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三朝老臣張廷玉在最后卻被乾隆抄家?

史書記載,乾隆十五年八月,欽差大臣德保來到了張廷玉的老家,80歲的老張帶著全家人開門迎接。不久前,張廷玉已經接到了乾隆的旨意,要求他把康雍乾三代皇帝賞賜的字畫、衣物、筆墨等物件全部交還朝廷。張廷玉老老實實遵旨,很早就把所有東西收拾妥當,只等欽差大臣查驗。

然而讓張廷玉沒想到的是,德保不僅帶了十多名隨從,還特意從當地知府那里借調了200多名士兵,這些人二話不說,直接開始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直接把張府翻了個底朝天。幸運的是,張廷玉為官多年,并沒有貪污腐敗的情況,家里除了書籍信件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贓物”。

其實,德保出發前,乾隆皇帝對他有一個特別交代,要求他在張廷玉家里翻閱信件、藏書,看看有沒有侮辱皇帝、怨恨皇帝的詞句。經過仔細審查,德保沒有發現任何“悖逆之言”,他在失望之余,也對張廷玉佩服到了極點。一般來說,文臣都愛發牢騷,特別是張廷玉這種“晚節不保”的老臣,更容易寫一些怨言,議論一下朝局。

然而,在張廷玉家里的數百份信件中,德保沒有找到一個和政治相關的敏感字眼,即便談論到皇帝,也全都是“皇恩浩蕩”、“吾皇萬歲”這樣的漂亮話。張廷玉素來以謹慎小心聞名天下,如此看來確實是名不虛傳。就這樣,由乾隆皇帝遙控指揮,欽差大臣德保實際執行的“抄家”行動變成了一場鬧劇,以至乾隆不得不頒布旨意,聲稱是德保弄錯了自己的意思。

盡管如此,張廷玉作為三朝老臣,擔任中樞要職長達幾十年,到老卻得到了一個抄家的結局。80多歲的張廷玉萬念俱灰,主動上奏請求將自己嚴加治罪,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寬宏大量”,只是下圣旨批評了張廷玉一頓。5年之后,張廷玉在遺憾和痛苦中去世,乾隆皇帝也覺得自己有些過分,下令寬恕張廷玉的所有過錯,仍然準許他配享太廟,這也是清代文臣死后能夠享有的最高榮譽,整個清朝只有張廷玉一名漢臣獲此殊榮。

那么,張廷玉究竟做了什么事,為什么會在生命的最后階段,遭到乾隆皇帝如此對待?

事情還要從乾隆即位初期說起。

張廷玉29歲進士及第,正式踏入仕途,45歲的時候就任禮部侍郎,成為大清帝國的高級官員。雍正即位后,張廷玉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巔峰,很快就成為權傾朝野的“國之柱石”。乾隆即位后,張廷玉依然位列漢臣之首,年輕的乾隆對他也十分尊敬,在長達13年的時間里,他都穩居清廷中樞機構。

張廷玉能夠歷仕三朝,始終身居高位,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除了極為出眾的才華之外,他對君臣關系看得很透徹,從不做任何僭越之事,個人修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即便如張廷玉一般謹慎,也免不了受到皇帝的猜疑。鄂爾泰倒臺之后,張廷玉成為唯一的“權臣”,乾隆皇帝對他的擔憂也越來越多。

自從訥親進入軍機處之后,張廷玉就漸漸淡出核心權力層,他也看到了皇帝打擊朋黨的決心,為了得到一個安養晚年的機會,他主動向乾隆皇帝提出了退休的請求。只不過,此時的乾隆皇帝只是認為張廷玉老了,不適合擔任重要職務,但是作為皇帝的顧問還是游刃有余的。對于張廷玉主動請辭的做法,乾隆皇帝有些意外,但也可以理解。

