄧飏、夏侯玄先后被殺,王凌、毌丘儉討伐司馬氏失敗后被夷滅三族,這引起了諸葛誕對司馬氏兄弟擅權的不滿,而且心中十分不安。

于是,諸葛誕在當地收買人心,并蓄養數千死士以自保。

甘露二年(257年),司馬昭下詔升諸葛誕為司空,并入朝任職。諸葛誕接到詔命后十分害怕,于是發動了叛亂。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馬昭率軍平叛,圍困壽春。二月城破,諸葛誕被夷滅三族。

諸葛誕長女嫁給了司馬伷,司馬伷長子、也就是諸葛誕的外孫司馬靚被封為瑯琊王。

司馬靚的兒子、也就是諸葛誕的曾外孫司馬睿,成為了東晉的開國皇帝,史稱晉元帝。

這恐怕是司馬昭、諸葛誕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

諸葛誕之子諸葛靚,在諸葛誕發動叛亂時將其送往孫吳做人質,躲過一劫,后為東吳官員,官至右將軍。

諸葛靚長子諸葛頤,在東晉時為官,官至太常。

諸葛靚次子諸葛恢,東晉官員,官至尚書令,死后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

諸葛誕的曾外孫司馬睿做了皇帝,諸葛誕一脈跟著沾點光也就在情理之中。

總而言之,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分別為魏蜀吳三國效力,都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漢室之類的話,也就是說說而已。

各為其主,各自尋求生路,絕對沒有啥戰略默契。見面叫一聲兄弟,然后各走各路。

就其最終結果來看,諸葛亮與諸葛瑾都能榮光的退出歷史舞臺,但其子孫或為國戰死,或弄權被誅,都難以善終。

恰恰是諸葛誕因為造反而被夷滅三族,又因造反把兒子作為人質交給東吳而留下了一脈。陰差陽錯,又因為自己的曾外孫做了東晉的皇帝,這一脈又得以興旺起來。

真正是世事難料,但無論是榮耀、風光,還是被夷滅三族,都是時勢所為。不甘于平淡,就要奮斗,但奮斗就會有犧牲。

是對是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友友們自己去品味吧。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說白了,無非是找工作,從農村進到城里打工。各人有個人的愛好,各人有各人的知識水平。而又各有各的機遇。當然又是各俱個人的眼光罷了。審時度勢各爭強,順逆成敗問時光。

  2. 一看到鞠躬盡癢,死而后已這句話,我就為諸葛亮感到汗顏。

  3. 民國有周氏兄弟和宋氏姐妹

  4. 三兄弟皆為人杰,生逢亂世奮發有為,官場險惡生死由命,能在史書上留下來名字就不錯了。

  5. 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

  6. 瑯邪陽都人

  7. 諸葛瑾的結局最好!壽終正寢,!

  8. 諸葛亮胞弟諸葛均在那邊做事呀?胞弟一字不提,怎么又提族弟諸葛誕呢?

  9. 佩服!長篇力作,客觀解釋諸葛亮三兄弟,文章耐看,好文采![祈禱][祈禱][祈禱]

  10. 曹操,袁紹是三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