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63年8月,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遣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時蜀漢危亡之際,大將軍姜維率軍鎮守劍閣,憑借山川之利將魏國主力大軍鐘會所部阻擋于劍閣之外,然不料魏將鄧艾兵行險招,竟由景谷道偷渡陰平,直逼成都,蜀國朝野聞之震驚。時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主動請纓率成都守軍于綿竹阻擊鄧艾大軍,然終兵敗被殺。西元263年11月,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后主劉禪見狀終開城投降,至此蜀國宣告滅亡。
蜀國滅亡的這個過程可謂相當之迅速,從司馬昭8月發動滅蜀之戰,到11月劉禪開城投降,期間只不過短短3個月的時間,想劉氏在蜀地也經營了數十年,怎就如此不堪一擊呢?或許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那便是在抵御魏國入侵的蜀國軍事力量中貌似少了一部分,少了那一部分呢?沒錯,那便是蜀國在南中地區的軍事力量。提到南中地區,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南蠻王——孟獲。《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描述得非常精彩,時諸葛亮以仁義感化孟獲,盡收南中人心,孟獲亦曾有言誓死效忠蜀漢,為何在蜀漢滅亡之際,南中之地竟未出一兵一卒支援成都呢?
南中人心,從未收服
這里先來說說孟獲為何不來救援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問得缺乏常識,應該表述成“在蜀國滅亡之際,南中蠻族為何不來救援”才更為恰當。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到蜀漢滅亡的時候,孟獲還在不在世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在世,那也是一個很年邁的老頭了,還談何救援呢!孟獲是在諸葛亮西元225年南征,平定南中叛亂后才臣服的,到西元263年蜀漢滅亡,期間整整相隔了38年之久,估計當時孟獲即使在人世,少說也得七八十歲了。有道是“年過七十古來稀”,像孟獲這樣一位蠻族首領若能活到七十高壽應該是會有記載的,但史書上卻并未記載孟獲的生卒年月,想必他并沒有見證蜀漢的滅亡。
在演義中,孟獲及其手下的南中蠻族確實是誠心臣服蜀漢了,但這畢竟是小說之言,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又如何呢?諸葛亮南征采用以“攻心為上,收服人心”的策略確實不假,然可惜的是他至始至終并未能收服南中人心。不過這個也不能怪諸葛亮不夠高明,因為只有在絕對的實力情況下,才能真真正正收服人心,令四方臣服,而蜀漢并沒有那個實力,因為它畢竟只是偏安一隅的一方小國。
昔日劉備平定漢中,自立為帝時,南中地區(南中四郡)還是很穩定的,這在于它有實力,畢竟當時的蜀漢盛極一時,連北方的曹操都被它擊敗了。然自劉備夷陵兵敗后,南中人心就開始浮動了,在劉備死后,更是直接明目張膽的造反了。《三國志》記載: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寧,朱褒反叛于牂柯。”
故由此有了后來的諸葛亮南征平叛。然而通過諸葛亮的一次武力鎮壓,南中人民就真的對蜀漢臣服了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為什么說南中人心從未收服呢?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便能清楚的看出:
第一:在南中設立“庲降都督”,這是劉備入蜀后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在南中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其目的就是要穩定南中的局勢。
第二:遷移南中人民,當年諸葛亮南征平叛后,曾遷移了南中地區上萬戶人家到成都平原,并選拔他們作為精銳部隊。諸葛亮北伐時有名的“無當飛軍”便是來自于此。
第三:西元233年,南夷豪帥劉胄再次發動叛亂。時諸葛亮尚在,南中地區卻依然有叛亂發生,可見南人并未有臣服之心。
第四:延熙三年(西元240年),南中漢嘉地區蠻族發生叛亂,時向寵率軍前往平叛,最終不幸戰死。
沒有絕對的實力,何以降服他人!南中人心自始至終并未臣服蜀漢政權,蜀漢在滅亡之際,有談何奢望南方蠻族來援助呢?沒趁火打劫已是萬幸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西川那幫投降派都是賣主求榮,哪管誰做皇帝,阿斗就是聽信投降派之言才出門投降的,如果關起門來抵抗,鐘會不死才怪。害苦了姜維一心報國,死不明目。
少數民族太多各自為政想要全部收腹很難
諸葛亮死后就預示著蜀國不會長久,然蔣和費,一個被暗殺后,加速了蜀國的滅亡。姜維是一個主戰派,也是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也體會到,蜀國只有不斷北伐才有機會活的長久。最可憐的就是姜維,
諸葛亮死后直到姜維九伐中原,得有幾十年時間,只怕孟貨早就化作塵土了!
孟獲被擊敗以后,蜀漢做了很多的工作,將少數民族的大家族的子弟接到成都當官,其實是人質的作用,還不夠,還是小亂不斷,先是李恢在管理少數民族問題,徹底的執行了孔明的政策,拉一部分,打擊一部分,讓他們相互制衡,由于治理有功被孔明調回成都準備參加北伐,結果接任的張翼管理簡單粗暴,造成南蠻反復不定,還是李恢管理最后死在任上。南蠻之地產鐵銅礦,是蜀漢的后花園,但是一直都在叛亂之中,不是小說寫的那么支持蜀漢政權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老祖宗的話[酷拽]
蜀漢三個月滅亡,怕是不得人心!
時間都不對,從南征孟獲到蜀漢滅亡就經歷了38年?諸葛亮去世54歲,那他16歲就去征戰孟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