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雖然被稱為“二皇帝”,但較之“常務副皇帝”胤祥,還是明顯不行,甚至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帝皇十三子,于“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支持皇四子胤禛,并在雍正朝為了雍正皇權的穩固,為了大清江山的發展“殫精竭慮、死而后已”,被雍正皇帝評價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雍正登基之初,晉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胤祥薨逝,雍正皇帝特諭其后嗣子孫所承“怡親王”爵位“世世相承,永遠弗替”。由此,胤祥也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的第一位“鐵帽子王”。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有著諸多被其信任、倚重的寵臣,但真正能讓其“絕對信任”、“絕對依仗”、“給予無限權力”的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怡親王胤祥。“常務副皇帝”,就是后世對胤祥權勢之盛最為形象的稱呼。
鈕祜祿·和珅,乾隆朝權臣,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貪官,“為相二十余年,家中私蓄,幾乎不可勝算”。據蔡東藩先生考證,和珅的家產“適當清廷二十年歲入之一半而強”。和珅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聚攏起如此財富,自然和其擁有的滔天權勢分不開。巔峰時期的和珅,官至內閣首輔、領班軍機大臣,甚至可以“挾百官于朝廷,橫行無忌、威福由己”,權勢一度凌駕于嘉慶皇帝之上,被時人乃至外國使臣稱為“二皇帝”。
一個是雍正朝的“常務副皇帝”,一個是乾隆朝的“二皇帝”,怡親王胤祥和權臣和珅相比,誰的權力更大呢?
有人認為,和珅再牛,再囂張,也只是清朝統治階層的奴才;而怡親王胤祥作為統治階層的一分子,權力自然要高于和珅。但是,根據當時派駐大清朝的北韓使臣記載,巔峰時期的和珅相當囂張,“上自王公,下至輿珅,莫不納賄諂附,爭相結交”。巔峰時期的和珅連嘉慶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自然更瞧不上那些王公貴胄。
那么,我們就從兩人手中掌握的具體權勢出發,看一下“常務副皇帝”和“二皇帝”之間的權力對決,到底誰會贏?
“常務副皇帝”胤祥
雍正元年,胤祥以“總理事務王大臣”的身份,總理戶部,基本相當于兼任財政部長的總理。當然,總理戶部的胤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追繳國庫欠款”。雍正三年,胤祥的職位變為“議政大臣”并負責直隸營田事務。“議政大臣”的權力并無明顯規定,權力大小、地位高低全憑皇帝一句話;所謂“營田”,即朝廷控制的土地,也是朝廷所擁有的最主要的不動產。
也就是說,雍正三年的胤祥已經成為朝廷權力中樞的一員,而且還是雍正皇帝的大管家。除此之外,此時的胤祥還負責統領圓明園禁軍,辦理潛邸、陵寢、祭祀、軍需、斷案等等諸多雍正皇帝交付的長期或臨時性工作。當然,這還不是胤祥的權力巔峰。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開始將更多的“專屬權力”交付給怡親王胤祥,這一時期,胤祥手握全國三品以上武職官員的人事權;吏部上呈之各地督撫、道員、知府等官員任免,必須經過胤祥的同意才行。甚至在朝廷重臣、封疆大吏的政務奏折中,雍正皇帝都會不厭其煩地問上一句:“是否問及王意見?”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雍正皇帝的朱批中,竟然出現了“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范”的言辭。
也就是說,雍正七年的胤祥,集政治、軍事、財政、人事、皇族內政等諸多大權于一身,乃系雍正朝堂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宰相。甚至,在某件事上出現爭議時,連雍正皇帝也不得不向怡親王胤祥低頭就范。“常務副皇帝”的稱號,胤祥絕對當之無愧。
“二皇帝”和珅
乾隆三十八年,時任“三等侍衛”的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初次展現了自己的才華,進入了乾隆皇帝的“儀仗隊”。乾隆三十八年,和珅被任命為“布庫管庫大臣”,讓其學習到了理財技巧的同時,還因工作出色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獎,并從此開啟了仕途飛升之路。
