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陸武圣是在變化的?不像文圣始終是孔子?

文化是大陸文明發展的結果,而武功則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大陸文明從原始社會晚期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武功軍事方面有強有弱,而對于每個時期的武力評價也是不同,這些都是因人而已,因時制宜的事物,并非是完世不變的。

從武功軍事滅商的周朝以后到唐朝就已經將姜子牙尊為了武圣,而到后面變成了岳飛,再到明清時代,武圣的稱號又落到了關羽的頭上,與之相反的是,文圣這個稱呼反而十分固定,基本上都是孔子一人獨享,無人能與之爭鋒。那為何武圣上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而文圣卻是一個千年不變的定局呢?

武圣為何一變再變

大陸文化之中把書籍之中能夠流傳萬世的叫做“經”,將杰出,超越時代,貢獻后世深遠的人稱為“圣”。所以各行各業之中的圣人要莫是每個時代開創的鼻祖,要莫就是這個領域最為杰出的人才。武力軍事方面,大陸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三個武圣,第一個是興周滅商的姜子牙;第二個是千里走單騎,義薄云天的關云長;第三個是中興大宋,直搗黃龍的岳飛;

姜子牙的被封為武圣是在唐朝,當時的唐太宗剛剛結束了隋末亂世的局面。他為了宣揚自己的武功貢獻和軍事威名,以圣旨的形式在整個天下下令冊封周朝的姜子牙為武圣。并在長安以及各個郡縣設立武廟的祭祀活動,以姜子牙為主祭,并陪同亞圣十哲,七十二將作為配祀,直接將姜子牙封為武成王,這樣的榮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在古代的祭天冊封活動之中沒有一定的名望誰敢進行,姜子牙對于大陸歷史的重要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各個行業之中都尊奉姜子牙為鼻祖,傳說之中他帶兵打仗的方法盡數記載到了《六韜》之中,到漢朝的時候,還有神秘的黃石公把《太公兵法》傳給張良,而張良的確受到了考驗才得到,這簡直是一段佳話。雖然說黃石公這個人很值得推敲,但誰又敢否定姜子牙對于整個大陸軍事方面的貢獻呢?

帶兵打仗本來沒有定則,可是有一個人將這里面的基本規則與原理總結出來,那自然是極好的。唐太宗為什么要封姜子牙為武圣,除去對于古代先賢的推崇和敬佩之外,里面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吧!唐朝的君主李世民和父親李淵他們是同時見過盛世和亂世的人,也是親自從亂世之中開創一代盛世的人。

他推崇姜子牙也就是看到了自己和姜子牙身上的相同點,更是為了告誡后世子孫,天下可以以軍事武功取得,但治理的話不一定是軍事武功高壓就一定能夠治理好的,歷史上的姜子牙除去主導滅商戰爭以為,更是協同周朝制定基本政治制度的人,唐太宗將他封為武圣,這里面的寓意十分明顯,就是要把唐朝的文武之爭定調。使得文武協同,這樣天下才有大治的可能性。

明朝同時冊封關羽和岳飛為武圣

整個宋朝三百年都在延續唐朝的策略,尊崇姜子牙為武圣。但到了南宋滅亡之后,信仰開始出現了變化。因為岳飛被宋高宗與秦檜兩個人冤殺于風波亭。使得天下人都對岳飛抱有同情,再加上從南宋滅亡以后,宋人一蹶不振,再也沒有了北伐復興的機會,而正是在這種危急時刻,大家更加思念當年橫掃外敵的岳飛。所以到民間自發的形成了一種尊岳的呼聲,將岳飛當成武圣來對待。期望堂堂華夏能夠再次出現這種杰出英才來復興大陸。

元朝滅亡之后,朱元璋驅逐蒙古人,使得天下再次回到漢人的手中,北方燕云地區盡數歸附,五百年沒有漢人征服的草原也迎來了朱棣的北伐大軍,而且一來就是七次,這種劇烈的打擊簡直將蒙古人給打暈了。這種時刻,民間那種尊岳的情緒雖然依舊還在,但只要找到另外一個依靠,就會減退很多,宋朝滅亡之后,大陸人在元朝沉淪百年不得志,所以那一百年的時間是大陸人最懷念岳飛的時代,到了明朝之后有朱元璋和朱棣這種武功豪強帶領漢人復興。其實到了朱元璋后期,則是直接順應民意廢除了姜子牙這個名存實亡的武圣。自此以后,唐宋時代的武圣不存在于大陸,只是在史書之中有一個痕跡。

嘉靖皇帝以后,沿海倭寇之患擾亂百姓,使得岳飛還是有很大的民意,但當時的朝廷仍然是無所作為,或許是覺得還沒有消滅倭寇之患,不夠資格封禪岳飛。到明神宗時代,大陸底層市場經濟發達,民間各種豪杰層出不窮,大家講究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個時候的朝堂和民間幾乎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即認為岳飛和關羽在武圣方面擁有一致的地位,而明神宗萬歷皇帝也是順應民意將岳飛封為岳圣帝君,將關羽封為關圣帝君,這種二圣并存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清朝的建立。

清朝為何以關羽為武圣,獨尊孔子為文圣

清朝建立以后,在康熙皇帝的時候。下令廢除岳飛的武圣稱號,以關羽為唯一的武圣,主要原因就是岳飛的時代背景有關,當年的宋金不兩立和如今到反清復明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的,岳飛當年既然可以是宋人的最強戰力,那他今天也有可能是反清分子的精神力量。

再加上清朝統治者本來就是來自于滿洲地區,明朝的滿洲就是宋朝時候的關外遼東,清朝正式入主中原之前的國號就是后金,里面就代表著皇太極那一代的意志,他們一開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像宋金南北對立那樣獲得北朝的地位,但奈何后面事情太湊巧,給了他們平定天下的機遇。

清朝廢止岳飛的武圣之名于情于理都在正當之中,符合清朝統治者的需要,這個時候的清朝正逢亂世,而亂世又何嘗需要顧及那虛無縹緲的民意,所以清朝統治者以關羽為唯一的武圣其中緣由就在這里。

以孔子為文圣這一點并沒有任何朝代有失偏頗,因為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大陸人治理天下的主要思想就已經是儒家思想了,到后面隋唐科舉制確立以后,儒家經典更是成為讀書做官的最快捷徑,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學習儒術的風氣,唐朝的時候講究的是文武并重,這里面的文自然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了。

而到了宋朝的時候更是重文輕武,皇帝明確地說出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清時代的儒家在山東地區的曲阜儼然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小王國,他們有自己世襲的封地和稱號,在明清易代的時候他們也是第一時間就投靠了清朝皇室,而儒家那一套治國思想的確也是封建時代最好使用的,所以清朝皇帝繼續以儒家創始人孔子為文圣配享孔廟不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