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是農民軍,八國聯軍是現代軍隊,之間有明顯的代際差別。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顛覆大家以往是印象的是,清朝打不過八國聯軍不是因為武器裝備的問題,其實較于兩次鴉片戰爭,這時清軍武器裝備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三十多年洋務運動的發展,和對外引進和仿制,世界知名的武器毛瑟、克虜伯等先進武器都能在大陸軍隊中找到。
大致來看,戰時的清軍武器裝備與聯軍相差不是很大,有的已經甚至超過了聯軍。
例如有一份軍事報告顯示,在天津繳獲的清軍武器中,曼里徹式卡賓槍的類型比在華作戰的奧匈帝國的卡賓槍更為新式,克虜伯炮比德國軍隊在華裝備的都更為先進。
因此武器因素不是導致清軍戰敗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我總結一下幾點:
晚清國家常備軍體系崩潰,盡管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對軍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整編新式陸軍,裁撤八旗綠營。
但效果極為有限,八旗和綠營,因為是滿清根本,所以盡管徒耗軍餉,成為政府的負擔,也不能大量裁撤。某些時候甚至人數還增加,在鎮壓太平天國中崛起的勇營,雖然戰斗力強,但屬于國家編制體制之外。
所以清政府將由防軍改為國家的常備軍。在甲午戰爭陸上的較量中,湘淮軍紛紛敗北,國家常備軍體系遭受重大打擊。
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政府大量招募新兵,但素質極為堪憂,軍紀不整,或游手好閑,或煙癮極大,或素為盜賊,并不知道槍械如何使用,這些新兵根本無法與聯軍進行較量,即使裝備相當,又如何?
晚清軍官缺乏現代理論知識,清軍的軍官來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武舉,主要考弓馬技勇以及策論武經等,一種是士人型軍官,這是由一批具有治國平天下思想的儒家知識分子組成,例如曾國藩、李鴻章等。
但是他們畢竟所受的軍事知識教育有限,所獲取的近代化戰爭的經驗來源于自己閱讀兵書和實戰總結,對付農民軍還可以,對付聯軍就不足了。清政府缺乏抵抗到底的決心,企圖戰促和,兵勝于朝廷,戰爭的結果和政治的進程密切相關,對外宣戰。
清政府一開始就缺乏一戰到底的決心,面對義和團的發展,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生靈涂炭,因而只能利用之,徐圖挽救。
朝廷企圖利用義和團打擊洋人,當形式不利時,則出賣之,命令兩廣總督李鴻章趕赴北京,用其威望向聯軍乞和。
朝廷下罪己詔,降旨懲辦義和團,兩宮答應列強全部條件希望得到聯軍諒解,這可真是戰爭的奇觀。
歷史傳訊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于原創,書寫歷史,資鑒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原來如此。那啥時候武器開始落后的?
那時候用的就是火藥槍
專業對業余,同樣11人,高中一隊能贏世界杯嗎
太平天國怎么可能百萬大軍,初期只有3萬,后期有30萬,還有太平天國是湘軍打敗的,清軍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前期清軍幾乎全軍覆沒,如果不是因為太平軍內亂,打敗太平軍是不可能的,誰都知道太平天國時期大陸損失了一半的人口
曾國藩,左宗棠這些人都不在
洋人終歸到底都沒有滅掉滿清的打算,而太平天國就不一樣了,那可是明擺著要弄死滿清。
滿清的將帥全部都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