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提升為“御前侍衛”并兼領“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品秩為正二品,行政級別為副國級,這一年,和珅25歲。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并執掌上三旗官兵事務、“戶部右侍郎”、“國史館副總裁”,同時獲賜一品朝冠。年底,獲賜“紫禁城騎馬”待遇。此時的和珅雖然行政級別還是副國級,但已經開始享受正國級待遇。更重要的是,和珅還正式躋身于權力中樞——“軍機處”。
乾隆四十二年,和珅兼任戶部、吏部兩部侍郎,并兼領“九門提督”一職;乾隆四十三年,和珅監管“崇文門稅務”并總管行營事務,逐漸成為乾隆皇帝的大管家。乾隆四十四年,和珅于“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為成為“朝廷宰輔”做準備。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就任“戶部尚書”、“御前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乾隆四十五年下半年,和珅升任“領侍衛內大臣”、《四庫全書》正總裁、“理藩院尚書”,正式進入正一品行列,成為正兒八經的正國級干部。
而后,和珅開始進入“兼職”時期,即品秩不變,但兼任的官職越來越多。乾隆五十一年,和珅的首要官職為“文華殿大學部士,兼任吏部、戶部尚書”;行至乾隆五十七年,和珅又先后兼任“殿試讀卷官”、“充教習庶吉士”、“翰林院掌院學士”,“日講起居注官”并兼管太醫院、御藥房。
也就是說,乾隆五十七年,和珅已經將朝廷的財政、人事、教育、皇室內部事務等諸多大權集于一身,并且還掌握著朝廷的儲備干部隊伍,甚至還成為了天下讀書人的領袖。此時的和珅,于朝廷上的地位僅次于老臣阿桂,但阿桂長期離京辦差,所以此時的他已經發展成為朝廷實際上的一把手。
嘉慶元年,和珅的具體權勢進一步擴大,在之前的基礎上又掌握了朝廷最高司法衙門——刑部。嘉慶二年,阿桂病逝,和珅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內閣首輔、領班軍機大臣,正式問鼎朝廷之巔。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朝堂之上,除了王杰、董誥、劉墉等人暗中發牢騷以外,幾乎沒人敢同其作對。再加上乾隆太上皇對和珅無法理解的倚重,和珅的權勢開始凌駕于嘉慶皇帝之上,成為“二皇帝”,把持朝政、號令百官。
兩者比較
通過怡親王胤祥和權臣和珅的發展歷程來看,兩人在手握的權力方面有著太多的共同點,就連皇帝給予的恩寵和信任也幾乎是旗鼓相當、不分上下。
但是,同樣作為朝廷的一把手,和珅較之胤祥卻有著一項遠遠不如的方面,那就是對軍事權力的掌握。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喜歡于圓明園處理政務,其貼身警衛工作就是胤祥這位“圓明園禁軍總統領”負責。也就是說,胤祥基本相當于雍正皇帝的“侍衛長”。而和珅雖然長時間擔任“領侍衛內大臣”,也算皇帝的“侍衛長”,但“領侍衛內大臣”的定額是6人,和珅也不過是其中的一位而已。也就是說,如果和珅存在于雍正朝,也只能是胤祥的手下。
更重要的是,自雍正元年開始,胤祥便主抓軍需供應工作;西北戰亂再起時,胤祥更是率領諸臣全權負責西北軍務。雍正七年,胤祥又擁有了全國三品以上武職官員的任免權,幾乎盡數掌握了全國的軍事大權。而和珅除了短暫署理過“兵部尚書”,有過一次失敗的督戰經歷,指揮平定過一兩次小規模內亂外,就再無軍事方面的具體表現。至于全國的軍事大權,更是談不上掌握,甚至一度連邊都沾不上。
此來看,“二皇帝”和珅比較起“常務副皇帝”胤祥而言,權勢相差甚遠,甚至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當然,如果就具體歷史貢獻而言,和珅更是連胤祥的腳趾頭都比不上,胤祥“公忠體國、殫力竭誠”,為推動“康熙盛世”的健康發展,為“乾隆鼎盛”的快速到來,做出了絕對不亞于雍正皇帝的巨大貢獻。就連雍正皇帝也不免感嘆:“朕實賴王翼贊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雍正皇帝的軍功章上,應該有胤祥的一半。
而和珅雖然協助乾隆皇帝苦苦支撐了“虛晃盛世”20余年,但其對于大清王朝的傷害更是不容忽視。蕭一山先生認為,“康、雍、乾三朝之元氣,殆盡斫喪于和珅一人之手矣”。清朝毀于乾隆皇帝之手,而和珅就是乾隆皇帝手下最大的助紂為虐者。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清代通史》、《嘯亭雜錄》
說的好,鼓掌👏
親兄弟和干兒子的差別