然而,張廷玉接下來的一番話,讓乾隆皇帝心里很不舒服,這也是兩人關系惡化的開端。張廷玉提出告老還鄉的請求之后,還強調了一件事,原來雍正遺詔中提到了讓張廷玉死后配享太廟的事情,張廷玉再次和乾隆皇帝提起,還舉出了朱元璋放走劉伯溫的例子,這就犯了乾隆皇帝的忌諱。

乾隆和雍正的性格截然相反,他即位后做的事情,也大都和雍正當年的做法不同。張廷玉用雍正遺詔來“威脅”乾隆,本就讓他很不開心。而且,乾隆自視甚高,除了阿公康熙皇帝,歷史上的君王沒有一個人被他放在眼里,難道朱元璋放走劉伯溫,乾隆就要放走張廷玉嗎?

最關鍵的是,乾隆一直認為漢臣心機重,他們說出來的話往往和心里想的不一樣。張廷玉越是引經據典、慷慨陳詞,越是讓乾隆皇帝認為他是一個偽君子。

張廷玉正在滔滔不絕地說話,乾隆突然來了一句:“古往今來,越是忠誠的臣子,越是意志堅定,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老老實實侍奉君王。”這句話有明顯的諷刺意味,一下就把張廷玉說成了不忠之臣,老爺子再也不敢接話,只好趴在地上叩頭謝罪。第二天,乾隆專門把這件事寫成諭旨發給所有臣工,充滿了對張廷玉的譏諷和批判,總結出來就是一句話:奴才永遠是奴才,只能拼命干活到死,主子沒說話,你哪來的自由可言?

無奈之下,張廷玉只好強撐年邁的身體,繼續留在朝廷干活。不過,張廷玉此時已經快80歲,身體衰老十分明顯,走路都需要人攙扶,乾隆看著也有些心酸,就問起了張廷玉的身體狀況。張廷玉再次委婉地提出了退休的請求,乾隆心軟了,回去寫了一道諭旨送到張府,意思就是:退休與否,你自己看著辦吧!

其實,乾隆能這么做,說明他已經同意了張廷玉的請求,只不過希望他能夠和自己合演一出戲,展示一下君臣相惜的畫面。按照乾隆的設想,張廷玉應該先上書推辭,然后乾隆再發諭旨批準他退休,雙方都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也能留下一段佳話。然而,張廷玉接到諭旨后,直接上奏謝恩,表示自己第二年春天就告老還鄉。

乾隆的失望可想而知,他心里不禁犯嘀咕:難道張廷玉老糊涂了?還是說他真的對自己沒有任何感情?不過,乾隆還是本著帝王胸懷,允許張廷玉告老還鄉,甚至還期待兩人日后再度相會。事情發展到這里,按理說應該沒有什么變故了,但老天爺就是愛捉弄人,正當乾隆不再關注張廷玉的時候,老爺子的一個舉動再次觸怒龍顏。

張廷玉突然想到,雍正爺當年許下的“配享太廟”承諾,究竟還能不能兌現,他心里沒譜。于是,張廷玉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進攻覲見,當面向乾隆提出了配享太廟的要求。乾隆心想:張廷玉為了告老還鄉,反復說自己走不動路、看不見字,然而為了配享太廟,竟然能夠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進宮,他的身體狀態也沒有多差嗎!可見此人確實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此時的乾隆強忍怒火,給張廷玉寫下了一份“保證書”,不過語氣十分不屑,大概意思就是:我看你也沒什么功勞,只是父皇讓你配享太廟,這個決定究竟是對是錯,誰也說不好。不過,年邁的張廷玉已經變得十分遲鈍,他沒有體會出皇帝話語中的深意,在強烈的興奮中回到了家里。

按理來說,皇帝給了如此大的恩典,張廷玉應該第二天一早進宮謝恩,表面功夫要做到位。然而,張廷玉經過長時間的折騰,心里的石頭好不容易落地,早已把這些事情忘得一干二凈,第二天沒能起早,而是讓他的兒子入宮代為謝恩。就是這次疏忽點燃了乾隆皇帝的怒火,他當著軍機大臣傅恒和汪由敦的面痛罵張廷玉,言辭激烈前所未見。

