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面臨著一大難題,那就是選擇接班人的問題。當時,諸葛亮的手下人員里,論資歷、戰功、能力,大家都認為應該是魏延來接替諸葛亮的職務。而姜維號稱是諸葛亮的學生,在軍中也嶄露頭角,論軍事能力也是蜀軍中的佼佼者。可是,諸葛亮卻誰也沒有選擇,卻選擇了蔣琬,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 蔣琬接管諸葛亮權力的經過。
蔣琬接替諸葛亮權力的過程是十分驚險的。這是因為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正在率領大軍北伐。蜀軍主力和司馬懿的魏軍相距不遠,處于相持狀態。而蔣琬當時留在劉禪身邊,遠在千里之外。因此,諸葛亮在去世前對此做了周密的布置。
諸葛亮先是向劉禪上了密表,秘密向劉禪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是蔣琬。而他自己在軍中,直到去世時都沒有公開的向任何人提起接班人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的引起魏延和楊儀對軍權的覬覦之心。然后諸葛亮讓楊儀指揮全軍撤退,魏延為全軍斷后。魏延經不起這樣的安排,和楊儀為了軍權經過一番爭奪,兵敗被殺。楊儀把軍隊帶回漢中后,也馬上被剝奪了軍權,不久也被貶為庶民,被逼自殺。
蔣琬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這是諸葛亮生前周密的安排的結果。諸葛亮在他的安排中,縝密的將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到了里面,包括政治、軍事、人情等因素都考慮到了里面,不愧是當世的政治高手。最終蜀軍主力安全撤回了漢中,而對諸葛亮政策威脅最大的魏延、楊儀也都自取滅亡。
二、 蔣琬是唯一能夠保證諸葛亮政策執行的人。
諸葛亮挑選蔣琬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人是和自己能力專長最相近的人。諸葛亮在最初的時候,作為劉備的軍師中郎將,為劉備管理各種軍政事務,最大的成果就是行政治理,讓劉備足食足兵,沒有后顧之憂。
而蔣琬的才干也與諸葛亮相似,他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也做到了讓諸葛亮足食足兵。從這一點來看,蔣琬擁有相當強的治國理政的能力。而這一點對于諸葛亮遺留下的政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這是因為諸葛亮在臨去世前,將自己死后蜀漢政權的國策更改了。那就是不再發動勞民傷財的北伐,改為休養生息,以待天時的政策。而這個政策,就必須要有一個擅長治國理政的人來執行。縱觀蜀漢政權之中,只有蔣琬才是唯一合適的人選。
魏延和姜維都是一路人,他們都是以北伐為己任的人。如果讓他們接管了諸葛亮的權力,就勢必要繼續北伐不止。那么,諸葛亮的既定的國策就無法實施了。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對蜀漢的國力損耗過大,如果繼續北伐,對蜀漢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諸葛亮絕對不會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到魏延和姜維的手中。姜維作為諸葛亮親自培養的將才,在諸葛亮的集團中資歷很淺。在姜維的上面,還有吳懿、王平、馬岱等一大批的將領,所以姜維不可能繼承諸葛亮的職位。諸葛亮處理好魏延和楊儀的問題,就能夠保證權力的過渡了。
三、 蔣琬的長處是蜀漢穩定的保障。
諸葛亮治理蜀漢十分成功,但是也正因為他大權獨攬,使得蜀漢在他去世后,一時失去了重心。在這種時候,蔣琬發揮了他的特長,穩定了蜀漢的局勢。蔣琬在治國理政上,做到了井井有條,讓處于長期戰爭狀態的蜀漢得到了喘息之機。
蔣琬在朝堂之上,更是做到了以靜制動,處變不驚。他在剛接替諸葛亮的職位時,做到喜憂不形于色,行動如同平常。蔣琬用鎮靜的心態,平息了當時大家因為諸葛亮去世帶來的恐慌情緒。在蔣琬的帶領下,蜀漢的國策、人事變更沒有帶來過大的影響。
更難能可貴的是,蔣琬處理人際關系、公私事務方面能夠秉公辦理,并不受個人的感情左右。蔣琬對人才十分重視,在諸葛亮處理馬謖的時候,蔣琬就對諸葛亮的處理表達了反對意見。在蔣琬執政后,他對說話失禮的楊戲,背后說他壞話的楊敏,都不予理會。尤其是楊敏因為過失坐牢,蔣琬依然秉公處理,不乘機對他加罪。蔣琬憑著自己的以身作則,團結了蜀漢的絕大多數官員,穩定了蜀漢的局勢。從這一方面來說,蔣琬確實不負諸葛亮的重托,不愧蜀漢賢相之名。
四、 壯志未酬的蔣琬。
