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歷史很長很復雜。我想問的是元滅亡之后,明朝為什么不把元的所有疆域都恢復過來?

康熙參拜明孝陵時,曾經做了一場政治秀,他說明太祖“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康熙能以皇帝的身份來做此評價,可見也不是一時興起。

經過元朝末年近20年的戰亂,整個中原和江南殘破不堪,明朝在艱難中立國。

元順帝在徐達帶領大軍攻破大都前一天晚上偷偷逃到了上都,在那里等待王保保帶領援軍匯合,指望著卷土重來,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明軍在野戰中擊敗了元王朝從西域調來的主力騎兵。元朝復國無望,妥歡貼睦爾和王保保君臣在草原上抱頭痛哭,隨后兩人整頓車馬,退到漠北,重新建政,招納各地效忠元朝的部落和勢力,與塞內的明朝對峙。

其時的明朝雖然攻占了北京,可是內憂外患不斷。傳統漢地并沒有一統,內部還有四川明玉珍、云南梁王、遼東遼王等割據勢力。在外部,北元皇帝仍然自命正統。朱元璋已經承認元朝的法統,如果不能徹底攻滅北元,明朝的合法性就會存在問題。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曾經九伐大漠。朱棣繼位之后,也曾五征草原。

就在朱元璋以為勝券在握,在第三次北伐時,被稱為“萬里長城”的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在土拉河畔被王保保擊敗,折損一萬九千名精銳士兵。這不僅使得北元暫時終止了明軍持續打擊不得喘息的不利局面,還讓朱元璋認為北遠仍然有強勁的實力,不能草率行事。因此,朱元璋就開始在北方修筑要塞,步步緊逼。同時,朱元璋在南方頻頻發起攻勢,逐漸削平了傳統漢地的割據勢力。

所以,在明朝立國初期,明朝最大的敵人并沒有畢其功于一役地進行消除,明朝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組織北伐,與北元對抗。后來,北元太師阿魯臺更是以諸葛亮自比,要恢復故國。這讓朱棣大為惱怒,一直把北元勢力作為心腹大患來對待——不滅北元,明朝的合法性就存疑。

而此時的北元經過朱元璋時代的持續打擊,已經四分五裂,只是作為一股游牧勢力騷擾明朝邊境,對明朝的已經稱不上覆國之禍了。所以,明朝沒有那么強大的動力要去效法漢唐,占據西域,以期對漠北強權實現戰略大包圍。

而且,此時漠北地區的形勢也比較亂。從東到西,蒙古分成了兀良哈、韃靼、瓦剌三部,而控制西域的,是東察合臺汗國。明朝政府對西域的情況也是一知半解,對復雜的蒙古親戚也是云里霧里。這是因為,經過了600多年的戰亂,西域已經沒有了“自己人”。

當初漢朝為了經營西域,移民實邊,大量漢人遷居西域。這些漢人在西域落地生根,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后的唐朝時,還存在有高昌國這樣的漢人王國。唐朝在西域的經營也是可圈可點,李白據說就是出生在西域。

可是唐朝后期,西北地區已經陷入了多國爭霸的階段。伊斯蘭化的東喀剌汗國在西域進行圣戰,逐漸攻滅了心向中原王朝的西域國家。當初于闐國王還曾經派人到宋王朝朝貢,并且請求宋朝派兵支援。宋王朝是一個內斂的保守王朝,太祖皇帝就主動放棄了大渡河以西的土地,對于遠在天邊的于闐國,實在是無力救援。

后來契丹人雖然靠著葛邏祿人打敗了塞爾住突厥人,結果卻便宜了花剌子模人。因此,在漢人力量退出西域的這些年,西域已經被完全伊斯蘭化,那些留在西域的漢人要么戰死,要么融入了其他民族。到明朝開國時,漢人勢力在西域已經沒有了,這意味著明朝對西域狀況知之甚少,在作戰方面情報不利。

明朝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收復西域,實際上,關西七衛就收復過。不過這里已經全都是蒙古人,沒有漢人了。關西七衛之所以投降還是因為打不過明軍,只好投降了事。不過,他們人也不傻,不僅向明朝投降,還向北方的衛拉特蒙古派出使者,免得被兩邊攻打。

隨著經濟中心的東移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原本作為財富之路的西域絲綢之路,逐漸被海運所替代。明朝前期的航海成就,可以得出當時的海洋貿易的發達。陸地絲綢之路的不暢通,以及蒙古人的勢力仍然強大,明王朝滿足于漠西蒙古的臣服,仍然將主要防范對象放在了蒙古的黃金家族身上。此時,再去征討西域,得不到太多的經濟利益。

同時,鑒于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從東北起家的,這與漢唐時的匈奴、突厥起家于西北不同,因此明朝把首都放在了北京,著意提防東北地區再有敵對勢力出現。這與漢唐時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威脅來自于西北方向不同。當然,最終明軍也還是削弱于東南,亡國于東北,遷都并沒有改變明朝的國運走勢。

所以,不管是從政治上(打擊黃金家族的合法性),經濟上(海上絲綢之路),軍事上(北元勢力仍然不可小覷),明軍都對西域沒有十分強大的動機,他們需要優先解決北元即韃靼蒙古的政治敵對關系。可是,明朝花了200多年仍然沒有處理好這個難題。

對于元朝好勇力戰而亡國的教訓,朱元璋語重心長地給后代子孫們編寫了《皇明祖訓》,為了不讓子孫后世好戰亡國,還特意規定了15個不征之國,主要是在東南亞,如北韓國(今北韓)、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今越南)、真臘國(今高棉)、暹羅國(今泰國)、占城國(今越南)、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

所以,以明朝對外國策來說,明朝沒有理由去恢復西域都護府。對于皇朝來說,得其地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是個虧本買賣。當時明朝已經占了東亞大陸最好的耕地。尤其是宣宗朝后,明朝已經改變了對外積極擴張的路線,開始轉向保守發展,規復西域的事情只能束之高閣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