更不妙的是,汪由敦是張廷玉的門生,當天下朝之后就把消息泄露給了張廷玉。乾隆問罪的諭旨還沒有發出去,張廷玉就提前做好準備,跑到宮里叩頭請罪,更是讓乾隆皇帝怒不可遏。乾隆皇帝最煩的就是官員相互通風報信,張廷玉這一整算是徹底把汪由敦給買了,也給自己安上了一個結黨營私的帽子。

于是,乾隆皇帝和張廷玉徹底撕破臉皮,不僅多次下旨痛罵張廷玉,還給他定下了四款大罪。如果按照罪行的標準來看,張廷玉不但會丟掉官職和爵位,連性命都很難保住,甚至會連累家人。當然,乾隆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整死張廷玉,而是借機打擊朋黨,當他把張廷玉徹底“搞臭”之后,也就不再對他繼續問責。

此時的張廷玉只希望時間過得快一些,好讓他趕緊回到家鄉。偏偏這個時候,皇長子永璜去世,這是乾隆皇帝十分看重的一個兒子,因此心情十分不好。張廷玉作為永璜的師傅,卻并沒有在祭祀中表現出多么傷心的樣子,甚至在葬禮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就上奏折請求提前還鄉。

這樣一來,張廷玉算是徹底把乾隆惹毛了,他在諭旨中把老爺子說成一個秘書,既沒有對國家做出多少貢獻,也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哪來的自信提要求?此外,乾隆還讓大臣們商議一個處理張廷玉問題的方案,得出的結論就是:取消配享太廟,滾回老家等死吧!張廷玉只好收拾鋪蓋,灰溜溜地回到了安徽桐城。

張廷玉徹底失勢后,連地方官員都不愿和他有任何瓜葛,這對于退休的朝廷重臣來說是奇恥大辱。屋漏偏逢連陰雨,張廷玉在家里養老的時候,他的親家因為貪污獲罪,因為此人曾經得到過張廷玉的舉薦,乾隆皇帝認為老張肯定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于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抄家的一幕。

總的來說,張廷玉作為一名臣子,已經做到了極致,他之所以晚節不保,很大程度是因為乾隆皇帝過于苛刻。張廷玉和乾隆的故事,也能夠堪稱是“伴君如伴虎”的最佳證明。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如果不是因為老糊涂,就是他故意為之。那么謹慎的一個人啊。\n這么多年重拳在握,門生故吏不能少了。\n他失勢之時,才是安全之時。否則就有可能是滅族之禍。\n當年秦國大將率領全國兵馬在外征戰,不斷向秦王要房要地。手下不解,問道這樣做不會惹怒秦王嗎?\n其答:王多疑,我擁重兵容易招殺身之禍,故如此。\n乾隆畏張庭玉之勢,張把自己搞臭,乾隆內心只會更高興。

  2. 事實證明乾隆是漢人無疑,敗光滿人江山。

  3. 乾隆是不服他雍正老子的, 雍正重用的人,乾隆幾乎都不待見。 乾隆服他康熙阿公

  4. 沒有雍正,乾隆能有盛世?

  5. 大陸近代百年恥辱落后拜兩人所賜,始于乾隆,終于慈禧

  6. 亁隆不該把雍正的老臣全部清洗,張延玉的余生不算好的。乾隆凡是雍正的東西他都反對。

  7. 漢人幾大恥辱—一蒙滅宋,滿滅明,終設有人講明和宣傳是為什么?是什么?一、蒙、滿滅宋明之時是兩個國家,是一國滅另一個國家;二是按現在說的少數民族滅亡了漢族統治的國家。誰能證明與日本異族侵略大大陸又有多大的不同。

  8. 乾隆皇帝生前奢靡無度,死后墓被盜,僅剩花白的辮子一條。

  9. 滿清入主中原和抗日戰爭時如果是日本取勝,兩者完全是相同性質的一件事

  10. “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