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復制,我們先得看這件尊盤是什么樣的。
什么樣的?
1978年在湖北隨縣擂鼓墩1號曾侯大墓出土了一套尊盤。尊盤以一尊一盤成組,出土時尊放在盤內。而且尊盤相套時,兩個器物的大小正相配,而且那些繁縟的裝飾性花紋也互相響應。這些表征說明,尊和盤本來應該是上下成套的。
上面高的那個是青銅尊,是盛酒器,下面這個是盤器,是水器。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底徑14.2厘米,重9公斤。青銅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重19.2公斤。由于它的復雜精美,富麗高超,有鬼斧神工之妙,被認為是代表著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
盤尊的主人是誰?
曾侯乙,曾是當時的國名,侯指爵位。乙是他的名字。具體這個曾侯是哪一代的國君,曾國是一個什么樣的諸侯國,歷史上意見不一。一種認為這是夏代始封的姒姓曾國;另一種認為這是西周封的姬姓曾國;還有一種認為隨國就是曾國,姬姓。
下面再具體說說它的形態。
這件青銅器做得太精美繁復了,首先說尊敞口,呈喇叭狀,寬厚的外沿翻折,下垂,雕飾有玲瓏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紋,就像朵朵彩云上下重疊。頸部有蕉葉形蟠虺紋,蕉葉向上舒展,與頸部微微外張的弧線搭配。在尊頸部與腹部之間有四條圓雕豹形伏獸。軀體有蟠螭紋。獸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長舌垂卷如鉤。再說尊腹,高足,都飾有細密的蟠虺紋,外面有高浮雕虬龍四條。再說,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都是蟠虺紋,與尊口風格相同。四耳下各有兩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于口沿,與盤腹蟠虺龍相響應。
這個尊盤裝飾太華麗了,結構太復雜了
銅尊上有34個部件,56處鑄接焊接而成一體。尊體上有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再有銅盤上有56條蟠龍,48條蟠螭。出土時兩件器物渾然一體。尊和盤上都有銘文顯示。又由于是乙侯生前所用,故命名為曾侯乙尊盤。
這個尊盤,有一個顯著特點是透空裝飾,它是由內外多層構成。外層彼此獨立,內層有銅梗支撐,然后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像這樣復雜的結構,制作上難度相當大。再加上造型行云流水,如此精美,可以說,嘆為觀止。
這是怎么做的呢?
經專家鑒定是,失蠟法鑄造。那又是一種什么方法喲?就是將蠟做成模,成型后,再用細泥漿反復澆淋,泥漿包住蠟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燒烤,做成鑄型。蠟熔流出,形成腔體,再澆鑄銅汁,就成型了。這種技術早在戰國早期就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何以難以復制
一是太精美了,太復雜了,制作成本大,難度高。二是神韻上難以企及。湖北的工匠黃金洲,曾用了20年的時間,在電烙鐵等幫助下,運用失蠟法造出了1:1的復制品,但是,業界人士以為,其精湛程度上神韻上原件尚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到今天,官方也沒有對曾侯乙尊盤進行復制。看來有些東西,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才真是絕世之作。
我有密集恐懼癥,看這東西,哪有胃口喝酒啊!
這種級別的東西,一個工匠一生估計也就做那么一兩件
4月份去武漢 親自拍攝的。造型的確異常復雜!
那是3D列印沒出來之前!
曾侯乙編鐘,是這個人的嗎?
現代化的機床就能給你一比一雕刻出來,只是雕刻出來沒啥價值啊,畢竟不是兩千年錢的文物。
一個曾侯乙的陪葬品就這么炫酷屌炸了,那曾侯甲的東西還不上天!
曾侯乙長的像香港演員黃錦江先生!
去年在武漢省博物館看一下,驚為天人啊,真的很震撼
做磨具的都知道這個可以復制出來 竟是一些屁都不懂人在哪里瞎吹亂捧 古時候是做的不錯 現在不僅可以做出來 而且可以做的比以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