蔣琬在接替諸葛亮的職位后,為蜀漢推行休養生息政策費盡心力。在他的領導下,蜀漢得到了喘息之機,在經濟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過如果說蔣琬只是專心文治,并無心武功是對他的誤解。實際上,蔣琬也有一顆繼承諸葛亮未竟的事業,完成北伐的心。
不過,蔣琬的北伐策略與諸葛亮的不同。他將目光轉向了曹魏的魏興、上庸。我們知道,這個地區是當年劉封、孟達占領的,經過多次戰亂后,被曹魏所占據。蔣琬放棄了諸葛亮兵出祁山的策略,制造船只,準備拿下上庸。可惜這次行動,因為蔣琬的身體不好,再加上蜀漢的群臣不支持,沒有能夠實施。
此后,劉禪派費祎和姜維來找蔣琬探討北伐的戰略問題。我們知道,費祎本來就無意北伐,而姜維認為自己出身西涼,熟悉那里的風俗地理,一心想出兵涼州。如果蔣琬采取與費祎相同的意見,那么蜀漢就不會有發動北伐的動議。而我們從蔣琬向劉禪上奏的表章中,可以看到蔣琬是支持姜維的意見。他建議以姜維為前鋒,出兵涼州,自己則作為姜維的后援。
可惜的是,蔣琬不久就病死了,沒有實現這個計劃。而費祎在接替蔣琬后,就堅決不發動北伐,為此還不惜裁減姜維帶領的兵馬。直到費祎被刺殺后,掌握了蜀漢軍權的姜維才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
我們從蔣琬的行動可以看到,蔣琬是有心北伐的。而且蔣琬改變諸葛亮的北伐策略是很有見地的。這個原因蔣琬在向劉禪的奏章中寫明了,那就是蜀漢弱小,想要北伐取得戰果,就必須借重東吳的力量。可是,我們可以從諸葛亮的北伐過程中看到,東吳和蜀漢的配合根本就不緊密。甚至在多次北伐中,東吳為了保存實力,動不動就將軍隊撤回,丟下蜀軍唱獨角戲,讓諸葛亮壯志難酬。
而且蜀漢將北伐方向定在隴西,與東吳相隔萬里,根本達不到互相配合的目的。曹魏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發揮內線作戰的優勢,對蜀漢和東吳各個擊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蔣琬決定將目標改變到上庸方向。
上庸位于魏蜀吳的交界,群山環抱,一條漢水穿過其中。蜀漢位于上游,奪取這個地區是有把握的。而且奪取之后,曹魏也難以奪回。而且順漢水而下,蜀軍可以到達曹魏的戰略重鎮襄樊。如果蜀漢占領上庸,就等于在曹魏的荊州防線的側背伸出一把刀子,讓曹魏不得不分兵對待。這樣,蜀漢既可以減輕涼州方向上的壓力,又能夠在有利的時機出兵荊州,配合東吳作戰。
可以說,蔣琬的奪取上庸的策略是暗含殺機的。可惜的是,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后,由于魏延和楊儀內訌,元氣大傷。當時沒有人支持蔣琬的策略,他們只看到了蜀軍順流而下攻打上庸,如果不利難以退回。卻沒有看到,如果奪取了上庸,則敵人也是難以奪回的。這實際上是蜀軍將領沒有自信的體現。蔣琬最后無奈,只得放棄了自己的策略,回到諸葛亮原來的北出祁山,進兵涼州的難以成功的道路上來。
結語:
諸葛亮在去世前就安排了后事,他將蜀漢將來的國策進行了更改。那就是不再北伐,休養生息,以待天時。為了執行這個國策,他選擇了蔣琬。因為在蜀漢所有的群臣中,只有蔣琬才是執行這個國策的最佳人選。
如果諸葛亮選擇魏延、姜維做他的接班人,那么他們會繼續發動北伐,根本不會執行諸葛亮的國策。這樣,在長期消耗的情況下,蜀漢的局勢會越來越岌岌可危,這是諸葛亮所不愿意看到的。這是諸葛亮不選擇魏延、姜維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終于在沒有出現太大波折的情況下,讓蔣琬成為了自己的接班人,實現了權力的過渡。
蔣琬也不負諸葛亮的厚望,他以自己的才能和品行,穩定了蜀漢的局勢。在他的帶領下,蜀漢得到了喘息之機,經濟得到了恢復發展。同時,蔣琬也從自己的觀察出發,對諸葛亮的北伐策略做了修改。可惜的是,由于蔣琬的身體原因,在他壯志未酬的情況下就病逝了。不過蔣琬對蜀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為蜀漢的四賢相之一。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簡直是亂彈琴
蜀國滅亡與諸葛亮還是有一定關系,一是沒有重視魏延,二是諸葛亮死后姜維也還沒有蔣琬的權力!真正的起用魏延和姜維聯手,蜀國不會滅亡這么快!
如果我來回答就只有一句話,你卻硬是長篇大論了一番
姜伯約是外來戶,沒有軍功,年輕職位低難服眾,
說白了就是怕魏延他們北伐成功自己面子架不住唄
諸葛亮去世時,姜維投誠才五六年,而且年輕、接班丞相,執掌國家,尚缺乏底蘊、信任基礎。蔣琬不同,早在荊州時期,已跟上劉備諸葛亮…… 😊
接班人只能是荊州政治派系的人
你經常寫這些東西貶低諸葛亮對你有什么好處。
你也天天寫問答,發現很多人圖文都不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